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洋環境標準

鎖定
海洋環境標準指國家根據人羣健康、生態平衡和社會經濟發展對海洋環境結構、狀態的要求,在綜合考慮本國自然環境特徵、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對海洋環境要素間的配比。標準發展,已有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20項。 [1] 
中文名
海洋環境標準
外文名
marine environmental standard
學    科
海洋學
國家標準
18項
行業標準
20項
組織機構建設
技術委員會和工作組

海洋環境標準簡介

海洋環境標準發展,已有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20項。其中質量標準為《海洋生物質量》、《海洋沉積物質量》和《海水水質標準》,3項標準構成海洋環境質量標準;監測標準以《海洋監測規範》的7項標準為主導,《海底沉積物化學分析方法》、《海水中16種多環芳烴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赤潮監測技術規程》等19項標準為補充,基本涵蓋了海洋污染物監測項目,較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如色譜方法、微波消解方法均已被引入標準;評價標準有《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海水綜合利用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近岸海洋生態健康評價指南》等8項標準;海洋環境管理類標準有《海洋傾倒區選劃技術導則》1項。 [1]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標準組織機構建設

技術委員會和工作組作為該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的主體,承擔着組織制定該專業領域內的標準化發展規劃、標準制修訂計劃,對該專業領域內標準進行技術審查、歸口,負責該領域標準的複審和宣貫等。隨着海洋環境標準化工作發展的需要,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了海洋環境保護分技術委員會(編號為SAC/TC283/SC1),負責海洋環境監測、分析與檢測、海洋環境質量要求、海洋環境評價等技術與方法等專業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為該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科學、有序、高效發展提供基礎技術保障。 [1]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

海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作為該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頂層設計,是應用系統論、模塊化、流程化的思想,將海洋環境監測、評價、管理等工作中重複性、共性的事物轉化為標準,並按其內在聯繫形成科學的有機整體。標準體系包括了該領域現有的、正在制定的和需要制定的標準,是進一步科學、合理、系統地制定海洋環境保護標準的依據,將描繪出海洋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的藍圖和目標。我國已基本建立了海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確定了海洋環境保護標準化工作範圍、領域和未來發展順序、重點,這對加強、規範和指導海洋環境保護標準的立項和制修訂,支撐、服務、規範和促進我國海洋環境保護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1]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標準存在的問題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標準體系不均衡

近年來因缺少系統的對海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研究,且多數標準的制定是在某項工作急需出台標準時才提出的,這些直接影響該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對海洋環境標準體系進行橫向比較:監測方法標準較多,評價標準、污染控制標準、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標準較少;而縱向分析:現有海洋環境保護標準僅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地方海洋環境保護標準發展相對滯後,尤其污染嚴重的渤海海域、長江口-杭州灣海域、閩江口海域等重點海域,缺少針對特定區域環境現狀的相關標準。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有待修訂

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對海洋環境進行管理的依據。根據海洋環境質量標準,制定海洋環境保護目標,並對海洋環境進行檢查和評價。海洋環境質量標準主要有《海水水質標準》、《海洋生物質量》和《海洋沉積物質量》,其中水質標準為1998發佈實施,生物和沉積物質量標準分別為2001年和2002年發佈。三大質量標準均已實施超過10年,與海洋環境污染現狀、海洋環境保護技術發展已產生巨大差距,現行標準已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以《海水水質標準》為例,其規定的海水水質分類,與實際海洋環境保護和管理工作中的水質分類存在差異,需作出相應調整;海水水質監測項目共規定35項,缺少對多環芳烴、多氯聯苯、氟化物、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重金屬等許多重要污染物限值的規定,已不能滿足海洋環境監測和評價實際工作的需要;各項監測指標的限值與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存在較大差異,標準規定的監測方法均已落後現有技術,應引用最新標準。因此,急需開展海洋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標準樣品缺少

根據GB/T 15000.3-2008/ISO 指南 35:2006對標準樣品的定義,標準樣品的“用途可包括測量系統校準、測量程序評估、給其他材料賦值和質量控制”。有證標準樣品(CRM)主要用於校準儀器、實現產品和過程的質量控制、進行方法驗證、評定測量過程,包括測量過程中涉及的實驗室、測量方法、測量結果、實驗室操作人員等各方面的評定。海洋環境標準樣品是對海洋環境監測方法、監測結果進行控制和評價的重要工具。 [1] 

海洋環境標準海洋環境質量標準

海洋環境標準主要類型

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指確定和衡量海洋環境好壞的一種尺度。它具有法律的約束力,一般分為三類,即海水水質標準海洋沉積物標準和海洋生物體殘毒標準。制定標準時通常要 經過兩個過程。首先,要確定海洋環境質量的"基準",經過調查研究,掌握環境要素的基本情況,一定階段內海水、沉積物中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生物體中各種污染物的殘留量; 考察不同環境條件下,各種濃度的污染物的影響,並選取適當的環境指標,在此基礎上,才能確定基準。其次,"標準"的確定要考慮適用海區的自淨能力或環境容量,以及該地區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

海洋環境標準海水水質標準

海水水質標準(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是指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和其他海洋資源,有利於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障人體健康,制訂的水質標準。
1、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護目標,海水水質分為四類:
第一類適用於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
第二類適用於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
第三類 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遊區。
第四類適用於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
2、海水水質標準列表如下:
海水水質標準 mg/L
序號
項目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第四類
1
漂浮物質
海面不得出現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質
海面無明顯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質


2
色、臭、味
海水不得有異色、異臭、異味
海水不得有令人厭惡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


3
懸浮物質
人為增加的量≤10
人為增加的量≤10
人為增加的量≤100
人為增加的量≤150
4
大腸菌羣≤
(個/L)
10000
供人生食的貝類增養殖水質≤700
-


5
糞大腸菌羣≤(個/L)
2000
供人生食的貝類增養殖水質≤140
-


6
病原體
供人生食的貝類養殖水質不得含有病原體。



7
水温(℃)
人為造成的海水温升夏季不超過當時當地1℃,其它季節不超過2℃
人為造成的海水温升不超過當時當地
4℃


8
pH
7.8~8.5
同時不超出該海域正常變動範圍的0.2pH單位
6.8~8.8
同時不超出該海域正常變動範圍的0.5pH單位


9
溶解氧>
6
5
4
3
10
化學需氧量≤(COD)
2
3
4
5
11
生化需氧量≤(BOD5)
1
3
4
5
12
無機氮≤(以N計)
0.20
0.30
0.40
0.50
13
非離子氨≤
(以N計)
0.020



續表1
序號
項目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第四類
14
活性磷酸鹽≤
(以P計)
0.015
0.030
0.045

15
汞≤
0.00005
0.0002
0.0005

16
鎘≤
0.001
0.005
0.010

17
鉛≤
0.001
0.005
0.010
0.050
18
六價鉻≤
0.005
0.010
0.020
0.050
19
總鉻≤
0.05
0.10
0.20
0.50
20
砷≤
0.020
0.030
0.050

21
銅≤
0.005
0.010
0.050

22
鋅≤
0.020
0.050
0.10
0.50
23
硒≤
0.010
0.020
0.050

24
鎳≤
0.005
0.010
0.020
0.050
25
氰化物≤
0.005
0.10
0.20

26
硫化物≤
(以S計)
0.02
0.05
0.10
0.25
27
揮發性酚≤
0.005
0.010
0.050

28
石油類≤
0.05
0.30
0.50

29
六六六≤
0.001
0.002
0.003
0.005
30
滴滴涕≤
0.00005
0.0001


31
馬拉硫磷≤
0.0005
0.001


32
甲基對硫磷≤
0.0005
0.001


33
苯並(a)芘≤
(μg/L)
0.0025



34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以LAS計)
0.03
0.10


35
*放射
性核
(Bq/L)
60Co
0.03
90Sr
4
106Rn
0.2
134Cs
0.6
137Cs
0.7
在現有的實驗研究和現場調查基礎上,以各種水質要素(包括污染物),對靶系統(人體、生態系或生物資源等)影響的劑量與效應定量因果關係為主要依據,先行評定海水水質基準;以海水水質基準為基礎,結合考慮指定保護海域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以代價與效益或代價與危險分析結果為主要依據,再行制訂海水水質標準。"基準"和"標準"是兩個不能混淆的相關概念。"基準"是決定和判斷有關環境是否適用於預期用途的科學依據,本身無法律約束能力;而"標準"在特定水域或污水排放方面有法定性質,一經權力機關認可即應強制執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