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坑村

(衢州市衢江區舉村鄉下轄村)

鎖定
洋坑村位於衢州市衢江區舉村鄉南部山區,與大洲鎮、黃壇口鄉和麗水市遂昌縣交界,下轄洋坑、魚叢坑、廟下三個自然村,村域面積10.9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有13289畝,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179户462人,其中藍姓畲族80户167人,是衢江區7個少數民族村之一。
中文名
洋坑村
地理位置
衢州市衢江區舉村鄉
面    積
10.93 km²
下轄地區
洋坑、魚叢坑、廟下
人口數量
462人
著名景點
明代祠堂
草榧林
古梯田

洋坑村村情簡介

洋坑村歷史悠久,以藍姓和朱姓為主,朱氏家譜和藍氏家譜,歷經十幾代人的傳承,依然保存完好。據最早的朱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居衢西九都廿八莊九源洋村(洋坑舊稱)”距今已有638年曆史。村中現存朱氏宗祠、關公廊橋、裏倉古橋、朱日元民居等多處明清建築。
洋坑村是我區7個少數民族村之一,有畲族、布依族等,民間文化底藴深厚,茶燈戲、喝山節、木偶戲等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均發掘於此。農閒時間,男女老少,聚集村中禮堂,演戲看戲,讀書下棋,其樂融融,一派和諧文明的新農村氣象。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村兩委的積極努力下,曾今與世隔絕的洋坑古村換新顏:通電、通路、通訊,整體外牆粉刷,安裝路燈、種植樹木。村中硬件上台階,村民增收致富路也越走越寬:毛竹、竹筍、茶葉、板栗等生態特產,走出深山,獲得喜愛。浙江省規模最大、品質最優的香榧種植生產基地也落户與此。 洋坑村以淳樸的民風、團結的新風、充足的幹勁,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示範村”、省“文明村”、省“生態文明村”、省“民族團結進步小康村”、省“文化示範村”、市農家樂特色村、區攝影創作基地。 [3] 

洋坑村歷史悠久

洋坑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據洋坑《朱氏宗譜》內容記載,可以判斷明朝洪武年間朱氏祖先(與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朱熹同宗)就已在洋坑定居並修建祠堂。2008年文物普查時在洋坑發現有明代祠堂、草榧林、古梯田等明清時期文物點12處。 [1] 

洋坑村非遺項目

洋坑村茶燈戲

洋坑村茶燈戲,盛於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從江西婺源傳入,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據浙江省藝術研究院專家考證,茶燈戲是宋代延傳下來的一種茶文化表演形式,是當時茶農為慶祝茶葉豐收和企盼來年茶葉好收成而組織的歡慶之舉。解放初期洋坑茶燈戲知名度相當高,也很活躍,曾經去過龍游、江山、遂昌等地演出,受到觀眾好評。
茶燈戲是從民間歌舞向民間小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形態,有簡單的人物設置和故事情節,但都是小型歌舞劇。該戲表演內容多為種茶、製茶的勞動過程,一般由樂隊和表演隊兩部份組成。表演隊的主要成員則是當地十來歲的小孩,所以也被稱為“小孩演大人戲”。表演時,男女演員均身着彩色服裝,載歌載舞,氣氛輕鬆活潑,曲調優美動聽,富於鄉土氣息,深受民眾喜愛。表演保持茶歌、燈舞和花鼓的特點,載歌載舞、清新明快、活潑優美。
茶燈戲是“茶”和“戲”結合的產物,是宋代茶文化流傳至今的活標本,也是流傳於衢江、遂昌等地的一種民間區域性戲種。與其它戲曲形式相比,它更具生命力。目前,已排有的茶燈戲有《開茶園》《賣花線》《走廣東》等16個曲目。

洋坑村喝山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八這天,舉村鄉的村民們一大早就會聚集在洋坑嶺古廟宇前,組織參與“喝山節”的公祭活動。
“喝山節”祭祀活動,追溯其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所謂“喝山”,主要是以口語表達為主。“喝”其意為呼喊,其聲調互相呼應之意,因喝與護在當地方言中韻母相通,百姓也稱之為“護山節”。
“喝山節”的祭祀,可分為公祭、宗祭、家祭、墓祭、重社祭多種。祭祀主要以供奉祖上神明、山神、先師為主,教育後代要重品行、講修養,珍惜山林中的一草一木。這一祭祀活動不僅在當地流傳了數百年,節俗內涵豐富、生動,充滿了人性倫理之美、情感之美、藝術與智慧之美,有着鮮明的地域特色。

洋坑村木偶戲

洋坑村 洋坑村
衢州木偶戲是以西安高腔為主要唱腔、衢州方言為主要語言的重要木偶戲流派,主要流傳於衢州、金華一帶,是研究地區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地方方言在民間戲曲中運用的活例證,對西安高腔婺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衢州木偶戲盛興於清朝順治年間,至今已有350多年曆史,在洋坑村一直有傳承。自清代到建國初期,木偶戲在當地知名度一直很高,也很活躍,深受廣大羣眾的喜愛。“文革”期間,木偶戲被作為“四舊”遭到批判,被一度中斷。改革開放後,才重新恢復演出。
木偶戲以提線木偶為主,一般由偶頭、籠腹、四肢、提線和勾牌組成,高約兩尺。偶頭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內設機關,五官表情豐富;竹製胸腹,手有文、武之分,腳分赤、靴、旦3種,勾牌與關節間有提線。提線一般為16條,做木偶動作需要取捨,合陽線戲基本提線5條,做特技時可增加到30餘條。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表演一般為5至6人,前台1至2人,後台3至4人,表演樂器主要有先鋒、二胡、鑼、鼓、鈸和笛子等。主要演出劇目有《三國》《水滸》等。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羣眾文化生活的日趨豐富,加上學藝辛苦、經濟效益不高等原因,衢州木偶戲的傳承瀕臨危機。目前,除江山市外,只在洋坑村尚有傳承和演出。 [2] 

洋坑村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2018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