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派相聲

鎖定
‘海派相聲’是多元的,它既保留了傳統相聲的表演形式,又融入了現代化的題材,不僅僅只是在節目中插入上海方言,更意味着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創新性。 [1] 
中文名
海派相聲
形成時間
2019年6月20日 [1] 
發祥地
上海 [1] 
海派相聲創始人金巖 [1] 
80後“老”北京金巖,長居上海二十載,他帶着北方相聲在上海生根,並逐漸奼紫嫣紅開遍。最初,每場觀眾僅有寥寥數十人;如今,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春天裏》《夢迴大清》等均在千人以上大劇場演出,場場爆滿;他開創了“相聲情景劇”,並將海派相聲帶向國際舞台。在金巖看來:“只有創新,才能讓笑聲更有力量。 [1] 
海派相聲是近年來在上海興起的一種曲藝形式,更側重對人物的塑造。作品取材範圍廣、題材精妙、創作天馬行空,可以是家長裏短也可以是經典名著。表演時節奏鮮明、吐槽更為激烈,包袱出人意料。貼近生活和現代化形式的表演更是‘海派相聲’的新穎之處。 [1] 
2019年6月20日,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現身海派文化中心,在“禮讚新中國華誕 共話新海派曲藝”——2019新海派文化創新之路研討論壇暨“海上聽潮2.0”首場論壇上談及海派藝術。併為海派相聲創始人、上海品歡相聲會館藝術總監金巖題字“海派相聲”。 [1] 
海派相聲的“接地氣”也讓姜昆十分稱讚。不過,他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在當下,中國相聲不缺作品,缺精品;不缺笑聲,缺品位;不缺傳承,缺創新。很多時候,舞台上的視覺衝擊淡化了作品對人類命運和人性的關注,創作者用網絡衝浪代替了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這是值得警惕的。” [1] 
“海上聽潮”,是海派文化中心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精心打造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榮躍明、海派相聲創始人、上海品歡相聲會館藝術總監金巖、《人民日報》社會版主編李智勇依次就海派文化的創新與年輕化、海派相聲的實踐與創新、海派相聲的未來,開展了主題演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