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水生產

鎖定
流水生產是把生產過程劃分為在時間上相等或成倍比的若干工序,並將其分別固定於按工藝過程順序排列的各工作地,勞動對象按一定的節拍或速度,順次“流”過各工作地進行加工的生產組織形式。對不能或不便移動的勞動對象(如建築物、船舶、大型機器及其部件),也可由執行各工序的工人,按規定速度在勞動對象上順序連續進行各工序的加工。 [1] 
中文名
流水生產
釋    義
按照一定的工藝路線順序
背    景
亨利·福特首先採用了流水線
國    籍
美國

流水生產產生背景

20世紀初,美國人亨利.福特首先採用了流水線生產方法,在他的工廠內,專業化分工非常細,僅一個生產單元的工序竟然多達7882種,為了提高工人的勞工效率,福特反覆試驗,確定了一條裝配線上所需要的工人,以及每道工序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來,每個汽車底盤的裝配時間從12小時28分縮短到1小時33分.
大批量生產的主要生產組織方式為流水生產,其基礎是由設備、工作地和傳送裝置構成的設施系統,即流水生產線。最典型的流水生產線是汽車轉配生產線。流水生產線是為特定的產品和預定的生產大綱所設計的;生產作業計劃的主要決策問題在流水生產線的設計階段中就已經做出規定。

流水生產發展過程

(一)現代流水生產起源於1914年—1920年的福特製。福特製的主要內容:
1.在科學組織生產的前提下謀求高效率和低成本。因而實施產品、零件的標準化、設備和工具的專用化以及工作場所的專業化。唯一最佳的“單一產品原則”
2 .創造了流水線的生產方法,建立了傳送帶式的流水生產線。
(二)內容和形式上的變化
1 .內容上:產品的裝配、零件的機械加工、鍛壓、鑄造、熱處理、電鍍、焊接、油漆以及包裝等。
2 .形式上:單一產品流水線----可變流水線----混合流水線----成組流水線----半自動化線----自動化線

流水生產特徵

流水線是指勞動對象按照一定的工藝路線,順序的通過各個工作地,並按照統一的生產速度(節拍)完成工藝作業的連續的重複的生產過程。流水生產是把高度的對象專業化生產和勞動對象的平行移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先進的生產組織形式。它具有以下特徵:
1 .工作地的專業化程度高
2 .具有明顯的節奏性
3 .各工序的生產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4 .工藝過程封閉、單向
5 .具有高度的連續性

流水生產分類

1.按生產對象的移動方式:固定流水向線和移動流水線
固定流水線:是指生產對象位置固定,生產工人攜帶工具沿着順序排列的生產對象移動.主要用於不便運輸的大型製品的生產,如重型機械、飛機船舶等的裝配。
移動流水線:生產對象移動,工人和設備及工具位置固定的流水線。這是常用的流水線的組織方式。
2.按生產對象的數目:單品種流水線和多品種流水線
單品種流水線:又稱不變流水線,是指流水線上只固定生產一種製品。要求製品的數量足夠大,以保證流水線上的設備有足夠的負荷
多品種流水線:將結構、工藝相似的兩種以上製品,統一組織到一條流水線上生產。
3.按產品的輪換方式:可變流水線、成組流水線和混合流水線
可變流水線:集中輪番地生產固定在流水線上的幾個對象,當某一製品的批製造任務完成後,相應地調整設備和工藝裝備,然後再開始另一種製品的生產。
成組流水線:固定在流水線上的幾種製品不是成批輪番地生產,而是在一定時間內同時或順序地進行生產,在變換品種時基本上不需要重新調整設備和工藝裝備。
混合流水線:是在流水線上同時生產多個品種,各品種均勻混合流送,組織相間性的投產。一般多用於裝配階段生產。
4.按連續程度:連續流水線和間斷流水線
連續流水線:製品從投入到產出在工序間是連續進行的沒有等待和間斷時間。
間斷流水線:由於各道工序的勞動量不等或不成整數倍關係,生產對象在工序間會出現等待停歇現象,生產過程是不完全連續的。
5.按節奏性程度:強制節拍流水線、自由節拍流水線和粗略節拍流水線
強制節拍流水線: 要求準確地按節拍出產製品.
自由節拍流水線: 不嚴格要求按節拍出產製品,但要求工作地在規定的時間間隔內的生產率應符合節拍要求.
粗略節拍流水線: 各個工序的加工時間與節拍相差很大,為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只要求流水線每經過一個合理的時間間隔,生產等量的製品,而每道工序並不按節拍進行生產。
6.按機械化程度:手工流水線、機械化流水線和自動線

流水生產組織條件

(一)品種穩定單一,產量足夠大,長期供貨,單位勞動量大,保證設備足夠負荷。
(二)產品結構和工藝相對穩定;好處:先進性,良好的工藝性和互換性,標準化程度高
(三)工藝過程既可劃分為簡單的工序,又可以相互合併。
(四)原材料和協作件的標準化、規格化,且按時供應。
(五)機器設備始終處於完好狀態,嚴格執行計劃預修制度
(六)工作必須符合質量標準。
(七)廠房和生產面積適合安裝流水線。
參考資料
  • 1.    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