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口墨晶石雕

鎖定
洞口墨晶石雕是中國古老的民間石雕藝術的一個重要品種。為湖南省獨具一格的傳統手工藝品。是以洞口特產墨晶石,又叫紫石,古稱楚石,為雪峯山區之特產,石質細膩,黝黑髮亮,黑色而脂潤,拋光以後格外晶瑩,所以又被人稱為“黑瑪瑙”。以濃黑為貴,有“晶石”或“晶玉”之稱。
中文名
洞口墨晶石雕
外文名
Hole ink crystal stone
簡    介
湖南省獨具一格的傳統手工藝品
詞    性
名詞
分    類
工藝品

洞口墨晶石雕簡介

始於清朝同治年間,早在300多年前,境內藝人用以雕刻印章、墨硯和小件玩具,俗稱“洞口墨晶石雕”。墨晶石雕造型生動,刀法洗煉,紋理奇妙;產品莊重古樸、渾厚典雅。陳於室內觀賞,猶如置身曠野;隨身攜帶嬉弄,似躍然手掌,因而被觀賞者和珍藏者譽為“洞口一絕”。
墨晶石雕
墨晶石雕(4張)
墨晶石雕湖南特產,墨晶石產在洞口縣一帶。石質細膩,有"墨玉"之稱。雕刻製品顯得莊重古樸,渾厚典雅。產品造型寫實中有誇張,雕刻刀法靈活多變,因而作品既似玉雕的晶瑩細膩,又不失石雕的粗獷豪放,獨具一格。產品種類繁多,過去生產的各種雕刻工藝品,有供欣賞的人物、走獸、花鳥、山水陳設品有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文案用品,有仿古文物器皿和各種小型玩具。和文案筆筒、筆架、硯台、壓尺、仿古文物器皿,還有小型玩具、印章、古鼎、獅虎、奔馬及活潑的小動物,其中以仿古文物和器皿及小動物最為有名,其出口作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等37個國家和地區。
墨晶石,亦名“墨玉”,又叫“紫石”、“楚石”,為雪峯山區之特產。由於它質地細膩,黑色而脂潤,拋光以後格外晶瑩,所以又被人稱為“黑瑪瑙”。洞口縣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這一傳統工藝的繼承和發展,組織民間雕刻藝人深入挖掘、不斷創新,先後創作了萬餘件雕刻新作品。
產品既似玉雕的晶瑩細膩,又不失石雕的粗獷豪放,陳設室內,雅俗共賞。這些藝術特色使墨金石雕明顯區別於其他石雕工藝品而獨樹一幟。 [1] 

洞口墨晶石雕製作歷史

洞口墨晶石雕,已有300年的製作歷史。

洞口墨晶石雕文化底藴

洞口墨晶石雕是中國古老的民間石雕藝術的一個重要品種。它雖然沒有玉石、瑪瑙石、水晶石等名貴石材水質般的明淨珍貴,但它温順的質地、細膩的石面、沒有燥硬膩澀的感覺,特別是經過上蠟打磨後所顯露出來的那種墨黑之中厚重的油質感,生動質樸,獨具一種藝術魅力。它歷史悠久,底藴深厚,是楚湘文化的重要遺存,對於研究古楚文化、楚地民俗、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於墨晶石礦藴藏量少,主要埋藏在濕潤的良田沃土之下,採礦相對較難;墨晶石自身材質缺陷,易損易碎,不便於長途寄運,存世的臧品極少。
洞口墨晶石雕是在農耕社會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民間藝術,是普通民眾的物質觀念和審美情趣的產物,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洞口墨晶石雕從雕刻印、章、符、信等使用為主演變發展為雕刻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神話歷史故事等觀賞品為主的工藝美術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研究中國民間雕刻技藝的重要內容。

洞口墨晶石雕瀕臨失傳

洞口雕刻工藝源於湖南民間,始於明代,清末民初達鼎盛時期,其工藝代代相傳,歷久不衰,遠近聞名。1952年建縣後,縣工藝廠隨即誕生,併成為縣財政的支柱產業,其主要工藝產品墨晶石雕和竹木雕刻大都出口歐美和東南亞等國,部分藝術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及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至90年代初,由於經營、管理不善等因素,工廠被迫解散,人才外流嚴重,集體工廠變為家庭作坊後,都因信息、資金等缺乏而難以形成產業。
由於墨晶石礦藴藏量少,主要埋藏在濕潤的良田沃土之下,採礦相對較難;墨晶石自身材質缺陷,易損易碎,不便於長途寄運,存世的臧品極少,而且收藏市場的價格一直比較低等等原因,使洞口墨晶石雕正在消失,特有的墨晶石雕工藝技術已瀕臨失傳,現在在洞口本地只有唐文泰74歲的老藝人還在苦苦堅守帶徒傳藝,帶了幾個徒弟,況且不能維持正常生活,都已半途而廢,已從事其它工作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