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浪(làng),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形聲字,最早見於小篆 [2]  。本義指波浪,引申為像波浪起伏的事物,又引申為青蒼色(水色)。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làng
注    音
ㄌㄤˋ
總筆畫
10
鄭    碼
vsx
部    首
部外筆畫
7
五    筆
IYVE
倉    頡
EIAV
四角碼
33132
統一碼
十六進制:U+6D6A;十進制:28010
筆順編號
4414511534
筆順讀寫
點、點、提、點、橫折、橫、橫、豎提、撇、捺
平水韻
二十三漾去聲 [4]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1] 

字源演變

浪,形聲字。水(氵)表意,篆書形體像水流,表示水流會產生波浪;良(liáng)表聲,良有很意,表示很大的水波是浪。本意是大水波。
“滄浪”:1.古水名。所指不一。《説文》:“浪,滄浪水也。南入江。”《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孔傳:“別流在荊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夏水》:“劉澄之著《永初山川記》雲:‘夏水,古文以為滄浪,漁父所歌也。’”2.青蒼色,多指水色。《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畢沅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台下,垂影滄浪泉。”李善注:“孟子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3.形容頭髮斑白。唐姚合《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鬢滄浪有幾莖。”4.歌曲名。《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以“滄浪”指此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又,《集韻·唐韻》:“浪,浪浪,流貌。”《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以上諸義讀láng。
又音làng。《玉篇》:“浪,波浪也。”引申為像波浪起伏的事物,如麥浪。又,放蕩;放縱。《廣韻·宕韻》:“浪,謔浪。”引申為輕率、隨意等義。又,州名。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áng
名詞
古水名。有漢水、漢水之別流、漢水之下流、夏水諸説。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
孔傳:別流在荊州。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夏水》:劉澄之着《永初山川記》雲:夏水,古文以為滄浪,漁父所歌也。
宋姜夔《清波引》詞序:餘久客古沔,滄浪之煙雨,鸚鵡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歌名。

《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陳夢雷《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韓愈《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高棣《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華碩宣﹞《湖上》雲:‘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寒山《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縱橫散亂貌。

漢劉向《説苑·善説》:雍門子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微揮羽角,切終而成曲。孟嘗君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若破國亡邑之人也。’

動詞
流貌。引申為流逝。

宋秦觀《寄孫莘老少監》詩:天上圖書森似舊,人間歲月浪如馳。

形容詞
青蒼色。多指水色。

文選·陸機》:發藻玉台下,垂影滄浪泉。李善注:孟子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
戰國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清畢沅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龔自珍《賀新涼》詞:一桌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形容頭髮斑白。

唐姚合《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繞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關河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放蕩無行。

清郝懿行《宋瑣語·言詮》:《宋書·文九王傳》:‘休佑平生浪抗無賴,吾慮休仁往哭,或生祟禍。’按今人以浪抗為不牢固之意,此之所言似謂浪當無檢也。浪抗,一本作狼抗。

làng
名詞
波浪。
wave
晉左思《吳都賦》:長鯨吞航,修鯢吐浪。
唐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等赴成都府》詩:遠水非無浪,他山自有春。
水滸傳》第三七回:正是慌不擇路,走了一個更次,望見前面滿目蘆花,一派大江,滔滔浪滾。
楊朔《雪浪花》: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
風浪;激浪;浪波;浪淘淘
州名。

今四川省屏山縣一帶。參閲《新唐書·地理志下》。

像波浪起伏的樣子。
sth.resembling wave

熱浪;林浪;麥浪
姓。

晉代有浪逢。見《通志·氏族五》。

動詞
起波;波動。

晉左思《魏都賦》:温泉毖湧而自浪,華清蕩邪而難老。
唐鮑溶《周先生畫洞庭歌》:不下此堂臨洞庭,水文不浪煙不動。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二:竹扁擔在她那渾圓結實的肩膀上一閃一閃的,平桶邊的水,微微地浪起漣漪,一點也不灑出來。

鼓,划動。

文選·孔稚珪》: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

方言。敞開,亮出來。
open
茅盾《春蠶》:接着是家家都“浪山頭”了。

方言。逛。
wave;wander
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七:上海,花花世界,夠她浪啦!
浪蹌;浪跡萍蹤
形容詞
輕易;隨便。
freely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鵝鴨》:先刻白木為卵形,窠彆着一枚以誑之。不爾,不肯入窠,喜東西浪生宋陸游《衰病》詩:衰病不浪出,閉門煙雨中。
清李漁《慎鸞交·久要》:小生素重天倫,看了生身的父母,極其尊大,不敢在他面前浪措一詞。
浪舌;浪;浪侃;浪使;浪語
空的;無用的。破爛的。
empty;useless;tattered;ragged;worn-out
紅樓夢》第九六回:那人先自唬的手足無措,見這般勢派,知道難逃公道,只得跪下給賈璉碰頭……賈璉啐道:‘你這個不知死活的東西!這府裏希罕你的那扔不了的浪東西!’
浪廣;浪蕩;浪蕩燈
副詞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唐寒山《詩》之七七:終歸不免死,浪自覓長生。
宋蘇軾《贈月長老》詩: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明陳海樵《賀新郎·客中有懷》套曲:燈前瑤斝,花間瓊佩,浪把春光虛費。
康有為《正有二日避地到星坡得》詩之二:平生浪有迴天志,憂患空餘避地身。
浪死;浪泊;浪度
表示否定。 相當於莫、不要。

唐李商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之二: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方言。極。
extremely
韓起祥《劉巧團圓》:我女兒一見就喜浪了。

方言。猶上。用在名詞後,表示一定的處所或範圍。

官場現形記》第八回:大人路浪辛苦哉!走仔幾日天?
劉半農《只有狠心格老子嘸不狠心格娘》詩:只有狠心格老子嘸不狠心格娘,你看看東村頭浪格李金郎。

參考資料: [3]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滄浪水也。南入江。從水良聲。 [3] 

説文解字注

浪,滄浪水也。按據此解可證前後某篆下皆當雲某水也。淺人刪之。存一水字。非是。南入江。禹貢曰。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許以漾浪沔三篆全偁道漾。經文記禹時漢水故道也。其下流為滄浪水入江。與今水道同。其源出隴西氐道嶓冢山至武都者、今不可考。從水良聲。來宕切。十部。按當平聲。今但為波浪字。 [3] 

康熙字典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荊山,東西流為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屈原《離騷》:沾餘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涼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詩·邶風》:謔浪笑傲。注:浪,意萌也。
又井名。《張僧鑑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6]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次濁
魯當切/盧宕切
lɑŋ

次濁
來宕切/魯當切
lɑŋ
集韻

次濁
盧當切
lɑŋ

次濁
里黨切
lɑŋ

次濁
郎宕切
lɑŋ
韻略






盧當切







郎宕切

增韻






魯堂切







郎宕切

中原

陽平
江陽



次濁

laŋ

去聲
江陽



次濁

laŋ
中州

平聲
江陽





盧當切


去聲
江陽





狼蕩切

洪武



次濁
魯堂切
laŋ/luaŋ



次濁
郎宕切
laŋ
參考資料: [7]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ɑŋ
先秦
王力系統
l
先秦
董同龢系統
l
ɑ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l
先秦
李方桂系統
l
ang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ang


ang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l
ɑ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l
ɑ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l
ɑ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l
ɑ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l
â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l
ɑŋ
參考資料: [8-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01]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960
  • 3.    漢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1]
  • 4.    平水韻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4-01]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1986年11月:999
  • 6.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571
  • 7.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4]
  • 8.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3]
  • 9.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