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亡

(洪靈菲創作長篇小説)

鎖定
《流亡》是現代作家洪靈菲創作的中篇小説。1928年4月首次出版,後收入《洪靈菲全集》。
小説反映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鬥爭生活,刻面了他們在革命處於低潮時由苦悶轉向反抗的心理變化與思想活動。作品以主人公的活動為主線,圍繞着流亡生活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線條簡煉,脈絡分明,人物形象鮮明、突出。小説的不足是,時而流露出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帶有“革命加戀受”的傾向,結構鬆散。 [1] 
作品名稱
流亡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出處
《洪靈菲全集》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作    者
洪靈菲
首版時間
1928年
字    數
約70000

流亡內容簡介

小説的主人公是一位熱情而有正義感的青年,在廣州從事革命工作,是M黨的重要成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受到通緝,與戀人黃曼曼一起被藏到鄉下,以後又流亡H港。因為他與地下工作者來往而受到包探的盯梢,隨後被捕入獄。獲得自由後,他帶着黃曼曼和幾位同志登上了開往S埠的船,回到家鄉。在家裏,他又嚐到新的痛苦,父母責怪他,他不愛的妻子的孤獨也使他同情。後來,他又被迫流亡到新加坡和暹羅,飽受凌辱與辛酸。他不甘這樣虛度自己的一生,和老同學一起回到上海。不料,這裏比外國還要黑暗。
一天,沈之菲在報上看到S埠T縣被工農革命軍佔領的消息後,很是激動,決定去幹一番事業。到S埠一看,革命軍剛剛撤走。形勢變得動盪不安,只好回到家裏。父親對他絲毫不諒解,整天對他冷嘲熱諷,令人難受。正當到生活無味時,他收到黃曼曼從北京寄來的信,信中充着思念與激動之情,他精神為之一振,又上了積極奮鬥的流亡之路。 [1] 

流亡創作背景

《流亡》的題材來自洪靈菲本人的經歷。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後,他為躲避通緝曾有多半年時間在廣東、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漂泊。《流亡》的主人公叫沈之菲,很能顯示小説的自傳性質。 [2] 

流亡人物介紹

沈之菲
主人公。在整個的流亡過程中,一開始沈之菲只是個幼稚、浪漫、個人趣味的青年學生,當他經歷了逃亡、飢餓、居無定所、身無分文、無所依靠之後,不但對革命堅定了信念,實現了由小布爾喬亞、普列塔利亞向革命者的心靈蜕變,更是完成了自我的青春成長。 [3] 
黃曼曼
黃曼曼約莫十八九歲,穿一身女學生制服,剪髮,身材俊俏,面龐秀潤。她剛從W女校畢業不久,和沈之菲一同在M黨部辦事。因為認識了沈之菲,她竟然和她的未婚夫解除了婚約她明知沈之菲是個有妻有子的人,卻並不在乎,也不計較,而只願和他在一起,哪怕是不結婚也行。 [4] 

流亡作品鑑賞

流亡主題思想

洪靈菲選擇青春的筆調,通過主人公青春成長書寫了青春小説,它彌補了戀愛革命的概念化與臉譜化,真實地表現了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掙脱小資產階級向革命靠攏的決心,表現了面臨個性解放的已婚青年的愛情選擇,更表現了革命知識分子與父輩的衝突與焦灼。 [3] 

流亡藝術特色

《流亡》發揮了“流浪小説—青年流亡小説”體式在敍述上的獨特長處,使它的主人公沈之菲在超強的顛沛流離之中,感受到拘留所的鐵窗風味,路途跋涉的艱難困苦,殖民地南洋各國的畸形怪狀,加上對地方和異同特殊情調的着力渲染,便聚成了小説揭露現實的多彩多姿的畫幅,而面對與現代女性黃曼曼雙雙逃亡的傳奇經歷,作者加強了一邊要堅持革命,一邊要追求革命式的戀愛的描寫。於是小説開頭一對男女革命流亡者,在被追捕的路途中躲入一座停厝棺材的古屋,竟起意要當晚就地結婚。書中的主人公宣稱,“革命和戀愛都是生命之火的燃燒材料”,“因為戀愛和吃飯這兩件大事,都被資本制度弄壞了,使得大家不能安心戀愛和安心吃飯,所以需要革命”:作者還借浪漫的自然景物來烘托這種情緒:越是流亡的人意志稍有低沉的時刻,越是男女兩人顯得兒女情長的時候,小説就越發撇開牧歌情調,而表現出壯闊的意境。如沈之菲被關在拘留所一夜無眠,早晨驀地見到朝陽的壯美,還有沈之菲在湄南河激流單人獨木劃舟闖灘的力的較量,以及在香港海灣望見夕陽的宏麗,感到的都是“有生命的,白南的,歡樂的浪花”那樣的景物,都暗示出革命者在失敗中仍然義無反顧撲向光明的氣象,這樣就給洪靈菲的小説,在失敗氛圍難免帶來的悽婉情調上蒙了一層剛健、壯麗的色澤。 [2] 

流亡作品影響

《流亡》出版後,便即流行。該小説1928年4月初版,同年9月二版,次年三版,在當時算比較暢銷的著作。 [2] 

流亡作者簡介

洪靈菲(1902—1934),原名洪倫修,筆名林曼青,廣東潮安人。1922年,考入廣東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中國國民黨中央海外部工作,擔任《海外週刊》編輯。大革命失敗後,被迫流亡新加坡、泰國。1927年冬,回到上海,組織成立革命文學團體“我們社”,主編出版《我們》月刊。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當選為常務委員。1931年9月,擔任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共黨團書記。1933年,調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秘書處工作;7月被捕,解到南京。1934年夏,犧牲於雨花台。 [5] 
參考資料
  • 1.    許覺民 甘粹主編.中國長篇小説辭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05月第1版:305
  • 2.    吳福輝著.石齋語痕: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12:138-140
  • 3.    劉海剛.一部青春的筆記:重讀洪靈菲的《流亡》[J].新餘高專學報,2010,(第2期).
  • 4.    朱林寶,石洪印主編.中外文學人物形象辭典: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729
  • 5.    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編.雨花英烈家書:南京出版社,2016.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