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龍魚

鎖定
海龍魚科(Syngnathidae): 體表形,具稜角或側扁,尾部細長。全體被特殊環化及硬質化之皮狀骨板。頭細長,常具突出的管狀吻。口小,端位;無齒。鰓裂小,位於頭側背部;鰓4個,葉片狀;偽鰓發達。雌雄異型,雄魚腹部具育兒囊或育兒袋背鰭單一,小型;臀鰭很小,與背鰭常相對;一般具胸鰭;不具腹鰭尾鰭有或無,無尾者尾端常捲曲;各鰭均無硬棘。
中文學名
Syngnathidae
拉丁學名
海龍魚
動物界
海馬亞科(Hippocampinae

海龍魚物種介紹

海龍魚科動物(海龍類) 是多骨的海洋魚類, 全世界大約有52 屬21 5 種, 產於我國的至少有17屬36種。海龍類包括海馬、海龍、尖吻海馬和尖吻海龍等, 體長不等, 有些種類如太平洋海馬可達300 毫米, 有些種類如澳洲海馬只有10-20 毫米長。 [1] 

海龍魚外形特徵

海龍魚體細長,全部包於真皮性骨環中,具稜角;頭細長,常具突出的管狀吻。口小,前位;無齒;鰓孔很小;背鰭1,無鰭棘;臀鰭很小,緊位肛門後方;胸鰭發達,短而寬;無腹鰭;具尾鰭。常見種類有海蠋魚、粗吻海龍魚、冠海龍魚等

海龍魚分佈範圍

其中多數種類分佈在南海、東海,僅極少數種類分佈在黃海、渤海,極個別種類如短尾小海龍可進入\淡水河流。

海龍魚分類

刁海龍(海龍科)Solenognothushardwickii (Gray)。分佈南海。體狹長而側扁,尾部前方六稜形,腹部中央稜特別突出,體上稜脊粗強,尾捲曲。 [2] 
海龍魚 海龍魚
尖海龍 Syngnathus acus L.。渤海至南海均分佈。體細長鞭狀,體高與寬近等,軀部七稜形,尾漸細,不捲曲。
海龍魚 海龍魚

海龍魚生活習性

海龍魚棲息在近海植物叢中,某些種類居住深海,個別種類營淡水生活。海龍魚游泳特殊,有時豎起,有時水平橫卧,並間作各種姿態的蠕動和扭曲。攝食方法也特殊,以膨脹的頰部把食物迅速吸進口中。食物以小型甲殼類為主。

海龍魚生長繁殖

交配時雌魚把卵產於雄魚育兒囊內,孵化、護卵、護幼都由雄魚承擔。

海龍魚分佈行為生態

海龍類的分佈較廣泛, 南北海區都產, 主要分佈在北緯45 度和南緯45 度之間的熱帶到寒温帶的海水和人海口附近的鹹水中, 尤以大西洋西部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接地帶為多。
海龍類生活在海底的海草、海藻、紅樹林和暗礁之中。研究表明, 它們通常只佔有海草草牀的邊緣地帶。除少數種類棲息在45 一60 米深的海水中外, 大多數種類都喜歡生活在離水面20 米以內的海水中。 [1] 
海龍類沒有其它魚類所擁有的尾鰭和流線型的身材, 只能在自家周圍極其有限的空間內活動。大多數雄性海馬, 特別是在繁殖季節僅僅佔有1 平方米以內的水面, 雌性海馬通常佔有10 平方米左右的水面。極慢的游泳速度, 加上極小的活動範圍, 通常使它們很難適應新的棲息地。 [1] 
海龍類的生活史尚不清楚, 但據推斷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接地區的大多數中等體形的海馬的壽命大約為4 年。海龍類的天敵主要有金槍魚、劍魚、螃蟹、水鳥、企鵝等。由於被大量捕食, 其亞成體的死亡率相當高。 [1] 

海龍魚海龍類的繁殖

平均來講, 海馬可在6 月齡到1 歲齡達到性成熟。與其它物種不同的是, 雄性海馬具有育兒袋, 雌性海馬必須將卵產在雄性海馬的育兒袋中受精, 並通過育兒袋來孵化受精卵。妊娠期大約持續10 天到6 周, 這主要取決於海馬所在位置以及所處環境條件。光照、温度和鹽度等對胚胎髮育有一定影響。在妊娠期的後期, 雄性海馬開始分娩, 最後將仔魚從育兒袋中產出。仔魚一旦出生, 不再需要親魚照管。大多數海馬l 次能產出10 一2 0 條仔魚。而體形較小種類的海馬1 次只產出5 條後代。迄今發現的最大的育兒袋中共有小海馬15 72 條。儘管海馬1年最多可以繁殖7 次, 但其生育率比起其它種類的海洋魚類要低得多。 [1] 
所有尖吻海龍, 都是雄性照管魚卵,但不同屬的尖吻海龍其育兒袋發育程度有所不同, 有簡單地把胚胎粘接到雄性尾巴的腹面的, 也有把一條條小海龍完全封裝在育兒袋中的。1 條完全成熟的雄性海龍在尾巴下面1 次可以孵化大約2 5 0 枚魚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