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浙江省工程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鎖定
浙江省工程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1]  (以下簡稱“中心”)於2012年8月經浙江省科技廳批覆組建,依託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簡稱“華東院”)建設。中心以計算機輔助的土木基礎設施工程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為研究對象,以工程三維數字化設計技術和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創新領先的工程數字化技術服務國家和省域經濟建設為目標,長期致力於提高工程建設行業規劃、勘測、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
中文名
數字化
外文名
shuzihua
浙江省工程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1]  (以下簡稱“中心”)於2012年8月經浙江省科技廳批覆組建,依託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簡稱“華東院”)建設。中心以計算機輔助的土木基礎設施工程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為研究對象,以工程三維數字化設計技術和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創新領先的工程數字化技術服務國家和省域經濟建設為目標,長期致力於提高工程建設行業規劃、勘測、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
中心由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工程數字化設計技術研究組、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技術研究組、工程數字化設備技術實驗室等研究團隊,以及工程數字化項目部、行政辦公室組成,其中項目部根據技術成果轉化的要求動態組建了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地質勘察設計系統、樞紐三維設計系統、工廠三維設計系統、大壩安全管理系統、施工仿真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項目組。
中心現有在職研究人員40人,其中教授級高工11人、高級工程師11人、工程師18人,11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此外依託課題項目參與中心研究工作的高層次技術人員達到上百位。中心科研條件優良,現有科研用房面積達到1000m2,其中研究和行政辦公場地設在華東院本部(杭州市潮王路22號),工程數字化設備技術實驗室位於三墩院區(杭州市古墩路997號),實驗室建築面積約100m2。中心科研專用設備及數字化研究軟件配備較為齊全,總值約為1200萬元,建設期末將增配到2000萬元。
中心團隊擁有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近10年來共完成15項行業領先科技成果,其中水電水利工程三維數字化設計平台、地質三維勘察設計系統等2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共獲得各類優秀成果獎勵18項(國家級1項、省部級6項、市局級11項),其中“設計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獲得2008年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水電水利工程三維數字化設計平台”獲得2012年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心知識產權開發成績顯著,共獲得專利授權13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專利審查15項,軟件著作權登記18項,發表研究論文53篇,出版專著1本,商標註冊授權8個。近兩年,中心團隊繼續承擔部委、集團各類科研項目28項,中心科研產值實現快速增長,科研合同額達到7000萬元。
為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中心大力實施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產品推廣應用。中心積極舉辦全國性學術交流會3場,外派高層次人員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20次,接受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浙江省測繪局等單位領導專家到中心實地調研考察活動12次。2012年10月,中心聯合華東院、美國Bentley公司、ECIDI/Bentley中國工程軟件研究中心等單位在杭州成功舉辦了全國性技術交流大會和技術成果推廣培訓會,兩場會議有來自水利、水電、建築、冶金等行業40餘家單位的160名代表參會。中心通過戰略合作與共享,積極推動項目成果在行業內的廣泛應用,目前在華東發展集團、中南院、昆明院、上海院、東北院、廣西電力院、中船九院、廣東省院、中水北方等10 餘家單位開展了技術諮詢與培訓服務。截至2012年底,中心15項科研成果已被廣泛應用於基礎建設工程項目,其中大壩安全監測管理平台服務大唐國際、國網新源等流域公司,實現250餘座水電站安全信息自動化遠程報送與處理;三維數字化設計平台在白鶴灘、錦屏二級、龍開口水電站和杭州、寧波、福州地鐵等30餘項大型工程中全面應用,據審計將傳統勘測設計生產效率提高42%,設計差錯率減少80%。三維數字化設計平台應用的水電工程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千瓦,各類項目投資總額超過3000億元。研究中心正在培育工程三維數字化技術和服務產品市場,通過持續提高工程行業計算機應用水平,促進土木工程行業科技進步,同時積極開拓工程三維數字化新型業務,促進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企業轉型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