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洗馬林玉皇閣

鎖定
洗馬林玉皇閣因藏有半部佛經,故又稱藏經閣。 [2]  坐落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洗馬林鎮洗馬林村,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 [7]  [一説始建於明宣德十年(1435年)] [4]  ,佔地面積為462.5平方米。 [7] 
洗馬林玉皇閣坐北朝南 [7]  ,為方柱梯形結構,高20餘米,由台基和殿閣兩部分組成,殿閣為二層大殿。洗馬林玉皇閣閣樓頂部集中中國古建築藝術的精華,有斗拱、飛檐、獸脊,檐角各系風鈴,顯示了閣樓建築造型雄宏,高大美觀,氣勢森嚴的藝術特點。 [2]  [5]  作為明代樓閣古建築,洗馬林玉皇閣為河北省現存明代城堡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為研究明代長城軍堡及地方社會、經濟及宣教文化的發展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 [6] 
2006年5月25日,洗馬林玉皇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洗馬林玉皇閣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去洗馬林鎮洗馬林村
所處時代
明代 [1] 
佔地面積
462.5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別    名
藏經閣
編    號
6-0349-3-052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洗馬林玉皇閣歷史沿革

洗馬林玉皇閣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 [7] 
清咸豐八年(1858年),曾重修。 [7] 
清咸豐十年(1860年),一場大火焚之殆盡(火因不詳)只剩下一座光秀禿的基台。 [9]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由洗馬林村人李馨、李俊等20餘人經辦主持,在四鄰八鄉募捐了一大筆款項,於這年森暖花開之日,約集本地工匠,開始動工重建。 [9] 
1982年,政府對洗馬林玉皇閣進行了一次重修。 [2] 
1993年,政府撥款1.5萬元,對玉皇閣的修補與佛經的保管進行了投資。 [3] 
2017年,洗馬林玉皇閣搶救性保護工程開始全面施工,年底玉皇閣主體修復工程完工。 [6] 

洗馬林玉皇閣建築格局

洗馬林玉皇閣結構

洗馬林玉皇閣為方柱梯形結構, [5]  建於—磚砌墩台之上,閣前有鍾、鼓二樓。建築為歇山布瓦頂,三層樓閣式,高12米、面闊、進深各三間,周圍加一步廊,二層檐下施三踩斗拱。玉皇閣建築為方柱梯形結構,由基台和殿閣兩部分組成,台基約1米高,邊長20米,高7米,石條砌底,石條上全部是城磚,採用白灰勾縫,基台總高為7米,建築面積為462.5平米。 [4] 
洗馬林玉皇閣 洗馬林玉皇閣
閣前樹有四幢石碑,碑前建有木質牌坊一座,牌坊東西配有禪房。 [5] 

洗馬林玉皇閣特點

洗馬林玉皇閣閣頂集中古代傳統藝術精華,斗拱、飛檐、獸脊造型精美,檐角各系風鈴, [5]  顯示了閣樓建築造型雄宏,高大美觀,氣勢森嚴的藝術特點。 [2] 

洗馬林玉皇閣主要建築

綜述
洗馬林玉皇閣,包括基台和殿閣兩部分,從地面到閣頂,高20多米,拔地聳天,頗有氣勢。 [9] 
基台
基台部分:由一邊長為20米的方台和以南邊為下底前伸五米,並向中間收縮成上底為七米的梯形台所組成。從方台與梯形台之間的直縫推斷,梯形台是重建時另加出來的。基台結構為:石條砌底約一米高,石條上全部是城磚,白灰勾縫,基台總高為七米,建築面積為462.5平方米。 [9] 
緊靠基台東側有一小山門,破門而進,是計有二三十層的青磚台階。 [9] 
殿閣
殿閣部分:為明三暗二,外觀三層殿閣,實則兩層。第一層是三官大殿、塑有天官、地官、水官二位聖像。傳説是遠古堯、舜、禹三帝。站殿的有四位,東側上首為呂嶽瘟神,着大紅袍服,面如藍靛,發似硃砂,三隻眼,手擎寶劍,兇悍異常,東下首為普化天尊温太師,黃臉,着大黃袍服,手拿倚天劍,百般威勢,西上首是龍虎玄壇真君趙公明,褐臉着深褐袍服,手持七節鋼鞭,凜然不凡,西下首為姜子牙的門徒武吉將軍,白袍白臉,手使雪點銀槍,殺氣騰騰。 [9] 
空中鳥瞰洗馬林玉皇閣(無人機航拍圖) 空中鳥瞰洗馬林玉皇閣(無人機航拍圖)
沿緊貼三官殿東牆的木製樓梯而上,便是第二層大殿,門首高掛橫匾,上書“昊天金闕”四個大字。大殿正中是玉皇大帝的塑像。站殿的,東有七手八腳殷郊和託塔李天王,西有赤精子高徒殷洪和太白李金星。 [9] 
二層大殿外東、西、北三面闢有兩米寬的陽台,陽台邊緣壘有一米四十高的女兒牆。 [9] 
大殿閣頂,採用中國傳統工藝,成九脊寶頂,足有一人多高的蛟龍獸高懸於脊瓦兩端,東西蛟龍獸下,各有一龍張牙舞爪,且龍身沿跨山脊盤旋直下,至一半處,再向兩邊擴延,到角處翩然飛起。脊瓦正中有獅獸蹲伏,上插兩米高的三股叉。左右配有難以名狀的獸雕,正前築有一人多高,精巧玲瓏的三層小配樓,頗似殿閣的縮影。外觀殿閣三層檐,尤以中間為最華麗。四角如雄鷹展翅,顯出飄然逸飛之姿,前後左右禳替相接,且均有斗拱托起,疊疊層層,造型分外美觀。各檐角處另裝有大小各異的風鈴,微風吹動,鈴聲作清脆悦耳之響,足見匠心獨運。 [9] 
與玉皇殿相背滴水檐下,曾懸有一塊“魁星”巨匾,系萬全區書法名人秦國柱所寫。 [9] 
殿閣前原豎有四筒高大石碑, [9]  碑頭“二龍戲珠”出於萬全區石雕名家楊成威及山西一石雕名家之手,做工精細。 [5]  現在碑首碑座尚在,碑身已佚。 [9] 
前殿兩側配有東西禪房,中建木結構碑坊,其建築形式與正殿大體相似,高低錯落,飛檐頭拱。沿着台基往下一點五米處兩側建有鐘樓和鼓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梯形台邊緣築有一米多高的花欄牆,中間留有一大兩小拱形門,中門門首鐫刻 "南天門" 。基台前方一左一右豎有三丈多高的旗杆,整個佈局高低錯落,渾然一體,滿而有序。 [8] 
洗馬林玉皇閣
牌坊東西,禪房相對,其建築形式與正殿大體相似,只是低了一些。台下仰望一正兩側,相得益彰,越顯得殿閣威嚴齊整,氣勢非常。 [9] 
梯形台比方台低1.5米,中間有石階。東有鐘樓,西有鼓樓。梯形台邊緣築有一米多高的花欄牆,中間留有一大兩小拱形門,中門門首鐫刻“南天門”三字。基台前方一左一右豎有三丈多高的旗杆。整個佈局滿而有序,各得其所。 [9] 

洗馬林玉皇閣歷史文化

玉皇閣藏經的傳説
洗馬林玉皇閣藏儲半部《大藏經》32箱,700餘卷4000多冊。關於這半部32箱經卷的來歷,在當地民間流傳着一個神奇的故事。 [2] 
很早以前,在洗馬林有了這座規模宏大的寺廟閣樓以後,一天深夜,禪師和尚們早已進入夢鄉,忽然,幾位僧侶聽到窗外有悦耳的馬鈴聲。一位法號靜園的和尚爬到窗前捅破窗户紙向外- -看,朦朧的月光下只見寺院中好像是堆放着-一個個木箱子。靜園師傅和幾位僧侶穿上衣服走到寺院裏,眼看手摸確實是-一個個木箱,整整齊齊地放在寺院中,大小如同衣箱,就是不見馬的蹤影。一-位和尚從禪房取來一盞油燈,靜園師傅等人清清楚楚看到箱子上工整地寫着《大藏經》三字,還標有編號、經卷序數。一數為整整32箱。有位知識淵博、廣覽羣書的和尚名為智淵,慧眼識真經,他説:“這正是大唐玄奘高僧千辛萬苦去天竺(今印度)求取的真經啊。”當寺院住持得知消息也來觀看後説:“你們既然聽到馬鈴聲,就應該再好好尋找下神馬的去處。”於是眾和尚分別到各個大殿、小殿、禪房、月門尋覓神馬的蹤影。兩位小和尚越過東月門,走進韋馱殿,手舉燈籠一看,只見韋馱神像全身淌水,面頰還掛着汗珠。他二人異口同聲“啊”了一聲。一個轉身去稟告住持和眾和尚,一個急忙向韋馱神像下跪,合掌唸佛。不一會兒,住持率眾僧匆匆趕來,知是韋馱顯靈,便一同跪拜韋馱像,並説:“我寺眾僧虔誠感念佛派韋馱運來真經,即日本寺將為韋馱再塑金身,定每年農曆六月六日為晾經節。明日寺院要擊鼓鳴鐘,眾僧奏佛樂誦佛經,慶賀韋馱佛將西天釋迦佛祖的真經賜與本寺。” [2] 
走遍全國的寺院,韋馱殿的韋馱像都是站立塑像。惟有萬全洗馬林塑的是韋馱坐像,這是為其運送真經勞苦功高的神蹟所致。 [2] 
洗馬林玉皇閣韋馱像 洗馬林玉皇閣韋馱像
晾經節
傳説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時,於六月初六不慎將經書落入水中,撈起後將經書散於石上曬乾,使經書得以完好帶回。此後寺廟裏就把六月六作為曬經書的日子,並稱此日為“晾經節”。這一天諸佛菩薩加被,天龍八部護持。 [10] 
洗馬林玉皇閣所保存的半部《大藏經》,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晾經節中,都要進行晾曬。大約凌晨五點多鐘就有不少善男信女,川流不息來藏經閣朝拜,大街上車水馬龍,小巷中人來客往,大家不約而同想見識一次珍貴的經卷,以保闔家平安。洗馬林的百姓把《大藏經》作為鎮鎮之寶,認為這半部經卷確保了全鎮百姓萬事平安,風調雨順。而巍峨壯麗的洗馬林玉皇閣,經歷450多年,已成為洗馬林百姓崇拜和保護的文化勝地。 [2] 

洗馬林玉皇閣文物價值

作為明代樓閣古建築,洗馬林玉皇閣為河北省現存明代城堡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為研究明代長城軍堡及地方社會、經濟及宣教文化的發展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 [6] 

洗馬林玉皇閣保護措施

1993年,洗馬林玉皇閣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4年7月,洗馬林玉皇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1] 

洗馬林玉皇閣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洗馬林鎮洗馬林村。 [7]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洗馬林玉皇閣:從張家口站出發,路程大約53.5公里,約需5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