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上補給

鎖定
海上補給是指利用各種補給設備在海上對艦船實施物資補充和人員換乘的一種海上作業活動。 通常是利用補給艦向海上航行和海上活動的艦船進行補給,供應艦船正常執勤所需的各種補給品。
由於海上航行和海上活動的艦船航程長,或海上航行和海上活動時間長,而艦船本身攜帶的燃料、淡水、食物、備件等給養有限,需要由專門的艦船,即補給艦對其進行補給。
中文名
海上補給
功    能
增大艦艇的作戰半徑
操作方式
航行橫向補給航行縱向補給
案    例
環太平洋-2014”演習
目的是延長艦艇在海上的活動半徑和逗留時間,保持艦艇的戰術性能,提高艦艇的機動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補給的物資分為乾貨(武器、彈藥、給養、被裝、藥品器材和其他艦用物資)和液貨(油料、淡水)兩大類。海上補給是適應艦船遠航需要而出現,並隨着航海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古代歐洲一些國家的船隊遠征時,就有運輸船隊伴隨,並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進行停泊補給,偶爾也在慢速航行中兩船並靠行進,用人力傳遞淡水、糧食和武器等物資。15世紀初,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率領遠洋船隊第一次下西洋時,動用各種船隻208艘,其中糧船15艘,水船及其他機動船20餘艘,用於航行途中的糧、水補給。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美一些海軍強國進行過多次海上航行補給試驗。1899年,美國戰列艦“馬薩諸塞”號和運煤船“馬格魯斯”號首次成功採用“米勒”架空索道法傳送煤炭。1906年,英國用“彼特羅留”號油船為“維克托里斯”號戰列艦成功地進行第一次航行縱向加油試驗。1917年,美國油船第一次用舷側索道法進行橫向加油試驗。此後,一些國家的海軍逐步實現對水面艦艇實施航行補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參戰的海軍強國大量改裝和建造補給船,建立海上運輸補給船隊。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研製、建造和使用新型補給艦船,使海上航行補給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之後,補給裝置不斷完善,開始應用液壓和電子技術,出現快速自動加油接頭、快速自動傳送系統(FAST)和兩用標準橫向補給系統(STREAM)等先進傳送設備,實現了航行補給的現代化。不久又出現垂直補給法。從60年代起,中國先後研製出用於艦艇海上補給的輕便縱向液貨補給裝置和橫向乾貨、液貨補給裝置。這些裝置已在補給艦船上和改裝的油、水船上應用。80年代起,開始研製功能齊全的補給艦船。通常分為錨地補給、漂泊補給和航行補給。①錨地補給。是在海灣、錨地,補給艦船或接收艦艇在錨泊點拋錨定位後,另一方繫留其舷側或靠近,對接軟管後進行液貨補給,並用機械或人力傳送乾貨。②漂泊補給。又稱漂移補給。是在指定海域內,補給艦船與接收艦艇處於漂泊狀態,在進行繫留和對接軟管後實施乾貨、液貨的傳送,一般是在海況低、深海和比較寬闊的海域內進行。③航行補給。是補給艦船、直升機與接收艦艇在航行狀態實施的補給。根據艦艇或直升機在補給作業時的方位不同,航行補給又分為橫向補給法、縱向補給法和垂直補給法。橫向補給法,是補給艦船與接收艦艇以相同的航速、航向呈橫列編隊行進,用專用的橫向補給裝置、接收裝置、索道及控制系統實施補給品的傳送,其特點是可從補給艦船兩舷同時為兩艘接收艦艇補給乾貨、液貨,補給效率高,補給設備複雜,是海上航行補給的主要方法,補給對象一般是大、中型水面艦艇。縱向補給法,是補給艦船與接收艦艇以相同的航速、航向呈縱列編隊行進,用專用的縱向補給裝置和接收裝置實施補給品的傳送,其特點是補給設備簡便,適於海況較高時對中、小型水面艦艇補給液貨。垂直補給法,是在艦船航行或停泊狀態下,由補給艦船上的艦載直升機將補給品吊運到接收艦上,其特點是專用吊裝設備簡單,補給距離遠,補給對象為大、中型水面艦艇。為縮短海上補給作業時間,提高補給效率,可同時採用橫向、縱向、垂直混合補給法,使一艘綜合補給艦船同時為幾艘接收艦艇補給多種物資。實施海上補給前,應先對艦艇進行海上補給試驗。通常由編隊指揮所下達補給任務,並根據敵情、海況,補給裝置的性能及補給物資的品種等制定海上補給實施計劃,其內容包括指揮關係、補給海區、會合地點,補給的時間、方式、對象、順序,航速、航向,補給物資的品種和數量等。該計劃由補給艦船具體組織實施,一般利用戰鬥間隙或在航途中進行補給。實施海上補給時,應以補給艦船為基準協同動作,由補給艦船統一指揮,按規定進行海上補給部署,按規定的操作程序進行補給。海上航行補給是一項複雜的海上作業,需要高超的操船技術和經驗。海上補給的操作程序大體分為準備、接近、對接、補給、掃線(液貨)、解脱和撤離等主要步驟。通常按艦艇物資消耗標準和實際需要實施補給。隨着艦艇性能的提高和作戰樣式的改變,海上補給將日趨快速化,單功能補給船將向多功能補給艦方向發展;將不斷提高補給艦船的航速、補給能力和自衞能力,並廣泛採用新技術,改進補給裝置和傳送系統,探索新的補給途徑。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