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新橋

鎖定
位於廣東肇慶市平鳳鎮平崗管理區新村。
據《封川縣誌》載: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餘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1812年)重建。
中文名
泰新橋
始建於
明代
重建時間
1812年

泰新橋歷史沿革

位於廣東肇慶市平鳳鎮平崗管理區新村。始建於明代,據《封川縣誌》載: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餘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1812年)重建。
現橋屋樑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大清嘉慶十六年歲次辛未十一月十七日王辰日癸卯時東西社眾緣信等重建”。

泰新橋建築樣式

該橋為樑柱式廊橋。橋長10.89米,闊3.4米,橋上有橋屋(橋亭)涵蓋全橋。橋屋面闊三間。歇山式屋頂,屋脊飾灰塑卷草吻,脊身看麪灰塑浮雕卷草花紋。蓋瓦方式為蝴蝶瓦。
橋墩為方形短石柱,共4列16根,每列相對於橋屋的各縫樑架,柱頂有媚梁,樑上鋪橋板。柱可以穿仿相連,各柱 [1]  列中穿仿與媚梁之間置蜀柱承接。
石柱腳以較平整河牀石墊承,不施斧鑿。
樑架為抬梁式,結構為“八架椽屋前後乳袱四柱”,乳袱外接挑梁承託檐擦出檐,柱頭隱刻圓護鬥直接承託擦子,次間樑架比明間樑架增高。以使屋檐形成緩和的曲線向兩邊生成。
樑架間以駝峯斗拱承託,駝峯上刻如意紋,明間兩側駝峯上雕刻有“魚躍龍門”、“雙獅戲球”、“丹鳳朝陽”、“膜磷獻瑞”和捲雲紋等圖案,並鋪金描彩,平梁正中置駝峯,駝峯亦隱刻護鬥承一斗三升拱,上承三角形枕木和脊搏及順脊串。題記寫在順脊串下。
脊搏截面為圓形,順脊串砍作腰鼓形,其兩端雕刻花紋。
泰新橋建築精巧,造型古樸。橋下部分保持了我國唐宋時期木結構樑柱或橋樑的古制,堪稱南粵古橋中之奇葩。
1985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冬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封開縣人民政府和平鳳鎮府、新村村民四方集資,依舊貌將該橋修耷一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