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上橋村

鎖定
海上橋村是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大峪溝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310國道67公里處北三公里,現有16個村民組,561户,2302口人,耕地面積2865畝,區域面積約6.7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積1.2畝,社會總產值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5702元。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海上橋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中文名
海上橋村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約 6.7 km²
人口數量
2302口人
耕地面積
2865畝

海上橋村行政區劃

海上橋現有中共黨員93名,村黨支部自2007年改建為海上橋黨總支部委員會,下設二個黨支部,八個黨小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村黨總支部帶領廣大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踐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鞏固了黨在農村的政權領導地位。

海上橋村工農業生產

海上橋村早在70年代初就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海上橋機械廠,繼而又創辦海上橋第一耐火材料廠、第二耐火材料廠、海上橋印刷廠、鄭州市海上橋台圳木業有限公司(台灣合資企業),海上橋二十多年的輝煌歷程已載入史冊。現擁有6家企業,年產值可達4000萬元,實現税利560萬元。

海上橋村農業生產

連年來,我們不斷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山嶺薄坡地種植水土保持林和涵養林。溝地種植優質小麥和玉米,滕出了大批的勞動力進城經商和務工。村民非常滿意,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現已具規模養殖户10家,散養户共220餘家。工業的發展和農業的結構調整使本村村民就業率達95%以上。

海上橋村文化建設

海上橋人自古到今對文化的發展都非常重視,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氣,據鞏義史話所講,早在一千多年前,鞏縣的中醫學就起源於海上橋。解放前,海上橋自已創辦的私塾學校非常有名氣,解放後歷屆村支兩委和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建設學校,改善孩子的上學條件,立在學校中的建校紀念碑就是歷史的見證。
村內文化大院、文化廣場、老人活動中心等建設都正在緊張進行中,閲覽室、農民夜校、成年人學校、遠程教育都已發揮作用。尤其是人們對文化的追求意念一代一代的傳承。歷年來村內考入大專以上學校進修的數百人之多,文化的發展必將對其它產業產生巨大影響。

海上橋村人才薈萃

海上橋人傑地靈,是塊風水寶地。古時就是古木參天,山色秀麗,石奇泉美,人們稱謂的田淨意仙人就居住在這裏。本村台胞王廣亞先生,在台灣被稱為三大“王”之一的教育王,他創辦的大學世界有名,改革開放後回大陸創辦學校,河南新鄭的升達學院、鞏義市的成功學院都是王先生創辦。尤其是鞏義的成功學院的建成,填補了鞏義沒有大學的空白。據統計,本村縣級以上的政府官員有三名,科級幹部三十多名,在外工作人員幾百名。本村王旭彤同志現任鄭州市人大副主任,他歷任過新密市縣長和縣委書記等職。本村出外創業經商的數百人,現都業成名就,他們也都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不同的貢獻。

海上橋村勤勞的村民

村民勤勞樸實,民風淳樸,遵紀守法,鄰里和睦,尊老愛幼,善待客人,社會風氣良好,實現了老有所養、小有所教、人有所居、生活美滿、安居樂業。良好的社會風氣、勤勞樸實的村民、和諧的社會環境,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海上橋村區域優勢

海上橋南臨310國道,西臨北山口的鐵匠爐村和紫荊辦的北官莊村大黃冶村,離東區3公里,鞏義市向中等城市發展的大戰略及工業企業向周邊拓展,必將給海上橋帶來更大的發展與變化。海上橋豐富的土地資源、良好的地質條件,為三產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海上橋村新農村建設

按照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基礎條件已經具備,村內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投資600餘萬元修成國家三級公路8750米,組組通實現2000米,投資35萬元,架設自來水管道8000餘米,村內通上了公交車。投資8萬餘元村內新建衞生所一處,投資4萬元架設路燈2000米。通訊訊號良好,固定電話網遍佈全村16個村民組。
海上橋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村支兩委正帶領廣大幹部、黨員、村民為改變本村面貌,謀求發展,早日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海上橋村所獲榮譽

2021年8月25日,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 [3] 
2021年12月23日,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通知,擬命名鞏義市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鄉村。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