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浦上大橋

鎖定
浦上大橋(Pushang Bridge),是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連接閩侯縣倉山區的過江通道,位於烏龍江之上,是中國首座三塔單索斜拉橋 [2] 
浦上大橋於2004年9月1日動工興建 [7]  ;於2006年8月15日完成合龍工程 [2]  ;於2007年1月1日通車運營 [3] 
浦上大橋東起洪灣路,跨越烏龍江,西至烏龍江大道;大橋線路全長3.083千米,主橋長1464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4.73億元人民幣 [4]  [9] 
中文名
浦上大橋
外文名
Pushang Bridge
始建時間
2004年9月1日 [7] 
投用時間
2007年1月1日 [3]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
類    型
斜拉橋、公路橋、特大橋
長    度
1464 m
寬    度
33.5 m
車道規模
雙向六車道
起止位置
洪灣路、烏龍江大道
管理機構
福州市交通運輸局

浦上大橋建設歷程

浦上大橋橋面景圖
浦上大橋橋面景圖(3張)
2003年9月22日,《福州市浦上大橋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福建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審批 [10] 
2004年5月19日,《福州市浦上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5月26日,《福州市浦上大橋工程初步設計》通過福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審批;9月1日,浦上大橋動工興建 [7] 
2005年7月12日,《福州市浦上大橋工程閩侯段建設農用地轉用和徵收土地》通過福建省人民政府審批 [11] 
2006年8月15日,浦上大橋完成合龍工程 [2]  ;10月3日,浦上大橋東岸互通立交道路工程完成基礎施工 [8] 
2007年1月1日,浦上大橋通車運營 [3] 
浦上大橋通車運營 浦上大橋通車運營

浦上大橋橋樑位置

浦上大橋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連接閩侯縣和倉山區;大橋南起東起倉山區金山街道洪灣路,沿浦上大道向西,交福州三環路,跨越烏龍江,西至閩侯縣上街鎮烏龍江大道 [3] 
浦上大橋遠景圖 浦上大橋遠景圖

浦上大橋建築設計

浦上大橋建築結構

  • 整體佈局
浦上大橋主要由主橋、主塔、引橋、斜拉索、橋墩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呈東北至西南方向佈置 [1] 
  • 設計理念
浦上大橋將梁式橋與斜拉結構相結合,採用三塔(低塔)單索斜拉橋,在體量上橋塔與四周鐵塔相差較大,避免了給人視覺零亂的感覺;寬闊的江面上3座主塔聳立,形成相對集中的視覺中心,寓意着福州的三山(于山、烏山、屏山),同時橋型輕盈、線條流暢、與周圍環境融合 [5] 
浦上大橋主橋的橋型構造 浦上大橋主橋的橋型構造 [6]
  •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總體
浦上大橋將梁式橋與斜拉結構相結合,採用三塔(低塔)單索斜拉橋,其受力特性介於連續梁(剛構)與部分斜拉橋之間,同時兼有連續梁造價經濟與斜拉橋立面外形豐富的特點。
主橋
浦上大橋主橋通過塔頂的鞍座將單根斜拉索支承於主塔頂部,斜拉索的兩端錨固於主樑上;主橋共5個橋墩,1號和5號外邊墩主樑設置豎向支承,2號和4號兩邊塔墩處塔墩固結、墩塔與主樑分離,主樑豎向支承在墩頂上,中間3號塔墩處主塔、主樑與橋墩固結。
主樑
浦上大橋主樑為四孔一聯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採用雙箱雙室截面,在塔墩索錨點處通過橫樑使上下游兩幅箱梁連為整體。
主塔
浦上大橋主塔為獨柱式,佈置在橋面的兩側;在縱向為3個塔墩,每個塔墩在橫向有上、下游2個塔柱,塔柱施加了豎向預應力,並與橋墩固結;主塔採用近似矩形斷面,塔柱頂設置拉索鞍座。
橋墩
浦上大橋橋墩為四柱門式框架墩,塔墩邊柱與主塔塔身固結,基礎採用鑽孔灌注樁,左右幅承台分離設置。
參考資料: [5]  [6]  [12] 

浦上大橋設計參數

浦上大橋線路全長3.083千米,其中主橋長1464米 [3] 
設計參數
主橋
浦上大橋主橋長度為1464米,其中通航孔主橋長度為364米,跨徑組成為72米+2米×110米+72米。
主塔
浦上大橋主塔斷面橫向寬度為2米,縱向由2.5米向下變至3.5米;塔柱橋面以上高度為27米(含鞍座的高度)。
主樑
浦上大橋橋樑總寬度為37.5米,主樑高度為3米至4米。
引橋
浦上大橋東岸引橋長度為670.714米,西岸引橋接線長度為948.706米。
斜拉索
浦上大橋斜拉索成橋狀態單根索力為4233千牛,採用0VM200 15-55羣錨體系,標準強度RBY=1770兆帕,兩端張拉。
參考資料: [5]  [6]  [12]  [13] 
  • 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幹道
車道設置
雙向六車道,並設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
設計速度
60千米/小時
荷載標準
城-A級
航道等級
IV級
洪水頻率
300年/次
抗震等級
Ⅷ度
參考資料: [16] 

浦上大橋設備設施

截至2023年6月,浦上大橋設置有路燈、交通監控、指路牌、車道引導牌、限速牌、界牌等基礎設施 [15] 

浦上大橋運營情況

  • 票務指南
2007年1月1日,浦上大橋通車運營,大橋免費通行 [3] 
浦上大橋夕陽景圖

浦上大橋建設成果

  • 建設難題
浦上大橋鞍座鑄鋼件塊件偏大,板厚較薄,鞍槽為雙向圓弧面,鑄鋼件的鑄造和精加工技術難度大 [14] 
  • 施工工藝
浦上大橋選擇鋼板樁圍堰與鋼套箱圍堰相結合的施工方案,鋼板樁圍堰起擋土作用,而鋼套箱圍堰既止水擋土,又充當承台模板 [13] 
浦上大橋通過增設定位鋼板和定型勁性骨架,確保了塔柱頂混凝土圓弧面的形成,確保鞍座鑄鋼件M24螺栓安裝,斜拉索通過鞍座將荷載均勻傳至塔柱 [14] 

浦上大橋價值意義

浦上大橋的建成通車,是福州橋樑史上一座里程碑,它為福州城區西南方向對外交通打開了一扇“大門”,有利於推進城市東擴南進、沿江向海發展戰略的實施 [3] (福州新聞網 評)
浦上大橋作為福州城區連接大學城的重要通道,橫跨烏龍江兩岸,是福州市對外輻射的西向交通走廊之一,成為福州市金山新區連接大學城片區的主要通道之一,大大縮短了中心區、南台島與大學新城之間的距離;還為閩侯、永泰等縣域經濟和新農村提供了一條新的通道;福州城區經浦上大橋將與316國道和324國道銜接,為疏導廈門、泉州的過境交通、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起到重要的作用,還是浦上工業區西通道向外疏散的重要走廊 [7] (《東南快報》 評)
浦上大橋是連接福州城區二環路、三環路、大學城及長樂—同仁公路(316國道)、福州—昆明公路(324國道)的重要交通工程,是打通福州西南出口通道的重要節點,也是城市道路系統與外圍路網和主幹線聯繫的重要環節;浦上大橋建成後,福州大學城片區和金山新區及中心城區的交通將更加便捷,將打通福州西南向重要出城交通,成為榕城對外交通的“西南大門” [1] (《海峽都市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