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金沙根

(中藥)

鎖定
海金沙根,中藥名。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的根及根莖。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甘肅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肺炎,感冒高熱,乙型腦炎,急性胃腸炎,痢疾,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尿路感染,膀胱結石,風濕腰腿痛,乳腺炎,腮腺炎,睾丸炎,蛇咬傷,月經不調。
別    名
鐵蜈蚣
鐵絲草
鐵腳蜈蚣根
中藥名稱
海金沙根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海金沙科
海金沙屬
海金沙
分佈區域
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甘肅
採收時間
8-9月
用    量
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

海金沙根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海金沙根性味

味甘、淡,性寒。

海金沙根歸經

歸肝、肺、膀胱經。

海金沙根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海金沙根主治

用於肺炎,感冒高熱,乙型腦炎,急性胃腸炎,痢疾,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尿路感染,膀胱結石,風濕腰腿痛,乳腺炎,腮腺炎,睾丸炎,蛇咬傷,月經不調。

海金沙根相關配伍

治急性胃腸炎:海金沙根9g,水竹青0.3g。水煎服,每日1劑。(《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海金沙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海金沙根採集加工

8-9月份採挖根及根莖,洗淨,曬乾。

海金沙根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質藤本,長1-5m。根鬚狀,黑褐色,被毛;根狀莖近褐色,細長而橫走。葉二型,多數,草質,對生於葉軸的短枝兩側,短枝頂端有被毛茸的休眠芽;營養葉尖三角形,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4對,互生,卵圓形,長4-8cm,寬3-6cm,有具狹翅的短柄;二回羽片2-3對,卵狀三角形,掌狀3裂,裂片短而闊,頂生的長2-3cm,寬6-8mm,邊緣有不規則的淺圓齒。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寬近相等,為10-20cm;一回羽片4-5對,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4-6cm;二回羽片3-4對,卵狀三角形,多收縮呈撕裂狀。羽片下面邊緣生流蘇狀孢子囊穗,黑褐色,穗長2-5mm;孢子表面有小疣。

海金沙根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山坡灌叢中或路邊林緣。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甘肅。

海金沙根性狀鑑別

根莖細長,不規則分枝狀,茶褐色,常殘留有禾稈色細莖幹。根鬚狀,眾多,黑褐色細長,彎曲不直,具細密的纖維根。質硬而韌,略有彈性,較難折斷,斷面淡黃棕色。氣微,味淡。

海金沙根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治痢疾,醫刀傷。”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