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洋自然帶

鎖定
海洋自然帶指海洋上的自然地理分帶。 [1]  和陸地表面相比,廣大的海洋水域,表面均一,海洋表層的温度、鹽度氣體組成、表面水層動態以及海生生物的分佈等也都具有緯向地帶性。但由於海洋水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巨大的運動性,故海洋地帶性的表現不如陸地自然帶清楚,各帶之間的界限也只能約略地確定,海洋自然帶也較陸地為少。
中文名
海洋自然帶
地理性質
自然地理分帶

目錄

海洋自然帶類型劃分

和大陸自然帶的劃分一樣,熱量帶仍是劃分海洋自然帶的基礎。根據冬季水温的分佈,海洋表層水體可分為:冷水(20℃)等不同的類型。這樣整個海洋可以劃分出七個熱量帶:北極帶、北温帶、北熱帶、赤道帶、南熱帶、南温帶和南極帶。其中兩個是具有恆定極低温度、浮冰、極夜和極晝的近極地地帶;兩個是四季分明的温帶;一個是具有恆定高温的赤道帶。 [1] 
結合與海水温度、理化特徵和水體運動密切聯繫的浮游生物的數量變化,可將世界海洋分為七個自然帶:
北極帶,地處高緯區,太陽輻射量較少。冬季乾冷,最冷月1~3月平均温—30~-40℃;夏季涼爽,7~8月份平均温0~5℃。海洋生物種類和數量均較少,有北極鮭北極鱈北極熊及海豹等;
北温帶,大體相當於北緯30~60°。全年盛行西風,氣候温暖濕潤,最熱月8月平均温10~22℃,最冷月2月0~10℃。因受洋流及大氣環流影響,大洋東側的平均温比西側低5℃。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海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十分豐富,以鱈、鯡、毛鮮魚、鰈、多種藻類、貝類及甲殼類等為主;
③北熱帶,大體位於北緯10~30°。全年氣温均較高,冬、夏季温差不大(最熱月平均温22~25℃,最冷月15~20℃)。多熱帶氣旋。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帶內東西部海區氣温、降水差異明顯。海洋生物亦屬貧乏型,主要是同種個體數量的貧乏,其中以沙丁魚、鮐、鯷、蝦等較重要;
赤道帶,大體介於南北緯10°間。終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5~28℃,年降水量1500~2000米,赤道附近可達2000~3000毫米。海洋生物較豐富,屬多生物型,以竹莢魚、沙丁魚、鯖、鯛、鱸、頭足類等為主;
南熱帶,位於南緯10~30°。熱量、降水與北熱帶相似。亦屬少生物型;
南温帶,大體介於北緯30 ~60°。全年盛行西風,其中南緯40~60°洋麪上,因三大洋相互連通,風力很強,素有“咆哮西風帶”之稱。熱量、降水狀況類似北温帶。海洋生物資源屬豐富型,尤以磷蝦及鯨資源豐富,但因食物鏈短,生態系統脆弱;
南極帶,大體在南緯60°以南,相當於南極輻合帶以南。冬季嚴寒,夏季最熱月2月平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100~250毫米。海洋生物貧乏,以冷水性磷蝦、鯨類及海象、海豹、企鵝等為主。

海洋自然帶現況

70年代後期以來,蘇聯學者博格達諾夫(D.V.Bogda- nov)等對海洋自然帶作進一步詳細劃分,從南、北極帶中劃分出亞南極帶與亞北極帶,從南、北熱帶中劃分出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最終將世界海洋劃分為11個自然帶,每個帶同陸地上的自然帶相對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