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城縣

(綏遠省)

鎖定
涼城縣,即原寧遠廳,1912年(民國元年)1月廢廳,改為寧遠縣,治所在今涼城縣永興鎮駐地。1914年(民國3年)1月,因與湖南、奉天、甘肅、新疆四省縣名重複,改稱涼城縣,系採用北魏涼城郡名。治所仍舊,並將治所寧遠城改稱為涼城。
中文名
涼城縣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華北地區
地理位置
綏遠省東南部
面    積
36000平方里
下轄地區
5個區、177個鄉
人口數量
203336人

目錄

涼城縣簡介

位於綏遠省東南部,在東經111度50分至112度50分,北緯40度35分到41度30分之間。東西廣180裏,南北袤290裏,面積36000平方里。全縣轄境為鑲紅鑲藍各旗地。東至水泉莊160裏接豐鎮縣界,西至西溝門50裏接和林格爾縣界,南至邊牆距殺虎口60裏與右玉縣接壤,北至平頂山180裏與陶林縣接壤,東南至馬家庫倫140裏接豐鎮縣界,西南至察汗不浪20裏接和林格爾縣界,東北至卓資山160裏接集寧縣界,西北至福虎村150裏接歸綏縣界。縣治西北距省治140裏,東距豐鎮縣治180裏,西至和林格爾縣治160裏,南距山西省右玉縣治80裏,北距陶林縣治280裏。

涼城縣範圍

1922年—1937年涼城縣下轄5個區,177個鄉。(其中第五區大部分今屬卓資縣管轄。所轄鄉村不含麥胡圖鎮,其時麥胡圖屬豐鎮縣管轄。)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區 設於香火地,轄33鄉68村。鄉有祁縣營、洞子溝、六犋牛窯、大同溝、板城、慶和莊、慶餘莊、慶豐莊、盈寧村、常收梁、大有莊、東阿力善不拉、朱爾塔、多納蘇、闊裏泉、永安莊、前寧安、後寧安、蘇家莊、小召、鎮霸堡、東窯子、毛不浪、慶豐莊、新平村、井溝、香火地、西海仁、福海莊、高旺莊、東海仁、金海莊、集賢村。
第二區 設於天成村(今天成鄉駐地),轄36鄉51村。鄉有:天成村、土城子、寧太莊、淤泥灘、三濟廟、東永祥、西永祥、寶元莊、汪澤衚衕、昌公溝、太平莊、駿祿鄉、新寧鄉、福祿鄉、英祿鄉、慶樂莊、和陽嶺、永興梁、萬成莊、十八台、豐收坪、東廣德、慶元窯、清水梁、後營、下週家嶺、左衞圐圙、馬家圐圙、前營村、雙山子、豐盛鄉、龍水莊、獾子窩、十二溝、七墩溝、三安莊。
第三區 設於大廠漢營,轄有38鄉132村。鄉有:大廠漢營、八寶村、大二號、福勝莊、聚盛莊、德盛莊、劉家窯、新窯子、雙台子、十六犋窯、東陽坡窯、二道嘴、下四道嘴、二十一號、十三號、十五號、二十三號、三號、六號、得勝窯、賢人窯、如意村、七號村、太平莊、全人莊、大路村、官牛犋、馬皮泡窊、保全莊、太和莊、仁義村、隆太村、週二堡、南興義、北盛莊、大水圈、十二灘、高緯梁。
第四區 設於得勝窯轄34鄉60村。鄉有:得勝窯、豐恆堡、豐後堡、前得勝、六合、仁裏、後德勝、保安、烏爾兔、十二麻太、岱州窯、慶隆、義和、候家窯、崞縣窯、三犋窯、太平寨、高蘭家窯、菜園子、察貢梁、蘇計元山、東溝門村、程家營、郭家灘、缸房窯、福虎鄉、大榆樹、德茂鄉、德恆村、豐厚村、豐義村、豐盛村。
第五區 設於卓資山,轄35鄉6村。鄉有:卓資山、東福勝莊、永盛村、西福勝莊、洪音莊、義豐村、北保安、吉順村、新永和、永祥村、永隆村、德和村、上永和、下永和、永安村、意和莊、前永豐、後永豐、前永義、後永義、永吉村、後特拉、常盛莊、聚錦村、晉陽村、通順村、豐旺村、白銀廠漢、永樂村、義和莊、魁元莊、恆豐莊、松柏村、波羅素太、十八沙乎。

涼城縣人口

全縣人口情況為:1929年(民國18年)有29177户,共計203336人;1930年(民國19年)有29748户,共計208294人;1931年有30912户,共計222950人;1933年(民國20年)時,人口情況與1931年時相同;1936年(民國25年)時,總户數為31301户,總人數為153070人;各區人口為一區7280户,36291人;二區5363户,29780人;三區6718户,26268人;四區5728户,29014人;五區6212户,30817人。每平方里平均0.87户,每平方里平均4.25人,每户平均4.89人;男女比例為68:32。 [1] 

涼城縣另外

民國時期武川縣的第一區設於烏蘭花鎮,轄19鄉,二區、四區、九區含今四子王旗轄地;第三區設於大灘,轄19鄉,第五區設於旗下營,轄22鄉,含今卓資縣的紅召、東河子、復興、上高台、旗下營等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