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省檔案館

鎖定
遵照《海南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印發海南省檔案局機構編制方案的通知》(瓊編200229號)和《海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省檔案局(館)機構編制問題的批覆》(瓊編201033號)文件的精神,海南省檔案局(館)為省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歸口省政府辦公廳管理。省檔案館同時掛省檔案局牌子,實行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屬省政府編制序列,行使省政府檔案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指導職能,內設辦公室(機關黨委、工會)、業務指導處、法制宣傳處、檔案管理處、技術處、音像檔案管理處、徵集編研處7個處級機構。
中文名
海南省檔案館
發文字號
瓊編200229號
職    能
組織全省檔案宣傳工作
發文單位
省政府

海南省檔案館機構簡介

海南省檔案館是建省後在原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的基礎上建立的省級綜合性檔案館。是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直屬的文化事業機構,是永久保管海南省直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它社會組織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改革開放,特別是海南建省以來,海南省檔案館以新的姿態,不斷豐富的館藏和較好的服務,從1988年至1996年,共接待了1.59萬多人次利用者,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海南省檔案館主要職責

1、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依法擬定並組織實施本省檔案工作的政策、規章制度和發展規劃、計劃。
2、 監督指導全省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依法查處檔案違法案件。
3、 組織檔案理論、科技的研究,推進檔案工作的科學化管理和現代化建設。
4、 對省檔案館保管範圍內具有保存價值的檔案資料進行收集、接收、整理、研究和保管;以各種形式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編輯出版檔案材料,為社會提供服務。
5、 組織全省檔案宣傳工作;指導檔案系統隊伍建設;負責全省檔案系統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6、 承辦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海南省檔案館機構設置

辦公室(機關黨委、工會)
負責會議組織、秘書事務、信息綜合、文電處理、文書檔案管理和機要保密工作;負責局(館)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和黨羣工作;財務管理職能按有關規定執行。
業務指導處
擬定全省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對全省檔案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指導省直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檔案管理工作;負責全省新建檔案館(庫)的審查工作;負責本省國家級、省級重點檔案的備案和竣工工作檔案的驗收;負責全省檔案年報統計。
法制宣傳處
起草本省檔案規章制度;指導全省檔案執法工作,監督、檢查檔案法執行情況,依法受理和查處違反《檔案法》的行為;開展檔案宣傳工作。
檔案管理處
對省直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門類、各種載體的檔案資料進行接收、整理、鑑定、保管、統計和提供利用。
技術處
負責全省檔案管理現代化的規劃及組織實施工作,研究推進檔案管理技術的規範化、標準化和自動化;負責館藏檔案資料的技術保護工作和檔案的計算機管理工作。
音像檔案管理處
負責省級重大政務活動、突發事件的拍攝以及照片、錄音、錄像的採集、整理、歸檔;負責音像數字化軟件的開發和管理利用。
徵集編研處
廣泛徵集散存社會民間,能夠真實反映海南歷史的珍貴檔案資料;根據領導機關和社會需求,對檔案資源進行綜合開發,編寫參考資料、編纂檔案史料。 [1] 

海南省檔案館歷史沿革

海南省檔案館是海南建省後於1988年6月由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檔案館改稱的,建於1958年11月11日,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歷史。在這一歷史發展過程中,走過一條曲折而又不平凡的路,經歷了初創、撤銷和恢復發展三個階段。
1958年至1966年,是海南檔案館的初創階段。1956年4月1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國家檔案工作的決定》以後,海南行政區開始建立機關檔案工作。1958年11月11日,海南行政區黨委,海南行政區公署決定成立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編制專職幹部15名,配備館長、副館長,這是海南島解放後設立的第一個專門管理檔案工作的機構,並同海南行政區公署辦公室檔案科合署辦公,兩個牌子,一套人馬,館址設在海南行政區公署大院。
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統一管理黨、政檔案工作的通知》,廣東省在全省範圍內進行檔案工作體制改革,海南行政區檔案館便改為海南行政區黨委和海南行政區公署直屬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主要接收和保管海南行政區直屬機關的文書檔案、長昌煤礦的企業檔案以及歷史檔案6000多卷。人員編制7人,館址設在海南行政區黨委院內。1965年,為了適應備戰要求,海南行政區檔案館擇址瓊中縣營根鎮,建了700平方米的檔案後庫,專門存放重點檔案。
1966年5月到1976年9月,是海南行政區檔案館被撤銷的階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期間,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的業務基礎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機構被撤銷,人員被下放或調走,7名專職檔案幹部調走5名,檔案轉移到偏遠的五指山區瓊中縣後庫存放。1968年,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的工作職能歸口到當時海南行政區革委會辦事組第二秘書辦公室管理。
1979年至1988年,是海南行政區檔案館恢復和發展階段。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檔案工作有了新的生機。1980年3月18日,中共海南行政區黨委,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關於檔案工作會議精神,發出關於恢復和建立海南行政區各級檔案工作機構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恢復了海南行政區檔案館,同時成立了海南行政區檔案局。局、館合署辦公,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局、館機構共設三個科室,定編12人,日常工作由區黨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領導。1980年4月,組織部門任命了何琪之、麥世統、張延泰三名副局(館)長。1981年和1985年分兩期建成海南行政區檔案館大樓一座,共380平方米。1981年館藏檔案資料也從山區後庫運回新館。
1983年,海南區直機關機構改革,海南區檔案局被撤銷,保留海南區檔案館,於1983年9月23日任命麥世統、吳志明、邢貽孔為副館長。檔案館下設檔案管理科,歷史檔案科和檔案業務指導科。1984年,海南區編委決定恢復海黨委秘書長直接領導。1986年1月15日,海南行政區黨委辦公廳和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發出《關於調整我區檔案工作領導體制的通知》,將海南行政區檔案局(館)由海南行政區黨委辦公廳管理劃歸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領導,列入政府編制序列,為海南行政區直屬局級(正處)單位。局、館合一,兩個牌子,一套人馬。1987年1月10日,海南行政區編委通知海南行政區檔案局、館內設機構由四個科改設為三處一室(檔案業務指導處、檔案管理處、檔案編研處、辦公室),編制20人。
1988年1月1日實施《檔案法》後,特別是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根據體制改革的要求,於1988年6月30日成立海南省檔案館,為省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歸口省政府辦公廳管理。省檔案館同時掛省檔案局的牌子,實行兩個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屬省政府編制序列,行使省政府檔案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指導職能,內設機構三處一室(檔案監督指導處、檔案管理處、檔案編研處、辦公室)。檔案監督指導處、辦公室為局、館的綜合機構;管理處、編研處主要擔負檔案館業務工作職能。局、館配備事業編制31名。1988年7月18日,經海南省工委決定,任命王綏業海南省檔案局(館)長,同年9月23日任命吳志明為省檔案局(館)副局(館)長。
這一階段,海南省檔案館的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僅收集、整理檔案有3萬多卷,其中,原海南區直機關的現行檔案一萬多卷,被撤銷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機關的檔案二萬多卷。全館檔案按照規範化的要求編制了全宗,進行了科學系統排列,編制了適應工作需要的較系統的檢索工具,為加速海南的開發建設提供利用了大量的檔案資料。
1995年10月,海南省檔案館新館建成,新館庫房面積4100平方米,設計館藏量為100萬卷。辦公用房和檔案館庫全部裝備自動報警和消防系統和“1211”自動報警滅火系統、防盜系統以及中央空調系統。新館的建成,使海南省檔案館業務基礎建設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新時期。截至1997年底止,局、館共有職員41人。其中有副研究館員2人,館員12人,助理館員和管理員11人。
海南省檔案館,是在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檔案館的基礎上,接收了原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檔案館的全部檔案而建立起來的。
截至2001年底,海南省檔案館館藏檔案共196個全宗,排架長度1620米,資料2萬餘冊(件)。由於本館原是海南行政區的檔案館,檔案藏量和種類不太多。清代以前只有少量的明代、清代時期留存下來的歷史資料。其中有明正德16年(公元1506年)唐胄編纂的《正德瓊台志》、清道光21年(公元1812年)明誼、張嶽嵩編修的《瓊州府志》等,對編史修志、研究海南歷史有比較高的價值。
海南省檔案館的檔案按所屬的歷史時期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南島1950年5月1日解放為界限,分為解放前和解放後兩個部份。解放前的主要有海南革命歷史檔案和明、清時期的檔案資料(方誌、家譜、族譜等)、中華民國時期檔案資料;解放後主要有原海南行政區直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含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屬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檔案。
解放前的海南歷史檔案,主要有兩部份。海南革命歷史檔案,共有3個全宗羣,即瓊崖區黨委全宗羣;瓊崖東西南北區委、專署全宗羣;瓊崖各縣委、人民政府全宗羣。這部份檔案形成的時間是1925年至1950年,其內容反映了海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革命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進行英勇頑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斗爭。這部份檔案是研究海南島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歷史非常珍貴的檔案史料。
民國時期海南歷史檔案,共有11個全宗羣,排架長度145米。主要是國民黨海南特區黨部全宗;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全宗;廣東省第九“清剿”區司令部全宗;瓊山縣政府全宗;海口市政府全宗;海南、海口市郵電局聯合全宗;海南銀行全宗;海南鐵礦全宗;廣東航政局海口辦事處全宗;瓊崖鹽場全宗。這些檔案主要記述國民黨在海南的各級組織活動情況,同時也有記述日本在海南的暴行等資料。
解放後海南區直機關檔案(含原自治州直機關的檔案)共的156個全宗,排架長度1475米。這部份檔案按來源分有黨羣系統和政府系統。按種類分有文書檔案和專門檔案。這些檔案比較系統、完整地反映了海南解放後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及經驗教訓。
黨羣系統,主要包括中共海南區委員會、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員會及其各部、委、辦形成的檔案;海南(包括自治州)工會、貧協、共青團委、婦聯會形成的檔案。
政府系統,包括海南(自治州)軍管會、海南(自治州)革命委員會、海南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各委、辦、局形成的檔案。文書檔案佔整個館藏檔案的69%。其內容主要是中共中央、國務院、華南分局、中南局、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等上級領導機關頒發的各種文電;海南區(含自治州)直屬機關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種文電。專門檔案佔館藏檔案總數的31%,主要是海南行政區黨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區共青團形成的案件檔案、州直屬機關的會計檔案,以及人口檔案、照片檔案很有成等。
這部份檔案比較系統、完整地反映、記載了海南島的廣大工人、農民、人民解放軍和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保衞海南、建設海南的偉大事業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經驗教訓。對於工作查考、領導決策,總結經驗、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資料。主要是海南地方性報刊、圖書、地圖、文件彙編等。共計有1.68萬餘冊(件),其中特別重要的有海南革命歷史資料58冊;明、清、民國的海南歷史資料2943冊(件)。其中有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1506年)唐胄編纂的《正德瓊台志》;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12年)明誼 、張嶽崧編修的《瓊州府志》;民國時期的《海南島志》、《海南島之現狀》、《海南島新志》、《調查瓊崖實業報告》、《瓊崖實業調查報告書》和《瓊崖建設研究書》以及《抗戰紀實》等;解放後有本館自編或與其他單位、個人合編的檔案資料有《海南島自然概況》、《海南島自然資源》、《海南島名勝古蹟資料彙編》、《瓊崖革命根據地財經税收史料選編》、《海南島三十年大事記》、《海南行政區國家機構編制文件彙編》、《海南行政區人口資料彙編》、《中央、省(廣東省)領導同志視察海南題詩、題詞、照片彙集》、《海南島熱帶作物文件資料彙編》、《西、南、中沙羣島概況》等;建省後,利用本館館藏檔案資料,編輯出版了120萬字的《海南省況大全》及一批有實用價值的資料。其中有《檔案規章制度文件選編》、《檔案利用實例彙編》、《組織史》等。

海南省檔案館相關報道

2021年12月29日,海南省檔案館獲捐瓊籍抗日僑領符克文物檔案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