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河防潮閘

鎖定
海河防潮閘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渤海灣海河干流入海口處。建於1958年,是一座集泄洪、擋潮、蓄淡、航運等綜合功能的大型節制水閘。
其主要功能是將子牙河大清河南運河北運河永定河五大水系在天津匯流後的部分洪水經海河幹流宣泄入海。建成以來,在防洪、排瀝、擋潮、航運、工農業及人民生活用水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是海河干流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重點水利工程。
2013年1月,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2]  [4-5] 
中文名
海河防潮閘
地    點
天津市塘沽區海河入海口處
始    建
1958年7月1日
閘上水位
2.6m
保護級別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海河防潮閘歷史沿革

海河防潮閘治理背景

天津被譽為“九河下梢”。華北地區的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南運河、北運河、白河、渾河、淶河等九大河流匯流成海河,最後流入渤海。海河是歷史上聞名的災害頻發河流,海河流域洪澇、旱、鹼災害頻繁發生。新中國建立後,國家非常重視海河治理。
海河下游河段原是一條受渤海灣潮汐影響的河道,每天漲落潮兩次。海水漲潮時如遇上游來水不足,海水就會倒灌入河,使河水變鹹。據記載,1945——1957年間,海水曾倒灌上溯到小劉莊一帶,直接影響了沿河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遇汛期河水氾濫,沿河地區又難免澇災之苦。50年代後,隨着上游修庫蓄水、農田灌溉以及城市用水量的增加,進入海河的淡水逐年減少,河水鹹化加劇。1958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修建海河防潮閘,主要目的是實現海河水“鹹淡分家”。此項工程得到國務院批准,於當月開工。 [1] 

海河防潮閘制定方案

海河防潮閘工程曾先後制定了9個方案。從施工技術考慮,最終選擇旱地建閘。即在旱地先建成閘體,再從閘門兩側開挖引河。引河平均寬250米,上游引河長400米,河底挖到-6米;下游引河長800米,通入渤海。
在下游引河修建一座攔河壩,將原海河入海口堵死,讓河水循新開挖的引河經防潮閘入海。攔河壩長300米,高13米,頂寬15米。
為了不影響當地漁船出入渤海捕撈作業,又在漁業村與東大沽之間,向東修築一條長1800米、寬100米的引河,在河道上修建漁船閘。閘下河道闢為漁港,供漁船停泊入港裝卸貨物使用。
此外,修建海河防潮閘時,曾考慮到進入海河的船舶數量將大大增加,擬在新港船閘的右側修建二線海輪閘一座。此閘原設計為8000噸級,長220米,寬26米,閘底深-9米,工程已開挖基坑,因缺乏鋼板樁圍捻和經費,1960年在國家縮減基建規模時停建。
海河防潮閘工程由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設計,天津市市政工程局組織施工。建閘及相關工程在當時來看規模浩大,挖掘土方420萬立方米,澆築鋼筋混凝土23660立方米,拋砌石及雜石枕15萬立方米,使用的主要物資達50餘萬噸,總投資1566萬元。參加施工的除專業隊伍之外,還組織社會各界十餘萬人參加義務勞動,施工現場最高日人數達5萬人。整個工程歷時l8l天,至12月底竣工。 [1] 

海河防潮閘建成規模

圖片 圖片
修成後的海河防潮閘總長188米,寬64米,高18.5米,閘底高程為-6米(大沽口水平)。閘體為開敞式,設9個閘墩、8個閘孔、16扇閘門。閘孔淨寬8米,每孔有兩扇高5.5米、寬8米、厚0.8米的平板式鋼閘門,每扇重14.5噸,首尾相接,電動捲揚啓閉。底部是20×20米的4塊鋼筋混凝土澆鑄底板,周圍打有8米長的木樁。防潮閘設計流量1200立方米/秒,上游控制水位在2.5——3.5米之間,穩性設計最低水位+1米。閘上設有3座橋:一是工作橋,長90米,寬3米,鋼架π形梁結構,供工作人員維修、監測用;二是機架橋,鋼架結構,長90米,寬9米,離地面高7米,上置閘門啓閉設備,共有電機16台、卷場機22台;三是公路橋,長116米,寬7米,鋼筋混凝土T型梁結構,瀝青路面,限定荷載8噸。閘的兩端建有控制樓,頂部用綠色琉璃瓦鋪就,雕樑畫柱,十分古樸典雅。橋周圍有4個圓式翼牆,把整個建築物烘托得十分壯觀。
1958年11月14日,朱德委員長視察天津港時為海河防潮閘題詞:“努力躍進提前完成海河建閘工程”,並親筆題名“海河防潮閘”。 [1] 

海河防潮閘後續建設

2023年5月31日,海河防潮閘除險加固工程8孔上下扉閘門和16台啓閉機安裝調試完畢,標誌着水閘主體工程在2023年汛前具備應急過水條件 [7] 

海河防潮閘基本情況

工程始建於1958年7月1日,1958年12月28日建成;建設單位為天津市海河改造工程委員會,設計單位為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施工單位為天津市建設局道橋公司。
加固工程時間:1999年10月26日至2000年11月30日,建設單位海河下游管理局,設計單位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研究院。
海河防潮閘的主體建築物是天津市著名風景名勝之一,閘體兩岸控制樓為仿古建築,氣勢宏偉,莊嚴秀麗,閘東樓牆上鑲嵌着朱德同志為海河閘建閘工程的題詞。

海河防潮閘技術指標

工程等級
水閘結構型式
孔數
設計過閘流量
設計水位
校核水位
Ⅰ級
開敞式
8孔
1200立方米/s
閘上水位2.6m(大沽高程,下同)
閘下水位2.3m
閘上水位3.5m
閘下水位-4.0m

海河防潮閘歷史運用

工程建成以來,擔負着天津市排瀝、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對天津市的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歷史最大洪水:1963年8月28日洪水最大實測流量為1698m3/s,當時海河防潮閘8孔閘門全部提升至最高位置全天候敞泄。

海河防潮閘存在問題

隨着時間的推移,海河防潮閘逐漸顯露出一些弊端:一是,防潮閘的建成,完全改變了海河潮汐河流的自然性能,使其成為受閘控制的渠化河道。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上游來水減少,工農業用水需求增加,利用海河蓄水滿足城市需要的構想被證實只能是權宜之計。二是,建閘後潮汐動力基本消失,河流動力幾盡,閘下納潮量減少,淤積加重,閘門行洪能力不足。到80年代實際行洪能力只及原設計能力的一半左右。河道因缺乏潮汐動力沖刷,沉積日益嚴重,1959——1970年,年均來沙量140萬立方米,約120萬立方米積於河牀,其中下游淤積量為20萬立方米。1979年與1963年相比,河牀普遍淤高1至2米,有些地段高達3米以上。泥沙的嚴重沉積,使河牀變寬,深槽變淺,縱比降變緩,加之上游修庫蓄水,下游建閘打壩保水,大大降低了海河水量的調蓄能力,致使大沽沙航道和海河航道的通航功能日漸衰弱。 [3] 

海河防潮閘保存現狀

圖片 圖片
海河防潮閘結構型式為開敞式,共8孔閘門。閘體兩岸控制樓為仿古建築,閘東樓牆上鑲嵌有朱德同志1958年親自題寫的閘名——“海河防潮閘”五個大字,氣勢宏偉,莊嚴秀麗,面貌保持依舊。
在使用功能上,由於防潮閘存在閘體嚴重沉降、翼牆變形、閘室抗滑穩定較差、閘門破舊等問題,給城市防洪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已被鑑定為三類閘。 [1] 

海河防潮閘文物保護

2021年3月,被天津市文物局確定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