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

鎖定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位於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路542號,是1976年2月10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
中文名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
類    別
歷史類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16:00
地    點
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路542號
竣工時間
1861年(現址)
位    置
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路542號
創建時間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列入保護單位
2005年
組    成
一樓由情景廳、模型廳、放映廳等
票    價
免費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歷史沿革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坐落於浙江寧波甬江老外灘,為磚砌的外廊式三層建築,總建築面積為1067平方米,是典型的公署式建築,打破了中國傳統的連片院落結構。用材為中國式的青磚,卻配以西洋式的廊柱、門套和窗套。小小的一棟建築,卻是當年中西文化糅合的縮影。 浙海關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大海關之一,創設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也是中國最早初具現代海關職能的機構。鴉片戰爭後,浙海關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海關,直至1949年寧波解放。它是中國早期海關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1]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建築佈局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內部展品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內部展品(40張)
一樓由情景廳、模型廳、放映廳等組成。展陳內容為“千年國權説海關”(中國海關的發展史)、“雄鎮海道的浙海關”(浙海關的發展史)、“浙海關時期的寧波港”(近代寧波港的興衰變化)、“建築本身的文化價值”(浙海關舊址建築的特點)和“寧波海關”(現代寧波海關近三十年的發展史)五大部分。二樓的展陳內容為部分場景復原,有當時用來辦理報關業務的綜合辦公室——大公事房、外籍職員的書房、税務司辦公室和卧室。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建築特色

是一座磚砌三層加閣樓的外廊式建築,外部保留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簡潔明快風格。 [2]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館藏文物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寶順號模型

1854年,慈溪人費綸志、盛植綰等集資7萬兩,向英國商人購買了這艘蒸汽機動輪船,定名為“寶順號”,並配備武裝,為商船護航。這是中國最早的一艘蒸汽機動輪船,也是寧波告別帆船港,進入機船港的標誌。
當時,這艘船在“先斬後奏”的情況下駛進了北洋,保護、解救了不少商船,給北洋上橫行的海盜來了個沉重的打擊,立下了赫赫的戰功。之後,因一次擱淺導致杭州城被太平軍攻破,寶順號就忽然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直到25年之後,它才重新出現。但那也是它留給歷史的最後一瞥。已然老朽的它,沒有了當年輝煌,它被裝滿了石塊等候在海防口,隨時準備為了抵禦法國艦隊的入侵而沉入航道。 於是,這艘來自海洋的船又一次地迴歸海洋,永遠地沉睡在了那煙波浩淼之下。 [1]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六分儀

六分儀是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通常用它來測量某一刻天體與海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所在位置的經緯度。六分儀的原理是牛頓首先提出的。使用時,觀測者手持六分儀,轉動指標鏡,使在視場裏同時出現的天體與海平線重合。為早期西方航海家慣用的光學儀器,在那個時期,十分常見。 [1]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情景模擬

1884年浙海關税務司的一天
雖然,他們無法親歷那段歷史,可當看到真實的情景模擬時,彷彿穿越時光,來到了1884年的浙海關。時任浙海關税務司的葛顯禮正坐在壁爐旁的圈手椅上,手握煙斗,認真聽着寧紹台道的筆帖式傳達寧紹道台口諭,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站在窗口的洋人官員在用望遠鏡向鎮海方向探視,坐在辦公桌前的是浙海關的一箇中國籍文案李圭。別看他的地位並不顯赫,裝束也很尋常,可他卻在1876年,隨團赴美參加“美國建國百年”世界博覽會,可以説是中國參加世博會的第一人,回國後,還寫了一本《環遊地球新錄》。
壁爐正上方懸掛着維多利亞女王畫像,旁邊是茶缸,辦公桌上散亂地堆放着一些海關的文件,牆上還貼着航海圖。
窗外不斷地有商船駛過,一派繁榮景象,而另一邊卻是五方雜處的洋場:領事館、教堂、洋行、夜總會,林立其間。這就是1884年浙海關尋常的一天。如今時過境遷,剩下的只有模擬的場景而已。 [1]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5年成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參觀信息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路542號
公交直達:1路,4路、8路、16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