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極鱈

鎖定
北極鱈,Arctogadus glacialis (Peters, 1872) ,鱈科極鱈屬的一種鱈魚。分佈於整個北極地區,是典型的冷水性魚類,當温度超過5℃時,即不見它們的蹤影。它是一種中小型魚類,最大體長可達36釐米,是北極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
中文學名
北極鱈
拉丁學名
Arctogadusglacialis(Peters, 187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鱈形目Gadiformes
亞    目
鱈亞目
鱈科Gadidae
極鱈屬 Arctogadus
北極鱈 A. glacialis
分佈區域
北極圈、東北大西洋及格陵蘭東北部海域。

北極鱈簡介

北極鱈幼魚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為食。隨着生長,它所攝食的浮游生物個體逐漸由小變大,並部分地捕食小型魚類 [1] 
到每年的9月,北極鱈開始向西方和南方遷移,在冬季零下温度時進行產卵,為浮性卵,產卵量為9000~18000粒。由於水温低,所以孵化期長達4~5個月 [1] 
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及北極海域的鱈魚
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及北極海域的鱈魚(10張)
北極鱈魚大部分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温0℃~16℃的寒冷海里。只要會動的東西,什麼都吃,吃得多,因此長得也快;繁殖力也強,雌魚一次可產300萬~400萬粒卵之多。因集羣性生活,捕捉很容易,自古就是相當有名的食用魚 [1] 

北極鱈外形特徵

北極鱈特徵 北極鱈特徵
本魚頦須缺或退化。眼大,眼徑略等長於吻長。齶骨齒強硬。第一背鰭10至13枚軟條;第二背鰭16至21枚;第三背鰭20至25枚;第一臀鰭19至24枚;第二臀鰭19至26枚。脊椎骨數58至61。鰓耙數28至34。體呈暗色;體背黑褐色;腹部稍淡色;各鰭皆為黑色。體長可達32.5公分。

北極鱈分佈地區

本魚分佈於北極圈、東北大西洋及格陵蘭東北部海域。

北極鱈生活習性

大洋性魚類,三月時會出現在浮冰下方,水深10至25公尺處活動。羣居性,且常一大羣的出現。洄游路徑及繁殖則尚未清楚。以端腳類動物為食。
生長的水下深度:水深0至1000公尺。

北極鱈主要特點

北極鱈魚常年生活在寒冷的水中,為了適應這種環境,它們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適應機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魚體內的皮下層形成了厚厚的脂肪。脂肪對寒冷的水體具有相當好的抵抗能力,這也就是北極鱈魚能夠在極寒環境中生存的原因。而且,怍為變温動物,魚類的體温跟外界基本上是一致拘,這也就節省了用來補充熱量所需的能量,所以它們不但能夠生存,而且還可以自如生活 [2] 

北極鱈亞種區別

北極鱈 北極鱈
北極鱈分佈於北半球北部。模式種為歐洲鱈,頭較短窄,鰾前側突長約等鰾寬;舌頜骨後緣中部突與上突近似垂直;有產卵、索食洄游現象,為底拖網重要對象;分佈於大西洋北緯40°以北到北極海。北極鱈魚則分佈於中國黃、渤海沿岸寒流及黃海冷水團所及之處,有大頭鱈,頭較寬大,以小魚及軟體動物為食,約春末產浮性卵;分佈於北太平洋北部。 我國產於黃海和東海北部。主要漁場在黃海北部、山東高角東南偏東和海洋島南部及東南海區。漁期有冬、夏兩汛,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夏汛為4~7月份。

北極鱈主要價值

北極鱈經濟價值

食用魚,適合各種烹調方法。
鱈魚肝油 鱈魚肝油
鱈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6.5克、脂肪0.4克。其肉質白細鮮嫩,清口不膩、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食用魚類。除鮮食外,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此外鱈魚肝大而且含油量高,富含維生素A和D,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狹鱈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宜大規模工廠化、標準化加工生產。

北極鱈生態價值

北極鱈魚以自身特性成為人類監測極地環境的得力助手。達勒介紹説,北極鱈魚體內有一套獨特的封閉循環系統,它從食物中攝取的有害物質不能通過腎臟排出,而是積存於體內。因此,通過分析一條鱈魚就可以對北極地區污染物種類、分佈和濃度有清晰的認識。
北極鱈 北極鱈
冬季,北極鱈魚的肝臟佔體重的10%,其中含有50%有價值的脂肪,所以北極鱈魚成了海豹、鯨和食魚的鳥類重要的攝食對象;許多陸地動物,例如北極熊、北極狐等則在秋季於海岸上尋找在被暴風雪吹到岸上的北極鱈魚,以彌補食物的不足,形成了很好的生物鏈條。
參考資料
  • 1.    張建文主編,冰雪世界的呢喃 極地動物,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07,第129頁
  • 2.    韓啓德總主編;陳宜瑜主編,十萬個為什麼 動物 6版,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01,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