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氏仙菜

鎖定
泰氏仙菜的藻體附生或生於岩石上,由匍匐節部腹面生假根;直立枝下部較粗,越向上越細,互生分枝,頂端展開,不成鉗形或幼時稍向內彎。其生長於低潮帶附近死珊瑚上或附生於其他海藻
中文學名
泰氏仙菜
拉丁學名
Ceramium taylorii
紅藻門
仙菜目
仙菜科
仙菜屬
泰氏仙菜
模式標本產地
下加利福尼亞,墨西哥
命名人及時間
Dawson 1950

泰氏仙菜形態特徵

藻體附生或生於岩石上,由匍匐節部腹面生假根,附着或固着。直立枝約1.5~4 mm高,下部較粗,直徑110~150 μm,越向上越細,直徑40~80 μm,節部下部長125~350 μm,上部也漸短,長50~60 μm,互生分枝,頂端展開,不成鉗形或幼時稍向內彎。僅節部具皮層,稍膨大,直徑為176 μm,皮層帶高50~100 μm,在下面1/3與上面2/3之間有明顯透明的界限,將皮層帶分為兩部分:下部1/3的皮層細胞開始為水平延伸,其後逐漸分裂成小的多角形細胞;上部的1/2的皮層細胞,在內面有幾個大細胞。有的藻體皮層細胞上有腺細胞 [1] 
外形特徵
四分孢子囊2~5個輪生於皮層帶上部2/3膨大的部分。直徑約60 μm,由皮層細胞伸展成包被。囊果側生於皮層帶,果孢子多數橢圓形,下部稍尖,高38~42 μm,寬34~38 μm。 [1] 

泰氏仙菜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潮帶附近死珊瑚上或附生於其他海藻,如環節藻Champia sp. )、仙掌藻Halimeda sp.)、馬尾藻Sargassum sp. ),也與其他海藻混生,如子藻(Spyridia filamentosa)、縱胞藻Centroceras sp.)、多管藻Polysiphonia sp. )。 [1] 

泰氏仙菜分佈範圍

太平洋:中國海南西沙羣島。美國加利福尼亞,墨西哥斯里蘭卡 [1] 

泰氏仙菜分類特徵

該種道森(Dawson)1950年在加州灣採到,“Durairatnam”1961年在斯里蘭卡也採到。中國學者在西沙羣島金銀島北礁、長島、螺島均採到。經過詳細檢查,其特徵與道森所描述相同,只是囊果無特殊包被。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海藻志. 科學出版社. 2(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