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濱藜

鎖定
海濱藜(Atriplex maximowicziana Makino)是莧科,濱藜屬多年生草本,莖平卧地面,多分枝,具灰褐色鱗片狀毛;單葉互生,菱狀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薄肉質兩面都有密粉,葉面灰綠色,葉背灰白色;團傘花序腋生,並於枝的先端集成緊縮的小型穗狀圓錐花序;雄花無苞片,雌花有2苞片,無花被;橢圓形胞果包於宿存苞片中;種子橢圓形,紅褐色。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 [1]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2] 
中文名
海濱藜
拉丁學名
Atriplex maximowicziana Makino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石竹目
莧科
濱藜屬
海濱藜
命名者及年代
Makino,1896
保護級別
瀕危(IUCN標準)

海濱藜形態特徵

海濱藜
海濱藜(5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下部枝近對生,具微條稜,黃白色,無色條,有密粉。葉片菱狀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通常長2~3cm,寬1~2cm,先端急尖或鈍,並有短尖頭,基部寬楔形至楔形並下延入短柄,兩面都有密粉,上面灰綠色,下面灰白色,主脈在下面浮凸,邊緣通常略為3淺裂,側裂片位於中部稍下,鈍,全緣,中裂片微波狀或全緣。 [7] 
團傘花序腋生,並於枝的先端集成緊縮的小型穗狀圓錐花序;雄花花被5深裂,雄蕊5;雌花的苞片果時菱狀寬卵形,果苞片的邊緣僅在基部合生,靠基部的中心部在果實成熟時大多木栓化臌脹,無附屬物,緣部灰綠色,邊緣具三角形鋸齒。胞果扁平,圓形,或雙凸鏡形;果皮膜質,淡黃色,與種子貼伏。種子紅褐色,直徑約2mm,胚乳塊狀,白色。花果期9~12月。 [3] 

海濱藜生長環境

喜光不耐陰、耐短期水淹耐瘠,是良好的堤岸綠化植物。典型海岸植物,多成片生長於濱海魚塘堤岸、鹽田、沙荒地也常見於高潮帶上沿的紅樹林林緣 [1] 

海濱藜分佈範圍

福建、廣東、香港和台灣。 [1] 

海濱藜繁殖方法

播種與分株繁殖 [1] 

海濱藜近種區別

海濱藜與匍匐濱藜相近,但海濱藜葉片菱狀卵形,邊緣有裂,果期苞片無刺狀突起,明顯區別於匍匐濱藜,後者的葉片卵形,全緣,果期苞片中線兩側各有1 個刺狀突起,容易區別。 [4] 
海濱藜 海濱藜

海濱藜保護現狀

海濱藜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瀕危(EN)。 [5] 
參考資料
  • 1.    王文卿,陳瓊著.南方濱海耐鹽植物資源1=Salt-tolerantplantresourcesfromcoastalareasofsouthChina: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09:第124頁
  • 2.    海濱藜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8-28]
  • 3.    海濱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曾憲鋒.海濱藜在粵東的詳實記錄[J]. 廣東農業科學.2013年,第6期:156,185,237
  • 5.    海濱藜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0]
  • 6.    海濱藜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7.    海濱藜|Atriplex maximowiczian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