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鯰科

鎖定
海鯰科是熱帶及亞熱帶的底棲性魚類,為鯰形目的一科,喜歡在砂泥底質水域、河口域、紅樹林區或沼澤區等水中有機質豐富的水域活動,大部分魚種可從海洋中進入淡水中下游生活;通常以小魚、甲殼類或貝類為食,大部分雄海鯰會將雌魚所生的卵置於口中孵化。卵生,肉食性。 [1] 
中文學名
海鯰科
拉丁學名
Ari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魚綱
鯰形目
海鯰科
分佈區域
熱帶、亞熱帶海洋

海鯰科棲息特徵

熱帶及亞熱帶的底棲性魚類,海鯰科魚類喜歡在砂泥底質水域、河口域、紅樹林區或沼澤區等水中有機質豐富的水域活動,大部份魚種可從海洋中進入淡水中下游生活;通常以小魚、甲殼類或貝類為食,大部分雄海鯰會將雌魚所生的卵置於口中孵化。
海鯰是釣友在河口區域常釣獲的魚種,由於魚肉腥味較重,經濟價值不高。各大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皆有其蹤跡。卵生,肉食性。 [1] 

海鯰科形態特徵

海鯰科魚類的身體延長,頭部略為平扁,後部略側扁,腹部輪廓稍圓。頭部比例屬中大型,覆蓋骨板,骨板上並有顆粒狀突起。吻部略為尖突,口裂較大,居頭部稍前方(亞前位)。上頜長於下頜,通常有1對上頜須及2對頦須,少部份魚種為上下頜須各1對,上、下頜及顎骨均有絨毛狀齒帶。體表裸露無鱗片被覆,背鰭及胸鰭各有一根硬棘,均有毒腺;有脂鰭,尾鰭為叉形尾。 [1] 

海鯰科種類分佈

全球約14屬120種以上,台灣紀錄有1屬3種。
代表物種:
1、大海鯰Arius maculatus(Thunberg,1792),又稱斑海鯰 、海鯰,英文名Spotted catfish、 Sea Cat-fish,同種異名Netuma maculatus,俗稱成魚、成仔魚、臭臊成、海塗蝨,鯰形目 、海鯰科(Ariidae)海鯰屬的一種魚類。體長形,前部寬闊、後部側扁,一般體長60釐米以上,背、胸鰭硬棘的基部鋸齒狀有毒腺,被它刺傷會引起劇烈疼痛,是該魚的防禦工具。
2、中華海鯰,體延長,頭部平扁較寬,體後部側扁。眼小,體無鱗。背鰭始於胸鰭基後上方,具1不分支和7分支鰭條,第1鰭條絲狀延長,幾伸達脂鰭起點。脂鰭發達。體背褐綠色。腹部銀白色,各鰭灰黑色。
生態環境:為暖海性近海底層魚類,喜活動於水流緩慢的泥質底海區,春季由深水遊向河口近巖作生殖迴游,併到表層活動,以底棲動物為食,尤喜食貝類。分佈於我國東海、南海。
功效分類:健脾利水藥;斂瘡藥
藥材基源:為海鯰科動物中華海鯰的肉。
3、布氏海鯰,屬於海鯰科,海鯰屬。主要產地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 [1] 
參考資料
  • 1.    王軍 等 著.魚類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