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洛陽理工學院下設的二級學院。
學院前身是1958年7月成立的洛陽建築材料工業學校硅酸鹽工藝專業科,歷經多次更名與變遷,2008年4月材料工程系改名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14年11月學校調整學科專業佈局,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劃入新組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實驗室面積近8000平方米,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4000萬元,其中大型儀器設備總值3000餘萬元;設有5個教學系,開設本科專業6個;有在校生2029餘人,專任教師102人。 [1]  [3] 
中文名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創辦時間
1958年7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洛陽理工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姚紅梁
院長:王玉江
本科專業
6個
院系設置
5個教學系
地    址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王城大道90號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歷史

1958年7月,學院的前身硅酸鹽工藝專業科建立。
1961年5月,建築工程部決定學校停辦保點,教學活動中斷。
1963年4月,建築工程部決定學校復改為洛陽建築材料工業學校,硅酸鹽工藝專業隨之恢復招生。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再次停辦。
1975年8月2日,河南省革委會批准恢復洛陽玻璃廠半工半讀學校,校名改為河南建築材料工業學校,在河南建材系統內招生。
1980年,硅酸鹽工藝專業面向全國招生。
1985年2月,在硅酸鹽工藝專業科的基礎上組建無機材料系,設水泥和玻璃工藝兩個專業。
1992年2月,無機材料系更名為材料工程系,設硅酸鹽工藝專業(下設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四個專業方向)。
2007年3月,學校升格為洛陽理工學院。
2008年4月,材料工程系改名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2014年11月,學校調整學科專業佈局,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劃入新組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3月,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 [1]  開設本科專業6個。 [3] 
教學系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系
材料物理系
金屬材料工程系
/
參考資料: [1] 
本科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物理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
參考資料: [3]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專任教師102人,其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材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河南省科技創新傑出人才、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獎網評專家1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8人,河南省高等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3]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鋭 [22] 
教育部材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張鋭 [22]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張鋭 [22] 
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張鋭 [22] 
國家自然科學獎網評專家:張鋭 [22] 
河南省科技創新傑出人才:張鋭 [22]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王玉江、廖桂華、趙軍偉、石冬梅 [22]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王玉江、閔志宇、趙軍偉、石冬梅 [22] 
河南省高等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3]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河南省重點學科1個。 [3] 
河南省重點學科:材料學 [3]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有河南省一流專業2個、河南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與“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2個,有實驗中心6個、校內實習實訓中心(基地)3個、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建有省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2門。 [3] 
2022年6月,學院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 [7] 
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7] 
河南省一流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河南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與“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水泥生產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3] 
河南省一流課程:《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材料成型自動控制基礎》 [20] 
河南省在線開放課程
課程名稱
主持人
備註
《材料科學基礎》
林海燕
成人高等教育在線開放課程
《材料科學基礎》
賈利曉
本科高等學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參考資料: [6]  [21] 
  • 學科競賽
截至2022年3月,學院學生在“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或其他學科競賽中獲得各級各類獎項60餘項,包括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全國 “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競賽三等獎等。 [3]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研究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擁有5個省級科研平台。 [3] 
省級科研平台:固體廢棄物開發利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河南省水泥及混凝土製品生產力促進中心 [5]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學院教師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2項,重點項目1項,省級項目38項;近三年來,學院教師取得科研成果48項,發表科研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等收錄130餘篇;取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0餘項。 [3] 
國家級重點項目
項目名稱
負責人
直接費用
研究週期
獲批時間
規模化微波製備高性能陶瓷一體加熱空間熱場調控機制研究
張鋭
260萬元
4年
2021年
參考資料: [3]  [8] 
2021年論文著作(部分)
論文(著作)名稱
作者
刊物名稱
出版時間
備註
Stabilizing voltage and prolonged cycling life of Li-rich Mn-based oxides through spinel―lithium ion pump‖heteroepitaxial coating strategy
李繼利
Scripta Materialia
2021年11月
國外學術刊物SCI收錄
親水型功能化石墨烯的分散性及其對水泥基複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餘東昇
2021年1月
EI收錄
Er3+/Ho3+摻雜碲酸鹽玻璃光譜性能和能量傳遞研究
趙營剛等
2021年10月
中文核心
光催化淨化功能石膏的製備技術研究
茹曉紅
2021年1月
中文核心
應用型本科教師掛職鍛鍊探索
張慧勇
2021年3月
一般期刊
參考資料: [9] 
專利(部分)
專利名稱
完成人員
成果水平
一種壓電聚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劉少兵
發明專利
一種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共聚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及其製備方法
胡驥
發明專利
一種蘋果採摘機器人
李豪
實用新型
一種用於電鍍夾具的快速除水乾燥裝置
胡鵬飛
實用新型
水泥生產中控操作
林海燕
軟件著作權
一種聚合物擠出發泡模具
閔志宇
發明專利
參考資料: [9] 
科研成果獲獎(部分)
成果名稱
完成人員
任務來源
成果水平
鑑定單位
5G芯片及高端裝備用銅基新材料製備加工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
安俊超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自然科學論文獎
閔志宇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協
一等獎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協
河南省自然科學論文獎
沈俊芳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協
一等獎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協
參考資料: [9]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交流

2021年4月,學院邀請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克勇作題為《生物質基生物醫用材料》的學術報告; [18]  5月,學院邀請洛陽智達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柴中良作題為《石油化工行業和化工新材料》的學術報告; [17]  6月,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姜治偉做題目為《交聯PVC結構泡沫的結構和性能研究及產業化技術》的學術報告。 [16]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2021年5月,學院與洛陽恆源隧物資有限公司(原中鐵隧道集團洛陽建材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11]  10月20日,與平頂山市騰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10]  11月18日,與常州巨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共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基地。 [12] 
合作交流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採用同心圓設計,整體顏色為白色和深藍色,外圓上半部分寫有學院大寫英文院名“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下半部分寫有中文院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內部為上下排列的“材料”二字的漢語拼音首字母“C”“L”組成的圖案。 [3] 
  • 文化活動
2021年6月,學院開展“大手牽小手,點亮求知夢”參觀交流活動; [15]  11月,學院於王城校區FS602舉辦十佳歌手決賽。 [19]  2022年3月6日,學院組織開展了“感受田園風光、享受採摘樂趣”活動; [14]  6月,學院舉辦廉政文化書法大賽活動。 [13] 

洛陽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丁晨
副院長
趙軍偉、餘東昇、安俊超
參考資料: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