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門鱅魚

鎖定
洪門鱅魚,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洪門鱅魚”頭大身體修長,體態均勻、側扁,體表色澤鮮明,鱗片緊密,黏液透明;體側上部黑色,散面深色斑點;腹部較狹窄,呈銀白色;鰓絲清晰、較長;口大,下唇內側有黑色斑塊;眼球飽滿,角膜透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南城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温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空氣新鮮,無霜期長,具有多種作物生長髮育良好的氣候條件 [1]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洪門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洪門鱅魚
產地名稱
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品質特點
體態均勻、側扁
批准文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1699號
批准時間
2011年12月20日

洪門鱅魚產品特點

洪門鱅魚品質特性

“洪門鱅魚”頭大身體修長,體態均勻、側扁,體表色澤鮮明,鱗片緊密,黏液透明;體側上部黑色,散面深色斑點;腹部較狹窄,呈銀白色;鰓絲清晰、較長;口大,下唇內側有黑色斑塊;眼球飽滿,角膜透明;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1] 

洪門鱅魚營養價值

“洪門鱅魚”營養豐富,含蛋白質高、粗脂肪、脂肪酸、維生素C和人體所需的鈣、鋅、鐵、鎂、磷等礦物質微量元素 [1] 
項目參數
指標
蛋白質%
16.8—19.6
粗脂肪
1.52—1.68
鈣 毫克/千克
127—138
磷 克/千克
1.32—2.01
鐵 毫克/千克
6.27—7.89
鋅 毫克/千克
5.12—6.41
鎂 毫克/千克
223—225
維生素C 毫克/100克
3.86—4.68
軟脂酸
10.5—11.2
硬脂酸
4.01—5.1
油酸
21.3—24.3
亞油酸
5.10—5.46
亞麻酸
6.25—8.35

洪門鱅魚產地環境

洪門鱅魚土壤地貌

南城縣山形地貌水質很好,土壤疏鬆透氣,有機質含量為1%,含氮0.01%左右,土壤pH值在6.9—7.2之間,適合洪門鱅魚養殖生長土質環境 [1] 

洪門鱅魚水文情況

南城縣內有盱江、黎河、蘆河三條主要河流和18條支流以及56條小溪,形成天然水溪,水庫星羅棋佈,江西四大水庫其中有兩大水庫洪門水庫和廖坊水庫位於南城境內。全縣已開發水資源總量約14.9億立米,其中洪門水庫[大一型]13.5億立方米,庫區水質澄清晶瑩,清澈見底,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0006千克,能見度9—12米,屬國家一級水體,不經任何處理即達飲用水標準,據相關部門化驗測量,洪門水庫水pH值為7.1—7.4為弱減性,溶解氧在6毫克/1立方米以上,且污染物質含量極少,此庫山清水秀,被稱天然醉仙湖,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量佔全縣水資源總量的22.5%。本縣地表水源豐富,生態條件良好,境內沒有重大的工業項目和污染企業,水質保持良好,為洪門鱅魚特色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1] 

洪門鱅魚氣候情況

南城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温和,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空氣新鮮,無霜期長,具有多種作物生長髮育良好的氣候條件。本區域內平均年降雨量為1700毫米,平均降雨日為165天左右,其中春、夏季降水量多,秋季減少,冬季最少。南城縣年平均氣温為17.5—18.3℃。南北差異不到1度,全年無霜期為277天左右。本縣光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06.7小時,日照充足,有利於洪門鱅魚天然養殖生長 [1]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歷史淵源

據《南城縣誌》記載,洪門鱅魚養殖始於唐代,據宋代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別集》中記載:“江州等處水濱,產魚苗,地主至於夏皆取之出售,以此為利,販子輳集,多至建昌硝石,次之福建、衢婺……”江州即今九江,九江多數魚苗經數百里販運至建昌硝石銷售,足見遠在宋代養魚業已相當發達。
據傳説明崇禎五年(1632年)秋天,徐霞客遊覽硝石醉仙岩時,因受風寒,胃寒體弱,吃了鱅魚頭燉湯後,胃暖精神振,稱洪門鱅魚可謂世上名魚 [3]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生產情況

2011年,洪門鱅魚保護規模506.6公頃,年產量為8860噸 [1]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洪門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地理標誌

洪門鱅魚地域保護範圍

洪門鱅魚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境內,位於武夷山西翼地帶,地理座標為東經116°24′—116°57′,北緯27°18′—27°47′之間,具體地域範圍是:建昌鎮、上唐鎮、洪門鎮、龍湖鎮、徐家鄉等5個鄉(鎮) [1] 

洪門鱅魚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洪門鱅魚 洪門鱅魚
(1)產地選擇:洪門鱅魚生產基地主要選擇在洪門水庫及其河流、溪流中,其天然餌料豐富,大氣、水質無污染,適合洪門鱅魚的生長,交通方便。
(2)魚種選擇:魚種都是來自自然野生,上半年是洪門水庫及黎河、龍湖河支流休魚繁育時期,也是洪水上漲季節,我們採用自然納苗的方式把支河的天然野生魚苗引進庫區進行養殖管理,自然條件引進的洪門鱅魚是生產發展有機產品的最佳資源。
(3)生產管理:洪門鱅魚是採取天然養殖,人放天養,不投飲料,不用魚藥,洪門鱅魚攝吸的是天然餌料——浮游動物,自然生長,日常管理上,經常檢測水質,防止水源污染,保證水質適應洪門鱅魚的快速生長。
(4)收穫:主要採用袋網,自然誘洪門鱅魚進網捕獲,捕撈量應保證不超過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生產量。上半年採用一般性捕撈,用袋網在小面積的範圍內進行捕大留小的方式捕撈各種成魚,9—10月用袋網大面積捕撈,捕大留小,確保能夠達到資源可持續性生產利用。
(5)生產記錄及產後處理要求:認真記錄生產情況,活鮮魚類的專業運輸船舶分類進行短距離水路運輸。合作社統一使用配有降温、增氧設備的專業運輸車輛分類進行公路運輸,在運輸過程中應注意水質、濕度、溶解氧、天氣、密度和產品的分類,同時對運輸設備進行全面消毒、清洗,確保產品達到有機產品質量標準。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洪門鱅魚產品質量符合GB/T 19630.1/3/4《有機產品》標準 [1] 

洪門鱅魚專用標誌使用

(1)包裝:所用包裝材料為塑料袋、瓦輪紙盒,紙盒大小可據出口或購貨商要求而定,衞生標準達到食品級標準。
(2)標識:標誌使用人江西省南城縣洪門鎮硝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洪門鱅魚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本縣地域範圍內的洪門鱅魚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洪門鱅魚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
(3)洪門鱅魚的分級、貯藏、運輸等,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