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上聯合-2014

鎖定
海上聯合-2014,中俄兩國海軍舉行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代號。該軍演是根據中國俄羅斯雙方達成的共識,於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5月26日,在中國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舉行 [1]  。 中俄海上聯合軍演主要將演練艦艇錨地防禦、聯合對海突擊、聯合反潛、聯合護航、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聯合搜救以及海上實際使用武器等課目。中俄海軍將派出各型水面艦艇14艘、潛艇2艘、固定翼飛機9架,以及艦載直升機、特戰分隊等兵力參加演習 [1] 
中文名
海上聯合-2014
定    義
軍事演習
參    演
中俄兩國海軍
地    點
東海北部海空域
意    義
增進兩國政治互信、加強兩軍合作
舉行時間
2014年5月20日~2014年5月26日

海上聯合-2014軍演簡介

海上聯合-2014演習內容

中俄海上聯合軍演主要將演練艦艇錨地防禦、聯合對海突擊、聯合反潛、聯合護航、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聯合搜救以及海上實際使用武器等課目。中俄海軍將派出各型水面艦艇14艘、潛艇2艘、固定翼飛機9架,以及艦載直升機、特戰分隊等兵力參加演習。 [1] 

海上聯合-2014參演意義

梁陽強調,這次聯合演習是中俄兩國海軍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增進兩國政治互信、加強兩軍友好務實合作的重要舉措,對鞏固發展中俄兩國兩軍間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演練海上聯合保交行動的指揮協同和保障,提高中俄兩國海軍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能力,優化規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的組織實施方法,共同維護和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演習不針對第三方。 [1] 

海上聯合-2014軍演語言

據《俄羅斯報》2014年5月17日報道,中俄“海上協作—2014”軍事演習期間雙方水兵之間的信息交流,以及艦船指揮官向演習指揮部報告,都使用俄語。清華大學俄羅斯問題專家吳大輝表示,中俄進行的聯合軍事演習都是用俄語,包括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下舉行的軍事演習也是使用俄語。
吳大輝説,中方部分指揮官懂俄語,但大部分人員不懂俄語,需要翻譯。 [2] 

海上聯合-2014演習水域

演習在東海下列連線水域內進行:
1: 32°08′N/ 123°50′E;
2: 31°26′N/ 125°49′E;
3: 28°57′N/ 124°33′E;
4: 29°46′N/ 122°33′E。 [3] 

海上聯合-2014演習開始

海上聯合-2014 海上聯合-2014
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4年5月20日在上海吳淞海軍軍港,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出席“海上聯合-2014”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開始儀式。
2014年5月20日下午,普京抵達軍港,受到習近平迎接。兩國元首一同登上檢閲台。軍樂隊奏中俄兩國國歌,兩國元首共同檢閲海軍儀仗隊。
隨後,兩國元首走進軍演導演部大廳,接見兩軍官兵代表。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主持儀式。中方演習總導演、海軍副司令員田中中將和俄方演習總導演、海軍副司令費多堅科夫中將報告,演習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官兵士氣高昂,有信心、有決心圓滿完成演習任務。
習近平和普京分別發表講話。
習近平表示,2012年和2013年,中俄成功舉行兩次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取得良好效果。這次演習是2014年兩軍合作重要內容,將再次表明中俄一道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堅定決心和意志,向世界展示中俄戰略互信和戰略協作新水平。希望兩軍官兵繼續努力,周密組織,密切協同,確保演習每項行動順利實施。
普京表示,俄中兩軍有着深厚戰鬥友誼,在二戰期間並肩作戰,抗擊法西斯侵略。兩軍關係是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希望兩軍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共同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
習近平宣佈演習正式開始,為期7天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拉開帷幕。 [4] 

海上聯合-2014參演藍軍

演習聯合指揮部中方副指揮員沈煜説,此次演習設置了聯合反潛科目,中國海軍兩艘潛艇扮演“藍軍”,與中俄海軍3個水面艦艇編隊展開不設預案的全程自主對抗。
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團是全軍首個裝備殲轟-7戰機的建制團,長年擔負戰備任務,被譽為“海空飛豹第一團”。殲轟-7也被稱為“飛豹”,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雙發雙座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海上聯合-2014”軍演,該團派出4批雙機編隊,共8架殲轟-7飛機參加,主要扮演藍軍。 [5] 

海上聯合-2014軍演亮點

中俄艦隊首次實現混編,使雙方都可以在近距離觀察彼此的戰術技術,包括一些裝備和電子設備的技術性能。只有軍事互信達到很高程度的國家,一般是軍同事盟國才會這樣做。中俄雖然不是軍事同盟國,但是中俄此次演習達到了軍事同盟國演習的互信水平。本次演習課目接近實戰,包括超視距的對海攻擊、聯合防空、聯合反潛、聯合查證識別、遠程探測等等,都是使用電子信息裝備進行實戰化的訓練。 [6] 

海上聯合-2014錨地防禦

錨地防禦是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中第一個進行的演習科目。軍事專家尹卓表示,錨地防禦檢驗整個艦隊的反應水平。
尹卓稱,錨地防禦首先是預警。針對敵人可能來襲的情況,要提前做好預警部署,比如,在空中有預警機,當發現來襲的飛機時能及時進行預警。另外,錨地防禦也檢驗整個艦隊的反應水平,及時對艦艇進行疏散,然後在錨地組織對空防禦,在現代化的電子化通訊設備的指揮下,對來襲目標進行打擊。而且,錨地防禦演練是非常具體的,其保密性相當高,這也説明了中俄兩國軍事互信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7] 

海上聯合-2014圖上推演

2014年5月21日8時30分,中俄雙方演習總導演下達圖上推演開始命令,由中俄雙方混合編組的聯合指揮部、三個編隊指揮組隨即圍繞演習預案對各課目展開推演。
圖上推演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加各級指揮員對演習程序和課目的熟悉程度,二是提高中俄雙方指揮員的協同默契。”聯合指揮部中方作戰籌劃參謀徐凱告訴記者,這次演習,中俄完全混合編組、實兵課目多、協同難度大,因此在實兵演練之前進行圖上推演非常有必要。
儘管中俄雙方指揮員可以通過圖上推演熟悉演習程序,但演習中還是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最大的未知數是‘藍軍’。”徐凱説,為增加演習實戰性,導演部專門抽調精鋭兵力組成“藍軍”,在背對背的情況下與“紅軍”展開對抗。
2014年5月21日11時30分,圖上推演結束。中俄雙方指揮員立即對推演中發現的問題展開討論,對兵力協同方案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8] 

海上聯合-2014四大突破

2014年5月25日,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雙方總導演接受媒體聯合採訪,中方總導演、中國海軍副司令員田中海軍中將認為,這次演習與前兩次聯演相比,在4個方面有所深化、發展和突破,主要是增強了戰略性、全面性、融合性和實戰性。
一是增強了戰略性。兩國元首共同出席演習開始儀式,不僅反映了兩國元首對這次演習的高度重視,彰顯了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而且體現了兩國政治互信和戰略互信的不斷增強。
二是增強了全面性。演習增加了聯合目標識別查證等內容,使得演習的課目設置更加多樣;演習將各型作戰平台的探測信息引入海空態勢,對於戰場環境的監控範圍更加廣闊;演習通信由以往單一傳統手段拓展到包括衞星通信在內的多手段綜合運用。雙方的軍事交流從士兵到軍官,從技術到戰術、戰役和戰略,使得交流的層次和內容更加豐富。
三是增強了融合性。在參演兵力的編成上,首次將中俄艦艇全部混編,雙方“旗艦”分別擔任指揮艦,體現了高度的融合性。
四是增強了實戰性。在參演內容安排上,首次組織水面艦艇互為條件的超視距攻防演練,首次組織潛艇和艦機互為條件、背靠背對抗演練,使得演練的難度空前增加,突出了核心軍事能力的提高。
田中認為,這次演習演練了海上聯合行動的指揮、協同和保障能力,提高了兩國海軍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的能力,兩國參演官兵提高了專業素質,達到了預期目的,鞏固和發展了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展示了兩國海軍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決心和能力。
俄方總導演、俄羅斯海軍副司令員費多堅科夫説,俄中同為海洋大國,兩國海軍應為亞太地區的和平提供有效保障。雙方將保持合作,繼續發展友好關係。 [9] 

海上聯合-2014利器設備

海上聯合-2014海空利器

透視參演海空利器:中華神盾、航母殺手齊亮相
隨着俄方6艘艦艇2014年5月18日抵達上海,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的中俄雙方兵力全部集結完畢。中俄海軍都派出了主戰艦艇參加,雙方14艘水面艦艇、2艘潛艇、9架固定翼飛機、6架艦載直升機、2個特戰分隊齊聚一堂,未來七天內將在中國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開展聯演。
中方參演兵力以東海艦隊為主,包括鄭州艦、哈爾濱艦、寧波艦、煙台艦、柳州艦、千島湖艦、某新型導彈快艇、潛艇2艘、多型固定翼飛機和艦載直升機等。
其中,寧波艦和被譽為“中華神盾”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鄭州艦均為首次參加中俄聯演。不僅如此,參加此次演習任務的中方官兵,大都執行過亞丁灣護航、中外聯合演習、出訪以及出島鏈遠航訓練、紅藍實兵對抗、多軍種聯合演習等重大軍事任務。
另據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透露,此次軍演中方除派出主力艦艇外,還將有蘇-30型、殲-10戰鬥機參演。
俄羅斯也有大批軍艦陸續抵達上海,包括“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反潛艦、“快速”號導彈驅逐艦、“涅韋利斯基海軍上將”號大型登陸艦和一艘拖船及艦載直升機等。
對此,海軍軍事專家李傑指出,素有“航母殺手”之稱的俄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雖是已有25年艦齡的老艦,但“寶刀不老”。他表示,中俄雙方均派出各自艦隊規模級的強大陣容,共同展開 “海上聯合-2014”聯演。 [10] 
亮點紛呈:接近實戰體現兩軍軍事互信
與以往兩次中俄海上聯演相比,這次演習具有3個顯著特點:首次將參演的艦艇進行全部的混編;首次組織水面艦艇編隊進行互為條件的超視距攻防演練;首次組織潛艇與水面艦艇編隊進行自主對抗。
對此,軍事專家尹卓分析認為,混編全部參演艦艇既體現出核心作戰能力,又表現出中俄兩軍間相當高的軍事互信程度;而組織潛艇與水面艦艇編隊進行自主對抗,意味着此次中俄軍演不設定情況,演練接近實戰。
同時,他還指出,超視距攻擊是今後驅逐艦等大型艦艇在海上反艦作戰的主要手段,中俄雙方的艦艇多采用雷達波制導的超視距攻擊。
針對中俄海軍將首次演練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課目,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吳大輝認為,這是以往中俄軍演所沒有的一個科目,聯合查證識別的演練在當下頗具敏感性。俄方推出此項目,也意味着對中方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承認和支持。
根據演習需要,中俄海軍此次演練課目涵蓋了應對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多個領域。雙方將圍繞艦艇錨地防禦、聯合對海突擊、聯合反潛、聯合護航、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聯合搜救以及海上實際使用武器9個課目實施演練。
中方總導演、海軍副司令員田中海軍中將表示,這次聯演的聯合性、融合性、實戰性明顯增強。而俄方總導演、俄羅斯海軍副司令員費多堅科夫則認為“不斷地演習有利於完善中俄聯合軍演的體系。” [10] 
專家:中俄軍演瞄準未來 對他國不會構成威脅
此次軍演是中俄第三次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的大規模軍演,此前曾舉行了“海上聯合-2013”和“海上聯合-2012”兩次軍演,每年軍演輪流在中俄附近海域舉行。
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演的舉行,同樣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網絡調查顯示,認為演習意在牽制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表明中俄共同應對敏感問題態度的佔到了八成以上。日本《外交學者》更是刊文稱,中俄軍演是對日本發信號:中國完全有能力保護領土,包括釣魚島。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部主任、軍事專家滕建羣分析稱,如果説這次演習特殊,一是跟當前環境有關,在美國重返亞太的大背景下,中日關係持續緊張;另外,演習地點東海是中日兩國有領土爭端的海域,所以很多人會把這次例行性年度演習解讀成牽制美國,甚至是跟美國對抗的舉動,“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但這仍是一次例行的年度軍演,不是直接對當前局勢做出的一種反應,而主要是瞄準未來,包括從前幾年的比較有侷限性到現在的全面展開,特別是有保護海上通道,還有防空、反潛、反艦、打擊非傳統領域裏的海盜等一系列活動等。”他説。
中國海軍新聞發言人梁陽此前也表示,這次聯演是中俄兩國海軍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增進兩國政治互信、加強兩軍友好務實合作的重要舉措,不針對第三方。
滕建羣認為,演習更多是強化兩國在兩國海軍進行協同作戰和維持海上安全能力的協調與訓練,展示兩國在這個領域裏加強合作的決心,兼含多重意義,但更多是着眼於未來,而不是眼前的現實。 [10] 

海上聯合-2014參觀軍艦

中俄海軍官兵相互參觀軍艦
中俄海軍官兵相互參觀軍艦(3張)
2014年5月19日,參加“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的中俄海軍官兵開展軍事友好交流活動,中國海軍導彈驅逐艦鄭州艦和俄羅斯海軍“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部分官兵登上對方軍艦參觀。中俄海軍官兵通過近距離接觸交流,相互學習溝通 [11] 

海上聯合-2014軍演通信

2014年5月20日,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演雙方進行通信保障協調,重點對雙方通信頻率、通信呼號、相關規定等進行細化,確保演習期間信息資源共享、指令暢通。
友好國家間舉行聯合演習,常受通信裝備兼容性差異的因素影響,導致信息傳輸難以直接互聯互通。此次演習除水面艦艇之外,還有水下潛艇,空中飛機,只有通信組織對接完善,才能保證各個作戰部門的協同配合。本次磋商的主旨是進一步建立、打通和拓展兩軍間的“通信高速公路”。
會上,雙方通信指揮官齊聚。東海艦隊司令部信息化處參謀耿非首先對整個演習的通信實施計劃作了詳細説明。俄海軍“瓦良格”號巡洋艦通信戰鬥部門指揮員普利亞先科夫對燈光通信實施方法與中方進行了溝通,俄補給艦無線電台台長維西茨基對短波通信提出了建議…… [12] 

海上聯合-2014“隱身”時代

071型船塢登陸艦具備一定隱身性能
儘管072型登陸艦使中國海軍進入了“由平面到立體”的時代,但還沒從根本上解決由小到大、由近到遠、由弱到強的問題。於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國家下決心啓動了071型船塢登陸艦發展計劃。
該型艦已建造3艘。首艦即崑崙山艦,舷號998;第二艘是井岡山艦,舷號999;第三艘是長白山艦,舷號989。分別於2006年、2010年、2011年下水。
這3艘艦,成為中國自行建造的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兩棲船塢登陸艦。據説,其首艦之所以取名“崑崙山”,就是讓它象徵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與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相依相戀。當然,崑崙山艦的服役,也標誌着該型船塢登陸艦與新型驅護艦一起,能夠構建起中國海軍完整的“立體登陸”作戰能力和遠近海相結合的海上防禦作戰能力。
071型船塢登陸艦外形設計很有現代艦艇特點。它不僅外表光滑簡潔,而且帶有小角度的傾斜,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其兩萬多噸的體量,實際雷達反射面積也就相當於千餘噸級的驅護艦。這也説明,海軍已進入“隱身”時代。
由於它的大體量,在遼寧艦還未列裝時,曾一時被稱為中國的“小航母”。它的幹舷足有5層樓高,上層建築物設置在艦的中前部,主要設置指揮室、控制艙、醫療救護艙和部分居住艙,約佔甲板以上2/5的空間。後部為飛行甲板,能同時停放兩架艦載直升機。加上直升機庫還可以停放4架,實際搭載直升機在2~6架之間。就此看,它確實有點“航母”的風姿。
在甲板以下,是登陸艙。分前後兩個艙段。前段為裝甲車輛停放艙,可運載1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的裝備。後段為船塢登陸艙,可停放4艘大型氣墊登陸艇或更多小型兩棲氣墊登陸艇等。這與日本的“大隅”級船塢登陸艦所搭載的兩艘登陸艇,英國的“海洋之子”號所搭載的1艘登陸艇,以及韓國的“獨島”級登陸艦、印尼的“瑪卡薩爾”級登陸艦等相比,算是世界上裝載此類登陸工具能力最強的大型船塢登陸艦。這也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大噸位氣墊登陸艇關鍵技術的國家。
該型艦的標準配置火力比較強。如艦艏單管76毫米速射炮,艦舷兩側的近程火炮,可利用高達每分鐘約5000發的射速,攔截2500米範圍內低空超低空航空器、導彈、海上目標等,或對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此外,無源干擾裝置可以發射干擾箔條,為本艦提供被動防護。
由於採用共體結構艦體,艦艏尖翹,長寬比小,它適航性良好、續航力較強,標準排水量下,可續航近萬公里,抗12級風浪。
艦上還設置了一個相當於3級乙等醫院的醫療救護艙。這次派井岡山艦執行失聯客機搜救任務,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它具備醫療救治能力。一旦人員獲救,登艦即可獲得救治。
該艦信息系統先進,可作為編隊指揮艦使用。除用以立體登陸、戰場救護外,還可改裝成兩棲攻擊艦,堪稱“一專多能”的全面手。
當然,相比世界其他先進船塢登陸艦,它也有一定不足。如飛行甲板面積有限,同時起降能力、立體投送能力相對較弱。 [13] 

海上聯合-2014演習過程

2014年5月21日中俄“海上聯合-2014”演習正式打響,參演軍艦離港,開赴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域,開始為期三天的實兵演練。參演軍艦將經過7小時左右航渡,預計2014年5月22日下午到達指定海域,到達後首先將進行錨地防禦的演練。 [14] 
開篇好戲
中俄在東海舉行“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 中俄在東海舉行“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
聯合護航、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聯合查證識別、聯合防空和聯合對海突擊演練——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實兵演練2014年5月23日在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全面展開。
聯合護航演練,水面艦艇編隊在俄方“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指揮下與被護船舶組成聯合護航隊形,雙方艦載直升機升空巡邏警戒,對高速接近護航編隊的2艘“海盜船”實施攔截驅離。
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演練,水面艦艇編隊根據通報向“被劫持船舶”靠近,組織中方艦載直升機前出實施偵察,雙方特戰小組乘小艇高速接近並解救“被劫持船舶”。中方特戰小組負責尋殲艙內“海盜”,俄方特戰小組負責尋殲艙面“海盜”。
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演練,水面艦艇編隊分別組成防空隊形,各水面艦艇編隊自行搜索發現不明空中目標並上報,聯合指揮部組織在空的殲-10和蘇-30飛機對不明空中目標進行查證攔截,爾後水面艦艇編隊分別對藍方“來襲導彈”實施抗擊。
聯合對海突擊演練,水面艦艇編隊在中方空中預警機的引導下,與位於另一演練區活動的藍方水面艦艇編隊進行對抗,相互實施超視距突擊。
“演練從9時許一直持續到15時30分左右。”演習導演部中方導調組組長王超説,“這是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開始以來雙方最‘繁忙’的一天。”
2014年5月23日的演習內容涵蓋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等多個領域。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認為,演練這些課目,是中俄兩軍務實性合作的重要體現,對於兩國海軍提高海上實際防禦作戰能力有很大幫助。 [15] 
解救“被劫持船隻”
中國艦載直升機偵察“被劫持船舶” 中國艦載直升機偵察“被劫持船舶” [16]
2014年5月23日首先進行的是“聯合護航”演習。演習中,兩軍艦隻在俄軍“瓦良格”號導彈驅逐艦的指揮下,成功驅離了兩艘“海盜船”。一支特種部隊也出動,從“海盜”手中奪回一艘被劫持船隻。
俄媒體援引俄羅斯國防部海軍發言人的話稱,“瓦良格”號帶領俄太平洋艦隊一支艦艇編隊與中國海軍“鄭州”號、“寧波”號、“哈爾濱”號驅逐艦等艦參加了上述演練。 [16] 
兩軍戰機緊急升空
在稍後進行的“聯合查證識別”演習中,兩軍艦隻搜尋並報告“可疑飛行物”,之後指揮中心派出殲-10及蘇-30戰機,對飛行物進行識別。
“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是本次中俄演習備受關注的項目。
兩大演習從23日中午12點正式開始,十餘架殲轟-7分成多批次緊急升空,分擔模擬“不明飛行物”等任務。下午1時14分許,又一批次殲轟-7戰機升空,先後兩次從不同方向進入中俄聯合海上演習區,模擬來襲“導彈”,向艦艇編隊發起攻擊。而面對“來敵”,中俄艦艇編隊密切協同,迅速鎖定目標,成功迎擊來襲“導彈”。
“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演練一直持續到下午2時11分左右。 [16] 
兩軍艦炮將射實彈
2014年5月24日,中俄演習實兵演練進入最後一天。按照計劃,參演雙方將在演習海域進行聯合反潛,聯合搜救,以及海上實際使用武器等科目演練,這也是此次軍演的“重頭戲”。
實際使用武器演習將包括對海上目標實施主炮射擊,並由副炮攻擊空中目標。
對此,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分析,所謂實際使用武器就是實彈射擊,艦艇主炮對海上拖靶進行射擊,副炮用於防空。後者發射速度快,主要打擊空中靶機目標。此外,還有對水下目標的模擬攻擊。
潛艇軍艦演練對抗
此次演習,還將安排潛艇與水面的艦艇進行自主對抗。共有2艘潛艇參加了本次軍演。潛艇與水面艦艇的自主對抗更接近實戰,對中俄雙方實力的要求也更高。 [16] 

海上聯合-2014外軍刺探

中俄“海上聯合-2014”聯合軍演22日開始進入實兵演練階段。隨着重要海上科目逐步展開,一些外軍的軍機、戰艦也加大了偵察頻率。那麼這些演習場邊緣的“不速之客”到底想獲得什麼信息?對他們又有什麼用途? [17] 
電子偵察
視野寬廣、活動自由的天空成為這場偵察與反偵察鬥爭的主戰場。參演的8架中國“飛豹”戰機除了扮演藍軍角色外,還承擔着驅逐外國軍機的任務。美日等國通常喜歡派出RC-135、EP-3、RQ-4等多種機型實施偵察。他們主要的目的是電子偵察,美軍內部稱之為“電子支援”。
這類空中偵察大體分為兩類,即信號情報偵察和電子情報偵察。信號情報主要是無線電通信信號的截獲和分析,例如空地之間的無線電對話、指揮所調動部隊的指令或者衞星通信。電子情報偵察包括偵察各種雷達信號、遙測信號等。偵察機會收集各種雷達信號特徵,如頻率、脈衝重複頻率、掃描週期等,以確定雷達型號,同時通過特殊算法確定其位置。這些數據都會錄入美軍數據庫,一旦發生衝突,美軍就會根據這個數據庫來制定作戰計劃,確定如何幹擾或者摧毀對應的雷達站。由於某些釐米波、毫米波雷達信號會隨着在大氣層內轉播而快速衰減,距離太遠就很難截獲到,因此美日偵察機經常在演習區域邊緣儘量“貼身緊跟”。
位於中國周邊的地面監聽站也會豎起耳朵偵聽中俄海上演習。從理論上説,位於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的美軍監聽站都能監聽此次海上演習。這些監聽站擁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眾多大型天線羣,通常包裹在巨大的球形天線罩內,可對軍民用電話、電報、傳真以及包括短波、民用航空和航海通信在內的各種無線電信號進行竊聽。 [17] 
製造機會刺探對手反應速度
對窺探者而言,演習還提供了另一個重要機會。通常戰艦或軍機的火控雷達平時處於關機狀態,相關信號特徵很難被外部獲知。而演習時往往有大量的火控雷達開機,偵察機可趁機截獲火控雷達的信號。由於火控雷達負責控制火炮和導彈,戰時如果它被幹擾,火炮和導彈就會成為瞎子。此外導彈射擊時,靠近到一定範圍的偵察機還能截獲導彈導引頭的信號,為對付、干擾導彈攻擊積累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對俄羅斯偵察時,美國偵察機曾多次故意靠近俄領空飛行,製造緊張氣氛,此舉一方面試探對方的防空體系反應速度和應對機制,另一方面迫使對方開啓平時隱藏起來的應急雷達,趁機對其位置、信號特徵進行偵察。 [17] 
關注反潛
除了空中偵察機外,外軍艦艇也是演習區域外常見的“不速之客”,諸如頻頻在東海、南海搗亂的“無瑕”號海洋監測船。這類偵察船一方面可探測海底地形、水温等情況,為其潛艇到附近水域活動繪製海圖,另一方面可探測參演潛艇的噪音和水聲信號,為日後反潛作戰積累數據。另一些驅逐艦、護衞艦往往也愛來“湊熱鬧”。除了利用艦載偵察設備進行對空、對潛和對水面艦艇的偵察外,還可目視觀察和記錄演習科目,這種觀察更直觀,是判斷參演方訓練水平的重要依據。對這次中俄演習而言,通過兩國艦艇混編的情況,也可判斷雙方協同作戰的水平。
中國海軍專家李傑2014年5月22日説,海上演習時,參演方出動的艦艇數量、編隊方式、演練具體科目時採取的戰術等宏觀信息也能透露很多秘密。例如在這次中俄演習的搜潛科目中,兩國出動哪些艦艇對付水下目標,各自採用什麼隊形和步驟、動用哪些艦載裝備等信息,美日就非常關注。他表示,美日潛艇頻繁在東海附近活動,是因為它們迫切需要這些第一手的信息對中俄聯手反潛的能力進行評估。 [17] 
反制美軍
美國對這次演習構建的立體偵察網,無疑是中俄參演部隊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隨着技術的發展,這些偷窺者還帶來新的難題。例如“全球鷹”這樣的無人機沒有駕駛員,即使派出攔截飛機驅逐,美軍也可以無人機看不見驅趕動作為由拒絕離開。軍事專家尹卓表示,美國對中俄軍演嚴密的電子偵察,既是挑戰,也是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中俄軍演一方面要關注這些問題,嚴格管制通訊、雷達和聲吶等各種輻射源,同時不應該放棄這個訓練機會,可在演習的電子對抗中將其考慮進去,使訓練環境更逼真,更接近實戰。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