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育兒袋

(有袋類動物器官)

鎖定
育兒袋(brood pouch)為有袋類雌性腹部由皮膚皺褶所形成的囊,內有數個乳頭,此囊稱為育兒袋引,靠恥骨前方的所謂袋骨(marsupial bone)來支撐。胎兒在發育早期就移入育兒袋內,在袋內口含乳頭繼續發育。單孔類針鼴〔Echidne aculeata(SBHAW)〕,僅生殖期有暫時的育兒袋,內部有乳囊,卵在其中孵化,幼兒乃在此發育。海馬雄性的類似構造,稱為卵囊。
中文名
育兒袋
外文名
brood pouch
定    義
袋鼠是有袋哺乳動物的一種
組    成
肩帶、背託、牽拉帶三部分組成

目錄

育兒袋袋鼠

袋鼠是有袋哺乳動物的一種,而有袋哺乳動物和胎盤哺乳動物由於先天發育的差距,所以在出生後所受照顧也不同。
小袋鼠剛出生時不到3釐米長,尾巴和後腿簡直就象小草棍,眼睛緊閉,嘴巴只是個小洞,耳朵也沒有長好,只有前腿發育較好,有趾頭,也長出了捐甲。所以,它需要在母體內再呆一段日子。小袋鼠生下來就能憑着直覺爬向母親的腹袋。袋鼠媽媽則在自己的皮毛上為它舔開了一條小路,小袋鼠就循着這條路一步一步爬到育兒袋的袋口,然後跳入袋中。
到袋中以後,小袋鼠很快便能找到母親垂下的乳頭,於是緊緊地含入口中。這樣幾個星期之後,小袋鼠在母乳的滋養下漸漸長大了,渾身長滿了毛,耳朵也長全了,睜開了眼睛,把頭探出了育兒袋。
幾個月之後,小袋鼠就能在袋外玩耍了。但如果遇到危險,它還是會立即跳回母親的育兒袋中。小袋鼠長到六個月後,育兒袋已裝不下它,它才漸漸地自己吃草,吃植物,開始自力更生了。
袋鼠
【疑問:雄性袋鼠有沒有“育兒袋”?】
沒有的,袋鼠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為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裏的除外,都在野地裏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岩石裂縫作為遮蔽物。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着長腳的後腿強鍵而有力。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所有雌性袋鼠都長有前開的育兒袋,育兒袋裏有四個乳頭。“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兒袋裏被撫養長大,直到它們能在外部世界生存。
袋鼠雖是胎生,卻無胎盤。袋鼠媽媽懷孕四五個星期就生下一個像鉛筆頭大小的小袋鼠,長2釐米,重0.5~0.75克,沒有毛,看不見東西。靠前肢和靈敏的嗅覺,小袋鼠沿着媽媽給它舐出的道路爬進育兒袋,叼着袋裏的乳頭髮育成長。200天后,小袋鼠可外出活動,但一有危險就立即鑽入袋中,由媽媽帶着逃走。當袋內孩子長到能獨立生活時,媽媽便不允許它再進去。袋鼠的繁殖力驚人,當袋內的孩子能獨立生活時,第二個孩子便誕生了,同時,媽媽又懷上了第三條小生命。

育兒袋考拉

考拉的懷孕期僅為35天,出生時,小考拉才2釐米長,不到1克重,沒有毛髮、視力與聽力,看起來象一隻粉紅色的軟糖
出生後,小考拉會在完全沒有母親幫助的情況下,憑着自己發育良好地嗅覺與觸覺能力、強壯的前肢和爪、以及先天具有的方向感,獨立自主地爬到母親腹部的育兒袋中。一旦安全地抵達育兒袋,小考拉會緊緊地含住2個乳頭中的一個,從而保證小考拉生長所需的食物來源。同時,母考拉會收縮育兒袋的肌肉,以免小考拉從育兒袋中跌落。
考拉
在頭6、7個月的時間裏,小考拉只吃母乳,且從不鑽出育兒袋,期間,小考拉的眼睛、耳朵和皮毛等等會慢慢地得到發育。大約22周齡時,小考拉才睜開眼睛,並從育兒袋中鑽出腦袋,窺視外面的世界。22~30周齡時,母考拉會從肓腸中排出一種半流質的軟質食物讓小考拉採食。這種食物非常重要,不但非常柔軟,易於小考拉採食,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較多水分和微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這種食物將伴隨着小考拉度過從母乳到採食桉樹葉的這段重要的過渡時期,直到小考拉可以完全地採食桉樹葉為止,就象人類嬰孩在吃固體食物之前,會吃一段時間的粥狀的半流質食物一樣。
小考拉從育兒袋口探出身體,採食母考拉從肓腸排出的半流質軟食時,會將袋口拉伸以至朝向後方。所以,母考拉的育兒袋口是向下開口或向後開口的説法,嚴格來講,並不準確
小考拉採食半流質食物期間,會逐漸爬出育兒袋口,直至完全地躺在母考拉的腹部進行採食,最後終於開始採食新鮮的桉樹葉並爬到母考拉的背部生活。當然,小考拉也會繼續從育兒袋中取食母乳,直至1歲左右。但是,小考拉的身體越來越大,再也不能將頭部伸進育兒袋中,於是,母考拉的奶頭會伸長,並突出於開放的袋口。小考拉會繼續與母考拉一起生活,直至下一胎的小考拉出生為止。這時,小考拉就不得不離開母親,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如果母考拉不是每年都繁殖的話,那麼,小考拉會與母親一起生活更長時間,當然,小考拉成活的機會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