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言止於智者

鎖定
流言止於智者是一句成語,出自《荀子·大略》。成語意思是:沒有根據的話,會被聰明人止息。流言,沒根據的話(包括謠言、謊言、歪理邪説)經不起求證和檢驗。
中文名
流言止於智者
外文名
A wise man does not believe in rumours. [1] 
拼    音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注    音
ㄌㄧㄡˊ ㄧㄢˊ ㄓˇ ㄩˊ ㄓˋ ㄓㄜˇ
釋    義
沒根據的話會被聰明人止息
用    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指謠言 [1] 
屬    性
成語
出    處
《荀子·大略》

目錄

流言止於智者出處

《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
譯文:滾動的珠子會被碗邊那樣的上坡逼停,沒根據的傳言會被聰明人止息。 [2] 

流言止於智者文章題目

流言的危害性
言語是感情和思想交流的常用工具。雖然人們説出來的只是對事實的感覺印象、自己的想象,而不是事實本身;可是按照信用的一般原則,聽者往往傾向於相信聽到的內容。這樣,流言就可能誤導聽者的判斷,導致錯誤的認識、錯誤的決定、錯誤的行為。
三人成虎”的故事
戰國時,魏國有一叫龐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世子到趙國都城邯鄲作人質。出發前,龐葱對魏王説:“大王,如果有人告訴您,街市上有一隻虎,您相信嗎?
老虎招搖過市,魏王當然不信、便回答“怎麼可能有這種事?寡人不信!”
龐葱又説:“如果又有一個人告訴您,街市上果然有一隻虎,那大王信嗎?’
魏王想了想,説:“嗯,這就值得考慮了!”
“如果再有一個人説同樣的話呢?”
“嗯,如果三人都這麼説,那應該是真的。”
聽完魏王的同答,龐葱兜出了説此話的真意,他説:“事實上,街上並沒有老虎,只是以訛傳訛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為説的人多了。我與世子,背井離鄉,去遠在千里之外趙國當人質,我們在那裏的情況大王無法準確瞭解到,説不定會有人傳出‘市有一虎’般的謠言,大王難道要相信嗎?所以為了保證世子將來能順利回國繼大統龐葱,請大王先請三個人傳言大眾,説我只是離開了都城,並不是去邯鄲。”
魏王不以為然。龐葱陪世子去趙國作人質後不久,便有人暗中中傷龐葱,説他企圖擁立世子,懷有二心,圖謀不軌。説得人多了,魏王居然信以為真,命世子歸國,而龐葱不再被重用。龐葱雖然事先已給魏王打了“預防針”,但也難逃“眾口鑠金”的命運,可見流言破壞力之大。
“曾參殺人”的故事
戰國策》中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參,以孝聞名,他住在費邑時,有一個同名同姓者殺了人,有人誤以為是曾參所為,議論紛紛,謠言很快傳到曾母那裏。當時曾母正在織布,便停機正色道:“我兒不會做那種事!”不久又有人來説:“曾參殺人了!”曾母依然鎮定如故,不予理睬。後來又有人來説同樣的話,這時曾母終於不安起來,急忙開始收拾東西,準備逃走。
智者止流言
不輕易相信傳言,不輕易傳播傳言,思考一下、求證一下,確認傳言不實或者沒道理,自己就自然不去以訛傳訛了;在聽到已被自己否定的傳言時,稍加説明,也就消除了一個流言傳播的途徑。止流言,給真相和真理騰出時間和空間,維護社會發展,造福子孫,是為智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