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頭紅科

鎖定
海頭紅科的藻類藻體結構複雜;卵式生殖,受精卵萌發前有助細胞連接,由助細胞形成造孢絲;助細胞由一個普通營養細胞在受精前形成;藻體兩側邊緣較薄,合軸羽狀分枝,內部構造單軸型。囊果埋於藻體內。
中文學名
海頭紅科
拉丁學名
Plocamiaceae [1] 
紅藻門 Rhodophyta
杉藻目 Gigartinales
海頭紅科

海頭紅科特徵

藻體直立,扁平分枝,具有2~6個扁壓的側生枝或小枝互生的邊緣列,合軸生長,基部為匍匐莖狀或寄生。內部構造為單軸型,中央有一中軸絲,外圍一假薄壁組織的皮層。具有同形的配子體孢子體雌雄異株,果胞枝3個細胞,生長在皮層細胞中,具有作用為輔助細胞的支持細胞,囊果突出,生長在上部小枝上,無柄或有柄,無喙,具囊果被。精子囊生長在上部小枝或軸的枝簇上的表皮層細胞上。四分孢子囊生長在單條或分枝的孢囊枝上,這些胞囊枝生長在上部小枝的邊緣或軸的枝簇上。 [2] 

海頭紅科分類

在中國該科僅存在1個屬。 [2] 
中文名
學名
Plocamium

海頭紅科內部構造

藻體含有葉綠素a、葉綠素d、葉黃素和胡蘿蔔素,以及大量的藻紅蛋白和藻藍蛋白,常因各類色素的含量不同,使藻體出現不同的顏色,鮮紅或粉紅,紫,紫紅或暗紫紅色等。植物體外形多樣,除少數是單細胞或羣體外,絕大多數為多細胞體,其中有簡單的單列細胞或多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或由許多藻絲組成的圓柱狀、亞圓柱狀、葉狀、囊狀或殼狀,分枝或不分枝的宏觀藻體,其中有少數鈣化。藻體直立或匍匐,基部由假根狀分枝絲體或多細胞盤狀固着器固着於基質上。紅藻的細胞壁外層由瓊膠和卡拉膠等膠質組成,因種類而異,內層為纖維素。紅藻內均含有色素體,形狀常隨種類而異。光合作用產物為紅藻澱粉,小顆粒狀,附着在色素體表面或存在於細胞質中。

海頭紅科物種進化

它是一門古老的植物,它的化石是在志留紀和泥盆紀的地層中發現。紅藻和藍藻植物有相同的特徵,但是,也有顯著的差別,正象在藍藻門中已敍述過的那樣,它們的親緣關係是不清楚的。綠藻中的溪菜屬(Prasiola)和紅藻門中的紫菜屬(Porphyra),兩屬的細胞都有星芒狀載色體,植物體構造和孢子形成方法都比較相似,因而有人主張紅藻是沿着綠藻門溪菜屬這一條路線進化來的。似乎這條進化路線也是不可能的。還有很多人認為紅藻的有性生殖和子囊菌的有性生殖相似,設想子囊菌是由紅藻發展來的。
參考資料
  • 1.    海頭紅科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6-29]
  • 2.    中國海藻志。科學出版社。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