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紫荊(原變種)

鎖定
洋紫荊原變種(學名:Bauhinia variegata var. variegata)落葉喬木;枝廣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無毛。葉近革質,廣卵形至近圓形,寬度常超過於長度,長5-9釐米,寬7-11釐米。總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極短縮,多少呈傘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花期全年,3月最盛。花美麗而略有香味,花期長,生長快,為良好的觀賞及蜜源植物,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木材堅硬,可作農具;樹皮含單寧;根皮用水煎服可治消化不良。產我國南部。印度、中南半島有分佈。
中文學名
洋紫荊(原變種)
拉丁學名
Bauhinia variegata Linn. var. variegat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豆科
亞    科
雲實亞科
紫荊族
羊蹄甲屬
亞    屬
羊蹄甲亞屬
洋紫荊

洋紫荊(原變種)形態特徵

洋紫荊(原變種)線稿圖 洋紫荊(原變種)線稿圖 [3]
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近光滑;幼嫩部分常被灰色短柔毛;枝廣展,硬而稍呈之字曲折,無毛。葉近革質,廣卵形至近圓形,寬度常超過於長度,長5-9釐米,寬7-11釐米,基部淺至深心形,有時近截形,先端2裂達葉長的1/3,裂片闊,鈍頭或圓,兩面無毛或下面略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脈(9-)13條;葉柄長2.5-3.5釐米,被毛或近無毛。總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極短縮,多少呈傘房花序式,少花,被灰色短柔毛;總花梗短而粗;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極早落;花大,近無梗;花蕾紡錘形;萼佛焰苞狀,被短柔毛,一側開裂為一廣卵形、長2-3釐米的裂片;花托長1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4-5釐米,具瓣柄,紫紅色或淡紅色,雜以黃綠色及暗紫色的斑紋,近軸一片較闊;能育雄蕊5,花絲纖細,無毛,長約4釐米;退化雄蕊1-5,絲狀,較短;子房具柄,被柔毛,尤以縫線上被毛較密,柱頭小。莢果帶狀,扁平,長15-25釐米,寬1.5-2釐米,具長柄及喙;種子10-15顆,近圓形,扁平,直徑約1釐米。花期全年,3月最盛。 [1] 

洋紫荊(原變種)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中國南部。印度、中南半島有分佈。 [1] 

洋紫荊(原變種)主要價值

花美麗而略有香味,花期長,生長快,為良好的觀賞及蜜源植物,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木材堅硬,可作農具;樹皮含單寧;根皮用水煎服可治消化不良;花芽、嫩葉和幼果可食。 [1] 

洋紫荊(原變種)變種信息

  • 種: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 L.
    • 原變種:洋紫荊(原變種)Bauhinia variegata L. var. variegata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