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鱔

(中藥)

鎖定
海鱔,中藥名。為海鱔科動物波紋裸胸鱔 Gymnothorax undulatus (Lacepede)、網紋裸胸鱔 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等的血、全體。波紋裸胸鱔分佈於東海、南海;網紋裸胸鱔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等地。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痔瘡,無名腫毒,胸痛,坐骨神經痛,外傷出血。
別    名
海黃鱔
中藥名稱
海鱔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魚綱
鰻鱺目
海鱔科
裸胸鱔屬
波紋裸胸鱔、網紋裸胸鱔
分佈區域
波紋裸胸鱔分佈於東海、南海;網紋裸胸鱔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
採收時間
常年均可
用    量
3-6g,外用適量
毒    性
有毒

海鱔入藥部位

血、全體。

海鱔性味

味辛、甘,性温。

海鱔功效

解毒消腫,止痛止血。

海鱔主治

用於痔瘡,無名腫毒,胸痛,坐骨神經痛,外傷出血。

海鱔相關配伍

1、治痔瘡:(海鱔)全魚煅灰,黃酒沖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2、治無名腫毒:(海鱔)全魚焙乾,研末,麻油調勻,外敷患處。(《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3、治胸痛:(海鱔)全魚焙乾研末,沖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4、治外傷出血:(海鱔)血(乾粉)外敷可止血;或將鮮魚血滴在吸水紙上,陰乾備用,外傷出血時,將紙貼上止血。(《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海鱔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麻油調敷。

海鱔禁忌

本品有毒,勿過量食用。

海鱔採集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後,殺死取血,或將全體焙乾或煅炭備用。

海鱔形態特徵

1、波紋裸胸鱔:體扁長,體長可達150cm。頭中大,側扁。吻短鈍,眼小,橢圓形。口大,平裂,兩頜均窄長,上頜牙1行,12-20個,呈鋸齒狀排列,前數牙呈大型錐狀稍側扁。下頜牙18-30個,扁尖。頜間骨牙1行,為較大犬牙,中間有可倒性牙3個。犁骨牙1行,細小。鰓孔小,裂縫狀。體無鱗,皮膚光滑,完全裸露。側線孔不明顯。背鰭起點在鰓孔的前上方,後端與尾鰭相連,尾鰭又與臀鰭相連。無胸鰭。體、鰭均赤褐色或暗褐色。具淡黃或黃白色網狀、波狀及橫列狀紋。臀鰭具黃色狹邊。吻黑色。口角具1小黑點。
2、網紋裸胸鱔:體細長,側扁。一般體長25-43cm。吻短。眼小而圓。口大,兩頜等長或上頜稍突出,兩頜與犁骨的牙均為1行,牙扁尖。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相互連接,無胸鰭,被有較厚皮膜。體白色,由頭部至尾端具綠褐色橫帶18-22條。頭部、體背側及橫帶之間均散佈有不規則的綠褐色斑點。

海鱔生長環境

1、波紋裸胸鱔:為暖水肉食性大型魚類,生活於珊瑚礁淺海區中。中國分佈於東海、南海。
2、網紋裸胸鱔:為暖水性中小型魚類,棲息於淺海近岸岩礁間。我國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