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桐皮

鎖定
海桐皮(學名:Aralia chinensis L.),五加科楤木屬植物。 [2]  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取,將樹砍伐剝取幹皮,颳去棘刺及灰垢,曬乾。乾燥幹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釐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1] 
海桐皮主要成分為常春藤皂苷元、單寧、黃酮、香豆素、酚酸等,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真菌、抗腫瘤作用。
中文名
海桐皮
拉丁學名
Aralia chinensis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五加科
楤木屬 [2] 
分佈區域
廣西、雲南、福建、湖北等地。

海桐皮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2~5米,稀達8米,胸徑達10~15釐米;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有黃棕色絨毛,疏生細刺。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長60~110釐米;葉柄粗壯,長可達50釐米;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紙質,耳廓形,長1.5釐米或更長,葉軸無刺或有細刺;羽片有小葉5~11,稀13,基部有小葉1對;小葉片紙質至薄革質,卵形、闊卵形或長卵形,長5~12釐米,稀長達19釐米,寬3~8釐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有淡黃色或灰色短柔毛,脈上更密,邊緣有鋸齒,稀為細鋸齒或不整齊粗重鋸齒,側脈7~10對,兩面均明顯,網脈在上面不甚明顯,下面明顯;小葉無柄或有長3毫米的柄,頂生小葉柄長2~3釐米。圓錐花序大,長30~60釐米;分枝長20~35釐米,密生淡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傘形花序直徑1~1.5釐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4釐米,密生短柔毛;苞片錐形,膜質,長3~4毫米,外面有毛;花梗長4~6毫米,密生短柔毛,稀為疏毛;花白色,芳香;萼無毛,長約1.5毫米,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長1.5~2毫米;雄蕊5,花絲長約3毫米;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長1.5毫米,離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9~12月。 [2] 

海桐皮生長環境

野生或栽培為行道樹。喜温暖濕潤氣候,適於酸性微酸性土壤,生於山溝、草坡、上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佈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2] 

海桐皮繁殖方法

海桐皮一般採用播種方式繁殖楤木種子通過後熟後秋末播種。播種前,種子採用紗布包裹,用清水洗淨種子外部的果肉,用紗布過濾,一般清洗5~10次。在整平的牀面上開播種溝。用5%高錳酸鉀溶液噴霧消毒,消毒時要均勻噴霧牀面,2天后再將處理好的種子播於溝內。種子與種子之間間隔3~125px為好。播後立即耙平牀面,澆1次透水。牀面用遮陽網覆蓋,中間用繩固定,四周用泥土固定防止風吹,至發芽前注意牀面保濕。撒種時,採用拌土撒種的方式,先用處理後的種子與同等重量的砂壤土混勻後撒種。因楤木種子小,撒種要均勻,保證出苗密度整齊一致,有利於獲得健壯苗。

海桐皮栽培技術

海桐皮苗牀選擇

楤木 楤木
選擇土壤肥力中上等、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砂壤土作育苗牀。苗牀整地要精細,翻土深約35cm,打細土團,清除雜物,施足底肥,一般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7.5~45.0t/hm2作底肥,整地時與土壤混勻。做畦,一般畦寬1.0~1.2m,畦長視需要而定;地塊乾燥,無積水,畦面平整。 [3] 

海桐皮播種

種子處理
楤木種子通過後熟後秋末播種。播種前,種子採用紗布包裹,用清水洗淨種子外部的果肉,用紗布過濾,一般清洗5~10次。
撒種
在整平的牀面上開寬3~100px、深50px、行與行之間寬625px的播種溝。用5%高錳酸鉀溶液噴霧消毒,消毒時要均勻噴霧牀面,2d後再將處理好的種子播於溝內。種子與種子之間間隔3~125px為好。播後立即耙平牀面,澆1次透水。牀面用遮陽網覆蓋,中間用繩固定,四周用泥土固定防止風吹,至發芽前注意牀面保濕。為保證足夠的出苗率,一般用種量75kg/hm2(含種子外部果肉重量)。撒種時,採用拌土撒種的方式,先用處理後的種子與同等重量的砂壤土混勻後撒種。因楤木種子小,撒種要均勻,保證出苗密度整齊一致,有利於獲得健壯苗。
苗牀管理
做牀栽苗前要深翻土壤,施入腐熟有機肥45.0t/hm2、複合肥750kg/hm2,耙細整平,苗牀呈南北向,排水溝深500px。秋末播種後澆水,加蓋一層無紡布保温,種子或幼苗在大棚內可安全越冬。種子發芽前,需適度淋水,以保證土壤有一定的濕度。翌年3月種子發芽後,要注意揭開覆蓋的保温層。楤木苗期一般無重大病害,栽培過程中注意防治蟲害即可,一般提倡採用殺蟲燈、粘蟲板、生物農藥等方式防治蟲害。

海桐皮田間管理

海桐皮 海桐皮
楤木用作蔬菜通常以春季第1季的嫩芽為最好,因此早春乾旱階段要適時澆水。此外,早春及秋季,溝施有機肥30.0~37.5t/hm2,楤木每採收1次,可以隨着灌溉施用液態肥進行追肥。如果大規模種植,則建議種植綠肥,具體方法:選擇紫雲英或紫花苜蓿,於秋季雨季末在畦內行間和管理行內種植,為保證綠肥生長期需要的水分,在冬春乾旱時應適度澆水灌溉。 [3] 

海桐皮病害防治

楤木 楤木
楤木抗病蟲能力強,種植過程中病害較少,主要有根腐病黑斑病。根腐病會引起根部腐爛,導致植株死亡,生產上在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進行灌根防治。南京地區在梅雨季節常發生黑斑病,開始時葉片上出現病斑,逐漸蔓延至全葉、全株和其他植株,造成大面積發病,植株提早枯萎。
防治方法:用波爾多液1000~1200倍液,或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10d噴藥1次,全生育期用藥不超過3次。同時,為了保證楤木芽的使用質量安全,生產上建議採用黃色粘蟲板與殺蟲燈進行蟲害防治,既可以降低用藥成本,又利於生產綠色、無污染的蔬菜。少量雜草,以人工除草的方式去除,禁止使用除草劑 [4]  [3] 

海桐皮植物變種

白背葉楤木 白背葉楤木
1、白背葉楤木
別名:刺包頭(湖北巴東土名)、大葉槐木(浙江寧波土名)
毛葉楤木 毛葉楤木
白背葉楤木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小葉片下面灰白色,除側脈上有短柔毛外餘無毛,圓錐花序的主軸和分枝疏生短柔毛或幾無毛,苞片長圓形,長6-7毫米。分佈地區和原變種相同,但更較北和較南,在甘肅可至中部(興隆山)、東部(崆峒山),在陝西可至東部(華山),在雲南則分佈至西南部(景東),在廣東則分佈至中部(廣州)。生於森林或灌叢中,山坡路旁也有生長,垂直分佈也較高,可達海拔3300米。 [5] 
2、毛葉楤木
毛葉楤木和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小葉片上面密生黃色粗毛,下面密生黃色粗絨毛,沿脈更密,果梗短,長2-3毫米。分佈於四川(峨眉山、金佛山)、貴州(納雍、遵義、冊亨)、廣西(桂林、凌雲)、廣東(樂昌、仁化)、湖南(新化、資興)、湖北(利川)、安徽(黃山)和浙江(天目山)。生於森林或灌叢中,山坡路旁也有生長。

海桐皮主要價值

海桐皮全年可採、洗淨、切段、曬乾。 [7] 
據驗方《本草綱目》記載:“海桐皮、蛇牀子,為末,豬油調,等分,豬油調,茶之,治療風癬有蟲。”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