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曉瑜

鎖定
洪曉瑜,男,1961年生於福建省南安市蓬華鎮,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佘山VLBI觀測基地首席科學家。 [1-2] 
中文名
洪曉瑜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南安
出生日期
1961年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學士)
北京大學(碩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博士)
性    別
職    稱
研究員

洪曉瑜人物經歷

洪曉瑜教育背景

1978-09--1982-07 廈門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專業 學士
1987-09--1990-07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天體物理 碩士
1990-09--1993-09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體物理 博士 [2] 

洪曉瑜工作經歷

1982-08~1987-08,重慶長江輪船公司教育處, 教師
1993-10~1995-08,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助理研究員
1995-08~1999-02,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副研究員
1999-08~現在,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研究員 [2] 
2003-03~2005-06,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副台長
2005-06~2007-09,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常務副台長(主持工作)
2007-09~2017-12,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台長 [4] 

洪曉瑜社會兼職

2014-10-10-2018-05-10,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天文委員會, 委員 [2] 

洪曉瑜研究方向

從事射電天文研究,主要利用VLBI技術研究活動星系和的緻密結構。通過多波段VLBI觀測,研究活動噴流星系核噴流結構和偏振的變化,進而研究噴流的自行、活動星系核爆發和磁場變化的聯繫、以及其輻射特性等。結合其他射電綜合孔徑(如VLA和MEILIN)的觀測研究,從形態上研究活動星系和在不同長度上的噴流結構,探討活動星系核的射電噴流準直性。目前特別關注具有高能r-ray輻射的活動星系核的射電輻射特性,在釐米波段(1.6、5、15GHz等)和毫米波(43和86GHz)進行高分辨率的VLBI觀測,研究其緻密結構及其變化特性。 [2] 

洪曉瑜主要成就

在中俄合作火星探測螢火1號VLBI測軌工作中,洪曉瑜任VLBI測軌分系統總指揮。在“嫦娥”系列繞月探測工程中,洪曉瑜任VLBI測軌分系統的總指揮,負責VLBI測軌工作並獲得國家繞月探測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稱號和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3] 

洪曉瑜負責工程

1、繞月探測工程VLBI測軌工作,任VLBI測軌分系統的總指揮;
2、中俄合作火星探測螢火1號VLBI測軌工作,任VLBI測軌分系統總指揮。
3、院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VLBI數字基帶轉換器(DBBC)》
4、中國VLBI網,任VLBI協調組組長,負責VLBI網的發展和運行。
5、兼佘山VLBI觀測基地首席科學家。 [1] 

洪曉瑜科研項目

( 1 ) 低頻射電干涉技術,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09-07--2013-07
( 2 ) 探月工程二期VLBI測軌,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08-07--2016-07
( 3 ) SKA前期數據處理系統建設和相關科學預研,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18-07--2023-06 [2] 

洪曉瑜所獲榮譽

(1) 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系統, 特等獎, 省級, 2018
(2) 嫦娥三號和玉兔軟着陸的VLBI實時精密測定軌和月面定位, 一等獎, 省級, 2014
(3) 繞月探測工程, 特等獎, 部委級, 2008
(4) 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用於嫦娥一號探月衞星精密測軌, 一等獎, 省級, 2008
(5) 繞月探測工程, 特等獎, 國家級, 2008
(6) 繞月探測VLBI測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國家級, 2007 [2] 

洪曉瑜代表論文

(1) Parsec-scale properties of eight Fanaroff–Riley type 0 radio galax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21, 第 4 作者
(2) Compact Bright Radio-loud AGNs. III.A Large VLBA Survey at 43 GHz,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2020, 第 4 作者
(3) 利用默奇森大視場陣列旁瓣探尋北天脈衝星, Search and detection of northern pulsars in the side lobes of the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20, 第 4 作者
(4) The Jet of FSRQ PKS 1229-02 and its Misidentification as a γ-ray AGN, RAA, 2019, 第 2 作者
(5) Features of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in the, Galaxies, 2019, 第 2 作者
(6) Imaging and Variability Studies of CTA 102 during the 2016 January γ-ray Flar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8, 第 4 作者
(7) Parsec-scale Radio Structure of 14 Fanaroff–Riley Type 0 Radio Galax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8, 其他(合作組作者)
(8) The Most Compact Bright Radio-loud AGN -- II. VLBA Observations of Ten Sources at 43 and 86~GHz, ApJS, 2018, 第 3 作者
(9) VLBA 24 and 43 GHz observations of massive binary black hole candidate PKS 1155 + 251, MNRAS, 2017, 第 7 作者
(10) VLBI observations of four radio quasars at 4: blazars or not?, MNRAS, 2017, 第 7 作者
(11) Four Dual AGN Candidates Observed with the VLBA, ApJ, 2016, 第 6 作者
(12) TMRT Observations of Carbon-chain Molecules in Serpens South 1a, ApJ, 2016, 第 10 作者
(13) VLBI observations of the radio quasar J2228+0110 at z = 5.95 and other field sources in multiple-phase-centre mode, A&A, 2014, 第 5 作者
(14) Erratum: Periodic radio variabilities in NRAO 530: a jet-disc connection?, MNRAS, 2014, 第 5 作者
(15) Periodic radio variabilities in NRAO 530: a jet-disc connection?, MNRAS, 2013, 第 5 作者
(16) The radio structure of 3C 316, a galaxy with double-peaked narrow optical emission lines, MNRAS, 2013, 第 9 作者
(17)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View Methods for High-precision Astrometric Space VLBI at Low Frequencies, AJ, 2013, 第 5 作者
(18) Radio structure of the blazar 1156 + 295 with sub-pc resolution, A and A, 2011, 第 2 作者
(19) Kinematics of the parsec-scale radio jet in 3C 48, MNRAS, 2010, 第 2 作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