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陽古陸

鎖定
淮陽古陸就是以淮陽為中心的這片大地,土地肥沃,河流縱橫,適於人類生存。它位於河南省東南部的黃淮大平原上,最早稱為宛丘,後來稱為陳,漢代以後才叫淮陽。 [2]  範圍西自河南的南陽夾道,向東經桐柏山,再向東南延伸至大別山黃梅附近,然後轉向東北,至合肥以東、滁縣以北後,止於洪澤湖旁的郯廬斷裂帶。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説:“在5.7億年前至19億年震旦紀期間,中國境內絕大部分是海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大片的淮陽古陸。”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五、六千年以前這裏已成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我國上古傳説三皇五帝之首的太昊,也叫伏羲就活動在這裏,所以史書記載:“陳.太昊之墟。” [2] 
中文名
淮陽古陸
外文名
Huaiyang oldland
別    名
“古中國”
西    自
河南南陽夾道
東    經
桐柏山
東南延伸
大別墅黃梅附近
東北至
合肥以東、滁縣以北,止於郯廬斷裂帶

淮陽古陸淮陽古陸地

(Huaiyang oldland,Huaiyang land)在古生代,本區常常高出海面為一古陸。本區基底主要由前震旦紀變質岩系組成,近年已在古老基底變質岩系中發現了加里東期和印支期的高壓—超高壓變質帶,證明本區位處華北和揚子地塊的碰撞帶。郯廬平移斷裂帶以東的蘇魯高壓—超高壓變質帶應是淮陽古陸的東延部分,但由於缺乏沉積記錄其古地理面貌所知無幾。 [1] 
宛丘古城遺址發掘 宛丘古城遺址發掘
淮陽縣城東南有一塊近百畝的土台,當地傳説是宋代時包公陳州放糧,從糧食中篩出的沙土堆成的,叫它平糧台。1980年考古工作者經過發掘證明它就是距今5000年前的太昊之墟——宛丘都城。

淮陽古陸伏羲與女媧

朱鎔基總理題詞·羲皇故都 朱鎔基總理題詞·羲皇故都
伏羲,祖居華胥(陝西蘭田),生於成紀(甘肅天水),都於宛丘。當它帶着部落從遙遠的西部沿渭河、黃河逐水草而下遷徙到宛丘後,看到這裏東臨蔡河,西有湖泊,土地平坦,宜於採集漁獵,就定居下來。在這裏伏羲教民造網罟漁獵,制定姓氏和婚嫁制度,畫八卦代替接繩記事,造樂器活躍生活,部族逐漸強大起來,其他部落紛紛歸附,開始了民族大融合。
淮陽西邊30公里的西華縣思都崗村,是傳説中女媧的居住地。
淮陽太昊陵泥泥狗 淮陽太昊陵泥泥狗
伏羲與女媧可能是上古時代由族內婚向族外婚演變時,兩個距離較近互相通婚的部落。後來就產生了伏羲與女媧兄妹婚配,煉石補天,摶土造人,是人類祖先的傳説。淮陽民間還製作一種稱為泥泥狗的玩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 [4]  ,造型古樸,具有一種原始圖騰韻味,其中的人面猴更反映了對母系社會的生殖崇拜。
太昊陵·明代古建築羣
太昊陵·明代古建築羣(2張)
伏羲死後葬在這裏,春秋時淮陽已有伏羲陵墓,漢代時在陵前建了伏羲祠。現在的太昊陵是明初朱元璋模仿南京明皇城所建,規模宏大南北長750米,佔地近千畝。每年農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為太昊伏羲祭典 [6]  ,都要在太昊陵舉辦朝祖進香祭典。祭典活動舉行期間,也舉行廟會,歷時月餘,不過最熱鬧的還是二月初十至二月二十的10天,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日的3天,可説是祭典的最高峯,逛會的人羣摩肩接踵,萬頭攢動,每天可達二十餘萬人。 [5] 
陵墓的後面有一片面積近百畝的環城湖,據説伏羲就是看到湖中白龜背上的花紋才畫出了八卦。湖中是否有罕見的白龜始終是個迷。1984年一個當地少年真的從湖中釣出一隻白龜,為了保護稀有動物又將白龜放入湖中。
在這片中國最古老的淮陽古陸上,在這萬畝城湖環繞的淮陽城中,伏羲之後還將上演許多歷史故事。 [2] 

淮陽古陸小城故事多

淮陽位於黃河與淮河之間的黃淮大平原上,氣候温和,土地平坦,是黃河流域與淮河連接帶,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這一地區政治文化的活動中心。
宛丘古城考古現場 宛丘古城考古現場
淮陽古稱陳,伏羲女媧之後,與黃帝同時的炎帝曾在這裏活動,教民稼穡,遍嘗百草。史記記載:“炎帝初都陳”,後來才向東北發展遷到曲阜一帶。到現在淮陽還有祭祀炎帝的五穀台,傳説是炎帝播種五穀、教民種植地方,他應該是上古人類由單純漁獵採集向半農半牧發展的轉變時期。《詩經.陳風》中“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詢有情兮.而無望兮”(你輕歌曼舞,在宛丘的高處。我為你動情,但不敢抱有希望。)可以看出當時的淮陽古陸是我們祖先的一個美麗而温馨的家園。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後,在各地尋找古聖賢的後裔賜給封地,舜帝的後代原居媯芮(山西永濟)被周武王封在淮陽建立了陳國,後人稱為陳胡公,是我國陳姓的始祖。
絃歌台遺址 絃歌台遺址
春秋時期王室衰落羣雄並起,孔子為了宣揚他所提倡的禮教,曾經三次到陳地講學。最後一次來到這裏時,恰逢吳國與楚過之間的戰爭,被困於陳蔡之間,斷糧七日。跟隨他的弟子餓得不能動了,孔子仍講誦喧歌不停。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佔楚國都城郢,楚頃襄王逃到這裏,把陳作為國都,38年後終於為秦所滅,淮陽楚墓中曾出土大批殉葬車馬。
大澤鄉起義後,定都於陳,今河南淮陽 大澤鄉起義後,定都於陳,今河南淮陽
秦朝末年在陳勝吳廣帶領下掀起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佔領陳地後就以淮陽為都建立了張楚政權。
西漢建國後,漢高祖劉邦將他的兒子劉友封在這裏,因陳位於淮河之北,稱為淮陽國,這是淮陽這個名稱第一次使用。
淮陽平糧台遺址 淮陽平糧台遺址
北宋時期由於淮陽離京都開封較近,成為京畿之地。當時淮陽遭遇大災,傳説曹太后的弟弟曹國舅剋扣救災糧款,借災荒斂財聚富。包公曾到淮陽放糧賑災,鍘死了曹國舅。包公陳州放糧的故事被搬上舞台後,一直流傳至今。這個故事可能是後代文人的藝術創作,但包公確實因陳州大災之事上疏朝庭,要求為陳州在民減輕税賦。
北宋以後皇室南遷,黃淮之間長期處於戰亂之中,這片中國最早的淮陽古陸陷於衰微劫難之中。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