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渡山

鎖定
浮渡山,現稱“浮山”,古名符度山,亦作浮度山。它與黃山、九華、天柱、琅琊、齊雲並列,為安徽省歷史名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境內,黃山高速公路出口處,最高峯海拔165米,面積19.1平方公里。它是一個以火山岩洞、摩崖石刻為特色,以河湖風光、人文景觀相輝映的風景名勝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
中文名
浮渡山
保護區級別
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安徽省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
安徽省樅陽縣境內
別    名
浮山

浮渡山地理環境

浮山風景優美。三面環水的地理特點,浮渡山,現稱“浮山”,古名符度山,亦作浮度山。它與黃山九華天柱琅琊、齊雲並列,為安徽省歷史名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境內,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安徽省風景名勝區。位於合肥――黃山高速公路出口處,面積19.1平方公里。構造了“山浮水面水浮山” 的獨特奇觀。浮山在佛教禪宗史上地位顯赫。在東南亞等華人圈中影響深遠。浮山既是千年佛教聖地,又是我國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浮山是文化名山。歷代騷人墨客留下近500塊極其珍貴的摩崖石刻。“鬼斧何年開石室,人行此地作金聲。山中信是神仙宅,不羨繁華浪得名”,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在遊覽浮山後為其寫下的詩句。

浮渡山整體介紹

山水清秀的浮山,坐落於皖江北岸的樅陽縣,南臨白蕩湖,西鄰菜子湖,南望九華,北靠長江,山水渾然一體,猶如一葉輕舟漂於水面,有“海上蓬萊”之美譽。浮山火山噴發形成大小洞穴500個之多,奇峯、怪石、巉巖、幽洞構成了浮山四大奇觀。山色蒼秀,巖嶂壁立,關口險隘,河湖環繞,景色絕佳。
浮山風景(20張)
是一座沉睡億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鈉、鉀的火山岩組成。雖經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與典型性。該火山岩盆地位於地質上稱為淮陽古陸、張八嶺古陸及江南古陸之間的下揚子沿江火山岩帶內。在距今約1.4億年至1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近4000萬年中,曾幾度噴發,中間還有一次岩漿入侵活動,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據專家介紹,浮山火山爆發方式類似於意大利維蘇威火山公元79年8月24日的爆發情景,連續兩次噴發,形成兩個流動單元,整體冷卻。如此形成的岩石構成現在浮山主要景觀--陡崖、疊嶂、巖洞、龜裂紋、柱狀節理、噴氣孔等。其地質構造全國罕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國內中生代粗麪質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堪稱一座“天然火山地質公園”。浮山古火山是研究長江中下游郯廬斷裂地殼深化過程的天然記錄,是研究深部地殼、地幔的標本。
浮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遠在晉梁時代(266-557)就建立了寺廟,時為“浮山寺”。後在陳隋年間(557-618),浮山即成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量的道場。寧天禧年間(1017-1021),鄭州名僧遠祿來此住持,是為浮山第一代開山禪師,宋仁宗賜號“園鑑大師”,又賜寺名“大華嚴寺”,至此浮山進入佛教鼎盛時期。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浮山的佛教香火一直綿延不斷,寺廟、塔院林立,高僧輩出,成為馳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同時,浮山還是我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此修道之人,漢有左慈,宋有張同之,明有雷鯉等。
浮山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歷朝歷代無數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均來此遊覽。這裏還誕生了明大學士何如寵、清桐城派宗師方苞、劉大櫆、姚鼐等名士,他們的一生無不受到浮山深刻的影響。這些風流人物在浮山吟詩唱遊,留下了上至唐宋、下至民國的大量的摩崖石刻,現存483塊。文體各異,書法萬千。有詩詞、遊記,有庵堂碑記、題詞留名。大者一米見方,小者不及一寸,或鐵畫銀勾,或清瘦嚴謹,或豐潤飽滿,或端莊秀麗,構成了浮山之一名景。
地處樅陽縣的浮山,如船如渡,號稱“水山綠葉”,也是一座佛教與文化名山。上到南宋、下至民國,留下了480多幅摩崖石刻,文體各異,書法萬千,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特別是古火山遺蹟,為世界同類型地質構造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