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山鄉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轄原洪山鄉(已撤銷))

鎖定
洪山鄉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所轄鎮,地處縣境西部。境內巍峨的王壽山與山下棉花灘水電站水庫——“龍湖”交相輝映,為一大自然景觀,成為旅遊熱線景點。名勝古蹟有祥光寺、棋盤石、半天爐、真武殿等。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3952公頃,常住人口7995人 [1] 
2021年5月,撤銷永定區洪山鄉,設立永定區洪山鎮 [4] 
中文名
洪山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
地理位置
永定區西部
面    積
13952 公頃
政府駐地
田梓村
電話區號
0597
郵政區碼
364119
人口數量
7995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閩F

洪山鄉鄉鎮概況

區域地圖 區域地圖
地處永定區 [2]  西部,北接上杭縣下都鄉,西鄰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南連峯市鎮,東跨龍湖與仙師鄉毗鄰,是閩粵兩省和永、杭兩縣交界的邊境鄉鎮。面積 117.6 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田梓村,距縣城 62 公里。 2000 年 , 全鄉轄 10 個村民委員會, 85 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 2 個。 2000 年,全鄉有 2546 户 9602 人,屬漢族,講客家方言。

洪山鄉歷史沿革

明、清時隸屬上杭縣,設來蘇裏。民國 25 年後屬峯市特種區。 1940 年劃歸永定縣管轄。 1949 年,屬第一區(峯市區)。 1957 年撤區改鄉。 1958 年再次與峯市合併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61 年分社時稱洪山人民公社。 1984 年後複稱洪山鄉。
2021年5月24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龍巖市永定區和連城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閩政文〔2021〕178號)同意撤銷永定區洪山鄉,設立永定區洪山鎮。 [4] 

洪山鄉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3] 
總人口
9565
5153
4412
家庭户户數
2440
家庭户總人口(總)
8723
家庭户男
4435
家庭户女
4288
0-14歲(總)
2308
0-14歲男
1197
0-14歲女
1111
15-64歲(總)
6486
15-64歲男
3634
15-64歲女
2852
65歲及以上(總)
771
65歲及以上男
322
65歲及以上女
44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436
2017年,常住人口7995人 [1] 

洪山鄉自然資源

物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林區和 696# 紅色花崗岩礦區。 2000 年,林木蓄積量 23.1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76%, 花崗岩儲量 4.5 億立方米。

洪山鄉基礎設施

1988 年以來,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積極鼓勵社會各界捐資辦學,洪山中學和各小學的辦學條件有很大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2000 年,全鄉有初級中學 1 所,在校中學生 621 人。小學 4 所,在校小學生 1143 人。幼兒班 5 個。適齡兒童入學率達 100% 。全鄉已通過省“兩基”和“六督”檢查驗收。 1994 年興建洪山街有線電視站,可同時收看 12 套衞視節目,廣播電視覆蓋率達 100% ;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全鄉固定電話 900 多部,移動電話 800 多部。醫療機構有洪山衞生院,通過市農村一級甲等衞生院驗收,有醫務人員 13 人,病牀 15 張。金融機構有洪山農村信用合作社。

洪山鄉經濟發展

交通便利,由棉花灘水電站環庫公路接省道撫石線(撫市—石市)到永定區 62 公里;經洪都公路(洪山—下都) 16 公里可通上杭;通過洪松公路(洪山—松源)到梅州市梅縣區 79 公里。此外,還可以通過龍湖水上交通到上杭縣城和本縣仙師鄉、峯市鎮。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2000 年,全鄉擁有機動車 100 多輛,其中:私人汽車 80 輛,拖拉機 38 輛。農用車 20 輛。私人船舶 30 多艘。
1988~2000 年,該鄉提出“發展田頭、開發山頭、挖掘石頭、搞活街頭”經濟發展戰略。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成為永定區後來居上的邊遠鄉(鎮)之一。 2000 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 12327 萬元,比 1988 年 1105 萬元增長 10 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3677 萬元,比 1988 年 462 萬元增長 6.96 倍;工業總產值 4711 萬元,比 1988 年 70 萬元增長 66 倍;年財政收入 296 萬元,比 1988 年的 33 萬元增長 7.9 倍;農民人均純收入 3085 元,比 1988 年 405 元增長 6.6 倍。
1988 年以來,該鄉把穩定農業和農村工作作為奔小康的戰略措施來抓,通過調整大田種植結構,發展養殖業,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鼓勵農民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湧現了尚逕村、樟羅村年生豬出欄 1000 多頭,種果 300 多畝的一批專業示範户。林業方面,堅持了“封、管、造”並舉的方針,全鄉 5600 餘畝的封山育林區基本實現“五無”。 2000 年,森林覆蓋率為 76% ,比 1988 年增長 2 個百分點;耕地面積 9170 畝,比 1988 年減少 5927 畝(棉花灘水電站水庫淹沒),減幅達 39% ,但糧食總產達 7084 噸,比 1988 年增加 1206 噸,增長 20.5% ;生豬出欄 9518 頭,比 1988 年增長 1.8 倍,存欄 4429 頭,比 1988 年增長 8.3 倍;肉類總產量 819 噸,比 1988 年增長 1.15 倍。
該鄉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988 年以來,紅色花崗岩開發的迅猛發展,外來投資辦廠和前來洽談生意的客商驟增。至 2000 年,全鄉共有采石場 70 多個,年產方料 2.5 萬立方米。境內石板材加工廠 21 家, 94 條生產線,年產板材 80 多萬平方米,產值 4500 萬元以上。從而帶動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食雜、日用、住宿、飲食、美容、修理、營運等門類齊全的個私企業和木、石製品市場。同時,堅持開發與環境保護並舉,加大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力度,每年都籌集資金清理河牀和砌築擋護牆。

洪山鄉集鎮建設

1988 年,鄉黨委、政府籌集資金 170 多萬元,先後開發新興街、湯子街、上陳街和上陳商住小區、陳井塘工業小區。此後,又投入 40 萬元新建集鎮市場,改造洪山橋,成立城管監察中隊加強市鎮管理。 1997 年元旦開通程控電話, 1998 年開通移動通訊業務,電話實現村村通。 1999 年興建洪山自來水廠,日供水量達 2000 噸。還籌集資金 380 多萬元,興建 35 千伏變電所和輸電線路。鎮區主要街道均鋪設水泥路面,鄉政府新辦公大樓投入使用。集鎮市容市貌煥然一新,鎮區面積由 1988 年的不足 0.5 平方公里擴大到 1.5 平方公里。

洪山鄉移民工作

洪山是國家重點工程棉花灘水電站建設的主要移民鄉(鎮)之一。電站水庫淹沒該鄉土地 1.63 萬畝,其中耕地 5795 畝。 1988 年,全鄉原有行政村 13 個,移民調整後為 9 個。庫區移民工作從 1998 年 12 月開始, 2000 年 10 月 30 日全部結束。涉及移民有 9 個行政村, 928 户 ,3769 人。其中,河東、河西、逕裏、石圳、西聯(部分)遷高陂鎮馬屋背,稱富園新村;五坑遷金砂鄉楓樹排,仍稱五坑村;碩傑遷西溪鄉樟樹墩,仍稱碩傑村;另有一部分自行擇地和投親靠友安置,其餘在洪山鄉的陳井塘、湯子裏、老圩崗和上陳開發區安置。安置後,田梓、中村、西聯保持其行政村建制不變。河西、逕裏、石圳、河東仍在本鄉安置的組建為樟羅村,碩傑、五坑在本鄉安置的組建撫石村,原行政村建制撤銷。 2000 年,市政府授予洪山鄉“移民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洪山鄉旅遊資源

境內巍峨矗立的王壽山和山下棉花灘水電站水庫——龍湖相輝映,為一大自然景觀,已成為熱線旅遊景點。古蹟有祥光寺、棋盤石、半天爐,真武殿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