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思

鎖定
洪思(?~1704年),字阿士,號石秋。明末清初福建龍溪縣(今屬龍海市)人。
中文名
洪思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704年
出生地
福建龍溪縣

洪思個人介紹

父名榜,字尊先,是黃道周門生。洪思年方13歲,隨父到道周家門拜訪,舉止嚴肅恭敬,受到道周器重。道周出山,洪思稍長,就到鄴山講堂聽講,被選參加扣擊鐘磬,並在此涉獵羣書。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黃道周殉國江寧(南京)。此後,洪榜、洪思都避世隱居深林。洪思逃於敬身山(俗名苦竹山,在今華安縣高安鄉),與妻戴和、子民貞同住荒山,不入城鎮。日常家無鬥米,一遇荒年,連日斷炊。洪思不以生活困苦為慮,日以詩歌自娛。該山山下有邱氏祠堂,至今存有洪思手書聯語,聯雲:“祖宗識遠,知此青山獨可家;詩禮思深,宜其後世多佳士。”洪思與相國楊聯芳之子楊履圜相友善,每次聚首念舊,常同舟過江東,登鄴山,憑弔諸翁石,兩人相持痛哭。不久,履圜被門客宋琳出賣,不屈而死,洪思獨遊無伴,更為傷感。到時局較為平靜時,洪思偶爾也到鄴山講學,每與諸生談論國運興衰,噓唏不已,顯現憂國憂民之意念。一日,洪思對知友鄭亦鄒説,看來複明之夢,終於無成了。

洪思主要成就

洪思之師黃道周遺著,兵火後散失,十存僅二三。洪思忍辱負重,奔走於道周舊友廬舍收輯遺書,花費近50年時間,收集到大部分,終成《黃漳浦全集》50卷。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八月,洪思以小恙死於收文的旅次。他的門生將其遺體葬於紫雲山麓,祠於其先師文明廟的左廡。洪思遺著有《敬身錄》8卷,《孔子譜》2卷,《朱子譜》2卷,《文刪》8卷,《月史》、《歲史》各4卷,《山居帖》1卷,又作《洪圖六經》,共842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