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

鎖定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是五代詞人李珣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上下片各三句二十一字,表現女主人公對戀人的思念之情。上片寫初夏時分女子的淡薄妝束和美麗容顏,下片刻畫她的矛盾心理狀態。
作品名稱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
作    者
李珣
創作年代
五代
作品出處
《瓊瑤集》
文學體裁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作品原文

浣溪沙
入夏偏宜澹薄妝⑴,越羅衣褪鬱金黃⑵,翠鈿檀注助容光⑶。
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判卻又思量⑷,月窗香徑夢悠颺⑸。
晚出閒庭看海棠,風流學得內家妝,小釵橫戴一枝芳。
鏤玉梳斜雲鬢膩,縷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殘陽。
訪舊傷離欲斷魂,無因重見玉樓人,六街微雨鏤香塵。
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遇花傾酒莫辭頻。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閒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
[1]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註釋譯文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詞語註釋

⑴澹薄——即淡薄。澹,一作“淡”。
⑵鬱金——草名,可制黃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與百合科鬱金香不同。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⑶翠鈿句——意思是翠色釵鈿,紅色胭脂,更加增添了她美豔的容光。檀注:塗口紅。李後主(李煜)《一斛珠》詞:“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⑷判卻——拋棄。意思是賭氣要與之斷絕。判,一作“拚”。
⑸夢悠颺——夢境迷離,有飄飄然之感。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作品譯文

時節剛剛入夏,合時的裝束應該的穿上淡薄的衣裳,越地絲綢做成的衣衫褪去了鬱金草染成的金黃,翠色釵鈿和紅色胭脂更加增添了美豔的容光。
回想相見的時候不知道説什麼,心裏卻還有一些離別的不爽;幾次想説分手,最後總是沒有開腔。明月滿窗,花徑幽幽,思念悠長恰似做夢一樣。 [2]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作品鑑賞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文學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對戀人懷念的心情。雖然作者的先世是波斯人,但此詞看不到絲毫的異國情調,全詞體現的都是穠豔香軟的“花間”情調。 [2] 
此詞上片寫初夏時分女主人公淡薄的妝束和美麗的容顏,重點描繪的是女子的衣着和首飾。“羅衣”“翠鈿”這些都是花間詞人常用的意象。下片刻畫了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狀態。她回想,與情人相見了,原來準備許多要説的話又無從説起,而內心裏還有一些離別的怨恨;幾次想與情人斷絕關係,但情絲總把他們纏在一起。最後情景合寫,表現了她月夜窗下思念情人的迷離之狀。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歷史評價

李珣《浣溪沙》四首,筆觸清麗,情深意切,正如《栩莊漫記》所説:“其詞温厚而不儇薄。” [1] 

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作者簡介

李珣,五代詞人。一作李洵、李詢。字德潤,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於九、十世紀。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時來華,唐初隨國姓改姓李,安史之亂時入蜀定居梓州,人稱蜀中土生波斯。少有詩名,兼通醫理。以秀才屢予賓貢。事蜀主王衍,其妹李舜弦為蜀主昭儀。蜀亡,不仕。《花間集》稱李秀才。有《瓊瑤集》,已佚。詞存五十四首,風格清婉,多感慨之音。其《南鄉子》十七首寫南方風土人情,頗有特色。今有王國維輯《瓊瑤集》一卷。 [3] 
參考資料
  • 1.    《全唐詩》(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9頁
  • 2.    作品韻譯及賞析部分內容由朝陽山人編寫提供
  • 3.    《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65-24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