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螈

鎖定
洞螈是有尾目洞螈科洞螈屬兩棲動物。 [3]  頭狹小,頭骨多軟骨質;吻鈍,無眼瞼,眼退化,隱於皮下,但感光靈敏; [4]  圓形鼻;細長的身體呈白色、淺灰色、粉紅色或奶黃色,幼體身上有黑斑;粉紅色、較大的似羽毛狀的外腮;細小的退化肢。 [5]  在動物園中,壽命可達70年。 [6] 
洞螈主要分佈於歐洲東南部,意大利北部至黑山的亞得里亞海海岸。棲息於石灰岩山體中的洞穴、地下湖、溪流中。 [5]  一生都生活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裏,常有規律地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氣,偶爾上陸活動和覓食。 [7]  以甲殼類等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 [5]  7齡性成熟。多為卵生,有時卵胎生。有護卵習性,孵卵期約3個月, [4]  產卵12—70枚。 [5] 
洞螈因生存環境被污染,數量下降。 [8]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易危(VU)物種。 [9] 
別    名
盲螈
中文學名
洞螈
二名法
Proteus anguinus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兩棲綱 Amphibia
亞    綱
滑體亞綱 Lissamphibia
有尾目 Caudata
洞螈科 Proteidae
洞螈屬 Proteus
洞螈 P. anguinus
分佈區域
斯洛文尼亞,黑山;地下溪流和湖泊的石灰石洞中。
命名人、時間
Laurenti, 1768
IUCN保護級別
VU

洞螈基本介紹

洞螈產於喀爾巴阡山脈,成體長約30釐米,白色,鰓鮮紅,眼隱於皮下,幼體時明顯可見。雖無視力,卻能捕食小蟲,長時間不進食亦可存活。 [1] 

洞螈物種學史

1768年,奧地利醫生和自然科學家洛朗發現了洞螈,當時為它起名為“普羅透斯”,是希臘神話中一個年老又執拗的海神的名字。
自19世紀開始,歐洲的研究機構就開始研究洞螈。在不同的洞穴中放置洞螈,來測定微小的環境差異對其的影響。大多數的放置點均宣告成功,在那些既有雄體又有雌體的地方,種羣更為穩定。
在20世紀,斯洛文尼亞政府送給世界上的一些公共機構活洞螈,但是隻輸出雄體,防止繁殖。

洞螈外形特徵

洞螈身長不到30釐米,但也有部分個體的長度可以達到40釐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細小。有發達的外鰓3對和鰓孔2對,羽狀鰓為紅色。頭狹小,頭骨多軟骨質。吻鈍、無眼瞼、眼退化、隱於皮下,但感光靈敏。終生底棲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時常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氣。在光照下膚色可變成黑色,回暗洞後膚色又恢復原狀。

洞螈生活習性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1張)
據説洞螈能活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證實。因為在自然環境中對洞螈進行考察非常困難。洞螈能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活6年,這與洞穴內水的低温和其機體的低代謝狀態有關。洞螈通過腮呼吸,其腮位於頭後、身體外側,兩側均有,顏色透明,看起來微帶紅色,因為裏面有血液在流動。
其是一種兩棲動物,在地上用肺呼吸,發現於歐洲一些陰暗的洞穴裏。過去,人們把它們誤認做是龍的幼仔。儘管它們不能看見東西,但是它們可以通過身上的感受器來感受化學與電信號,來獵捕一些無脊椎動物。由於經常生活在水裏,洞螈的皮膚特別柔軟蒼白,因此它們還有個別名,即“人魚”。
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們沒有眼睛,皮膚中沒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線的地方,它們將擁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膚,但是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視神經,所以雖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

洞螈繁殖方式

洞螈多為卵生,有時卵胎生,卵分散貼附於石下。親螈有護卵習性,孵卵期約為3個月。在幼體階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鰭褶,發育為成體時,其他結構無改變,為永久性童體型。

洞螈亞種分化

洞螈還有一個亞種,叫黑洞螈。黑洞螈有眼睛,並且它們的皮膚含有色素,因此沒有洞螈那樣顯得神奇。

洞螈形象真偽

當時流傳的幾張PS過的洞螈圖片之一 當時流傳的幾張PS過的洞螈圖片之一
鳳凰科技曾於2013年11月5日 刊登了一篇名為“崑崙山古洞驚現真龍 是真是假?” [2]  的新聞,並一度在各大貼吧論壇引起轟動,但後來一些網友發現所謂的“崑崙山真龍”居然只是由一張洞螈的圖片PS而來,並對其進行闢謠,使得轟動一時的”崑崙山真龍“才慢慢淡下去。
參考資料
  • 1.    [英]艾倫·艾薩克斯 主編;郭建中,江昭明,毛華奮等 譯.麥克米倫百科全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第864頁
  • 2.    崑崙山古洞驚現真龍,是真是假  .鳳凰網科技.2013-11-05[引用日期2013-12-17]
  • 3.    (美)邁克爾·赫斯特,(荷)傑莫·努德曼,地球上最奇怪的動物,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11,第70
  • 4.    鄭芳主編,動物搜索,遠方出版社,2005.01,第47頁
  • 5.    (英)哈里斯著,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12,第40頁
  • 6.    宋斯偉,李東哲主編,野生動物圖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2,第146頁
  • 7.    李曉麗主編,十萬個動物故事,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3.10,第534頁
  • 8.    (英)哈里斯著,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12,第41頁
  • 9.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RED LIST[引用日期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