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日汗

鎖定
海日汗,蒙古族,號半僧,1958年12月出生,內蒙古哲里木盟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家 [3]  ,畫家,代表作品《紅柳》《成吉思汗》等。
中文名
海日汗
別    名
半僧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958年12月
畢業院校
中央民族大學
職    業
畫家
出生地
哲里木盟扎魯特旗
代表作品
《紅柳》
《成吉思汗》等

海日汗人物簡介

海日汗 海日汗
海日汗 (1958.12—) 蒙古族,號半僧,內蒙古哲里木盟扎魯特旗人。讀中學時版畫作品多次參加省級美術作品展覽,並由吉林出版社哲里木盟分社出版年畫《小騎手》、《牧讀又一春》等。1976年中學畢業後下鄉勞動。期間《辛勤園丁》、《牧讀小學》等作品先後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1978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學習,1982年畢業後到北京民族文化宮工作,1983年調入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 [1]  內蒙古師範大學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內蒙政協委員、內蒙青聯委員、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理事.

海日汗個人經歷

藝術家海日汗
198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在北京民族文化宮任創作員。作品《紅柳》獲“全國第1屆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大展”佳作獎 。
1983年丙烯畫《森吉德瑪》獲“內蒙古自治區第1屆青年美展”優秀作品獎 。
1984年調往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 。
1985年丙烯畫《藍色的夢》參加“全國前進中的青年美術大展”;由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辦個人畫展,其中代表作《愛》、《牧人》發表於《美術》1986年第2期 。1986年中國畫《將軍淚》獲“內蒙古自治區第2屆青年美展”優秀作品獎 。
1987年丙烯畫《天之驕子》獲“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週年美術大展”優秀作品獎,並發表於《美術》1987年第9期 。
1988年入編《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連環畫《成吉思汗》、《布和沁夫》獲“華北地區連環畫大展”優秀作品獎 。
1990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藝術家畫廊舉辦個人畫展;在德國佛庫森洛梅畫廊參加“現代中國畫五人聯展”;在盧森堡皇家宮殿參加“三人藝術聯展” 。
1991年特邀參加韓國“91現代中國畫代表作家展”;連環畫《成吉思汗》獲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薩日娜”獎 。在德國佛庫森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沙浴》由阿姆斯特丹藝術博物館收藏;連環畫《成吉思汗》獲全國第4屆圖書評比三等獎、繪畫三等獎 。
1992年在德國柏林舉辦個人畫展;台北長江藝術中心出版《海日汗畫集》,同時舉辦“海日汗畫展” 。
由中國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在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舉辦“海日汗畫展” 。
1993年參加中國首屆“93’美術批評家提名展”,作品《秋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山泉》獲“東方杯”國際水墨畫大展金獎 。
1994年 參加北京“張力的實驗-表現性水墨展”;參加新加坡“中國水墨精品展”;作品《輕快的走馬》獲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薩日娜”一等獎;作品《遙遠的牧歌》獲全國第8屆美展優秀作品獎 。
1995年《美術文獻》(湖北美術出版社學術專刊)第3期作專版評介,發表作品《白雲》、《墨霧》等;發表文章《海日汗·賈方舟談話錄》 。
1996年作品《子羊》收選於中宣部、新聞出版署、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美術全集》(現代部分);作品選入大型畫集《百年100名家精品》(福建美術出版社) 。
1997年特邀參加“中國藝術大展-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作品入《中國畫中青年百人作品集》;入編《中國當代水墨畫選集》等 。
1998年5月在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由中國畫研究院主辦“魂遊世界-海日汗繪畫展” 。
特邀參加“98”上海美術雙年展,作品《藍與灰的印象》、《天邊》由上海美術館收藏 。
特邀參加深圳第1屆國際水墨雙年展;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圖文合集《畫室探訪》文軒畫廊推薦畫家。
2020年11月,《色*象》——海日汗畫展定於11月28日在上海陸家嘴的標誌性建築上海中心52樓朵雲書院開幕,這是著名畫家海日汗時隔20年之後其畫作再次重現上海灘。 [2] 

海日汗作品風格

海日汗選擇的描繪對象大多是他再熟悉不過也最醉心其中的少數民族生活場景。他的作品強調人物和動物形體與動勢所造成的視覺感染力,他以粗擴、單純、天真的藝術風格,將代表草原文化特徵又浸染個人獨特的生命衝動以及交織着宗教迷想和童年記憶的複雜情感表露得淋漓盡致。
海日汗的作品淡出了傳統畫的寫意規則,也淡化了傳統的筆墨技巧因素與學院式的素描造型因素,而以大面積色塊的互相組合構建出巨大的形體動態,表現出一種完全不同於城市小資產階級倩調的柔媚格式的雄樸畫風。
在城市化進程中,在信息文化的口號不絕於耳的時代,在遠離文化中心的地區,在來勢兇猛卻又往往浮光掠影式的商業潮流中,海日汗仍然執着於區域文化中獨特文化個性的表達。海日汗文化身份上的特殊邊緣地位為他的創作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儘管他的作品多以草原生活為題材,但是卻往往能給久處都市藩籬中的人們以巨大震撼。這和一般以少數民族和鄉土題材為母題的創作或製造文化獵奇的眼光,或渲染對都市生活的逃逸有着本質上的區別,海日汗的最大意義在於他提供了一種固守精神家園的方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