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塘村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下轄村)

鎖定
海塘村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下轄行政村,在餘田鄉正北方,離鄉政府駐地1.5公里,轄海螺塘、和坊兩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皆為李姓、漢族,2011年末有人口1412人。
中文名
海塘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舂陵江鎮
人口數量
1412人(2011年)
海塘村起源於宋末元初(約公元1277年),時元軍與宋軍在江南西路(今江西省)吉州與贛州諸縣間反覆激戰。(李氏)子旺(公)攜妻兒,自吉州太和縣鵝頸丘西入湘躲避戰亂。時湘江中下游已為元兵所佔,便從西南走荊州湖南路(今湖南省)之桂陽郡西,來到地偏人稀,元兵難至的鐘水中游的虞田(今餘田)之北。此地當時是上下相連的兩片水澤,下澤附近,山川秀麗,水豐、土肥,李子旺(公)即卜居下澤之濱,依山傍水築宅,海螺塘村自此開基。隨着人口日多,乃瀉水澤造田,歷經二十餘繫世,方有良田千頃,人口數千之福。宋亡,元朝立。蒙人稱水澤為海,上、下澤底低地水落成塘,故村名上、下海落塘。後人又叫做上、下海螺塘者,乃音同字誤也。下海落塘簡稱海塘,俗稱下塘,與上海落塘的俗稱“上塘”對應,後有支脈依託田土開莊定居,就地名自稱“和坊”。解放後,上、下螺塘、和坊三個自然村合稱海塘大隊。公元1984年,隨着人民公社改制,上塘分出獨立為行政村,海塘村則一直沿用。
主要經濟作物是烤煙,糧食作物是水稻,其他有大豆、玉米等等。因為垌田土地肥沃,人們勤勞,村民生活歷來富足。改革開放後,外出務工者多。有耕地面積1446畝;森林面積17500畝。海塘村地處鹿峯之北,壇山之東,奇山怪石,或石面流水,滴水有聲;或修巖有形,巧奪天工。族譜載有山水八景,今仍有跡可循。數十年來,村莊建設日新月異,尊師重教之風蔚然。五十年代建四合院式學校一所,辦過初中和完全小學。具有七百多年曆史的海塘村,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藴,有許多奇聞異事、動人傳説,李正壁的故事廣為流傳。生長於斯的人們自古崇文尚武,五世祖文伯公授錦衣衞指揮使;德欽公以官生入儲國學,初任渭陽縣令,轉授御史中丞。進士、舉人歷朝不斷。有村小學一所,教師3名,小學適齡入學率100%;配備電視、電腦設備的遠程教育活動室1間;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8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五保待遇數十人;羣眾體育活動場所1處,羣眾公益性活動場所1處,村級辦公場所面積150平方米。農家書室1個,藏書800多冊。1996年投資二十萬多元新建鋼筋混凝土結構學校,今與上塘村小學合併為海塘小學,學子成名者層出不窮。2007年進村道路全程硬化。2011年,以捐款的籌資方式,在村頭新蓋一座禮堂(宗祠),集老年人活動室、農家書屋、紅白喜事集會與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