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外遊

鎖定
“出國旅遊”一詞“lǚyóu(Tour)”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車牀或圓圈;圍繞一箇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指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這個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Tourist)。旅遊本身就有三重含義,旅遊活動,旅遊學,旅遊者。旅遊三要素——出遊的目的、旅行的距離、逗留的時間。
中文名
海外遊
外文名
Tour
來    源
希臘文tornos
解    釋
車牀或圓圈
目錄[隱藏]
1來源和含義
2國際定義
3國內定義
4其他定義
5三要素
6類型
長城旅遊就是旅行遊覽活動,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旅遊也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具有異地性和暫時性等特徵。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和遊歷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歷時短,體驗較淺;後者反之。麗江納西淨地客棧是典型的自助遊客棧。《韋伯斯特大學詞典》中對旅遊是:“以娛樂為目的的旅行;為旅遊者提供旅程和服務的行業”。
旅遊-來源和含義
湖泊與羣山旅遊,lǚyóu(Tour)來源於拉丁語的tornare和希臘語的tornos,其含義是“車牀或圓圈;圍繞一箇中心點或軸的運動。”這個含義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後綴—ism被定義為“一個行動或過程;以及特定行為或特性”,而後綴—ist則意指“從事特定活動的人”。詞根tour與後綴—ism和—ist連在一起,指按照圓形軌跡的移動。
旅遊本身就有三重含義,旅遊活動,旅遊學,旅遊者,所以對旅遊進行定義首先要區分這三種不同的含義。不能用旅遊活動的定義來代替旅遊的定義。當然用旅遊學或者旅遊者的定義來代替旅遊的定義更是不可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將旅遊和旅遊活動等同起來。但是在旅遊研究中,我們一定要嚴格區分開來,不然容易造成概念混淆,研究對象不確定,不利於旅遊學旅遊活動的發展。
旅遊-國際定義
“旅遊”有兩種不同角度的定義:
概念定義(ConceptualDefinition):旨在提供一個理論框架,用以確定旅遊的基本特點以及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有時是相關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動區別開來。
技術定義(TechnicalDefinitjon):用它來為統計和立法提供旅遊信息。各種旅遊技術定義所提供的含義或限定在國內和國際範疇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後一種方法,即技術定義的採用有助於實現可比性國際旅遊數據收集工作的標準化。
(1)1936年,第一次定義國際旅遊者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歇期間,世界國際旅遊收入增長迅速,因此在統計上迫切需要有一個更準確的定義。1936年舉行的一個國際論壇,國家聯盟統計專家委員會首次提出,“外國旅遊者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到其他國家旅行至少24小時以上的人”。1945年,聯合國(取代了原來的國家聯盟)認可了這一定義,但是增加了“最長停留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限定。
世界旅遊組織(2)世界旅遊組織的定義
1963年,聯合國國際旅遊大會在羅馬召開。這次大會是當時的國際官方旅遊組織聯盟(英文名字的縮寫為IUOTO,即人們普遍認可的世界旅遊組織,英文縮寫為WTO)發起的。
大會提出應採用“遊客”(Visitor)這個新詞彙。遊客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所在國到其他國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訪問的國家內獲取收入的旅行者。遊客包括兩類不同的旅行者:
——旅遊者(Tourist):在所訪問的國家逗留時間超過24小時且以休閒、商務、家事、使命或會議為目的的臨時性遊客;
——短期旅遊者(Excursionists):在所訪問的目的地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且不過夜的臨時性遊客(包括遊船旅遊者)。
從1963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了這次聯合國大會所提出的遊客、旅遊者和短期旅遊者的定義以及以後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單獨的遊客類別。旅遊者至少要逗留24小時,然而,有些遊客外出遊覽但於當日返回了居住地,這些人被稱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這類遊客包括了不以就業為目的的一日遊者、遊船乘客和過境遊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與其他遊客區分開來,因為他們不在目的地過夜。
旅遊-國內定義
1963年提出的遊客(Visitor)術語的定義僅僅是針對國際旅遊而言,它也適用於國民(國內)旅遊。
2011年各省旅遊總收入排行榜1980年,世界旅遊組織(WTO)《馬尼拉宣言》:將該定義引申到所有旅遊。巴昂(BarOn,1989)指出,世界旅遊組織(WTO)歐洲委員會旅遊統計工作組同意,儘管國內旅遊比國際旅遊的範圍窄一些,但這一術語的使用還是相容的。
四、關於定義的採納效果
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對旅遊的定義產生如下效果:
——創造了一個收集標準化旅遊數據的統一基礎。
——大多數國家採用了這些定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遵守關於它們的限定。
旅遊-其他定義
1、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2、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國際定義:1942年,瑞士學者漢沃克爾和克拉普夫對旅遊的定義:"旅遊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係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因而永久居留,並且主要不從事賺錢的活動。"注意:這個定義犟調的是:旅遊活動中必將產生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即強調了旅遊的綜合性內涵。由於這個定義於70年代為"旅遊科學專家國際聯合會(AIEST)"所採用,因此稱為"艾斯特(AIEST)定義"。
3、目的定義: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係和作用。"
4、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準之一:逗留的時間。
5、相互關係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託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係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係,即旅遊的綜合性。
6、生活方式定義:我國經濟學家于光遠1984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餘性和享受性。"
旅遊-三要素
旅遊風景圖(1)定義旅遊的三要素
儘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定義應當適用於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這兩個領域,但是在涉及國內旅遊時,這些定義並沒有為所有的國家所採用。不過,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用的定義中的三個方面的要素:
——出遊的目的
——旅行的距離
——逗留的時間
(2)對出遊的目的定義
以該尺度為基礎的定義旨在涵蓋現代旅遊的主要內容。
——一般消遣性旅遊,非強制性的或自主決定的旅遊活動。他們只把消遣旅遊者視為旅遊者,並且有意把商務旅遊單列出去。
——商務和會議旅遊,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遊結合在一起的。參加會議公務旅遊也被視為旅遊。
——宗教旅遊,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出行活動。
——體育旅遊,與重大體育活動聯繫在一起的旅遊。
(3)對旅行距離的定義
異地旅遊(Non—10calTravel):許多國家、區域和機構採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距離作為重要的統計尺度。
旅行距離:確定的標準差別很大,從0到160公里不等。低於所規定的最短行程的旅遊在官方旅遊估算中不包括在內,標準具有人為和任意性。
(4)對逗留時間的定義
過夜遊客:為了符合限定“旅遊者”的文字標準,大多數有關旅遊者和遊客的定義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須至少逗留l夜的規定。
“過夜”的規定就把許多消遣型的“一日遊”排除在外了,而事實上,“一日遊”往往是旅遊景點、餐館和其他的旅遊設施收入的重要來源。
(5)其他方面
旅遊者的居住:在進行市場定位和制定相關市場戰略時,瞭解旅遊者的居住地要比確定其他的人口統計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國籍等更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規劃,一些目的地通過收集遊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車、輪船、長途汽車、轎車或其他工具)的信息來獲得有關遊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旅遊-類型
旅遊按照旅行遊覽活動的不同動機可以分為:
休假旅遊
娛樂旅遊
學生旅遊
購物旅遊
科學考察旅遊
互助旅遊(交換旅遊)
按照旅遊時間分類如下:
短期旅遊
為了消閒或公幹,到其居住地及工作外的地方進行遊覽活動。(至少逗留24小時)(但不包括過境旅客)
跨國旅遊
A國的人到B國進行遊覽活動。
出境旅遊
對某國來説,其國民到其他國家旅遊,稱為出境旅遊
入境旅遊
對某國來説,其他國家國民到其國家旅遊,稱為入境旅遊
本地/本土旅遊
離開居住地,到國內其他地方旅遊(例子:香港人北上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