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鹹水龜

鎖定
鹹水龜,是淡水龜科鹹水龜屬的一種烏龜。其體形較大,多在2.5千克以上,背甲長可達70釐米以上,橢圓形,前寬後窄,中央隆起較高,背甲灰褐色,幾乎每塊盾片上都有大塊的不規則黑斑,似西瓜皮;腹甲淡黃色,窄長,甲橋也為淡黃色,較寬;吻部上翹,呈黑色;四肢灰褐色或淡黃色,趾間蹼發達,尾適中。 [9] 
鹹水龜在中國華南、華東等地有少量養殖,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也有分佈。鹹水龜屬水棲龜類。成年鹹水龜生活在港灣、河流與入海接合處。幼龜則生活於淡水河中。喜暖怕寒,適宜生長温度為18-30度。野生鹹水龜屬雜食性,食小魚、螺、鹹水魚、海和植物莖葉等。人工飼養條件下食小魚、黃瓜、香蕉、瘦豬肉及蘋果。 [9]  其繁殖期為6-8月份,雌龜將卵產於岸邊自挖的洞穴中,每次產卵可達12枚左右。 [10] 
鹹水龜於2018年被評估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等級。 [11]  鹹水龜也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中。 [11] 
中文名
鹹水龜
拉丁學名
Batagur borneoensis
別    名
泥龜
三線龜
西瓜龜
外文名
Painted Terrapin、Painted Batagu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龜鱉目
淡水龜科
鹹水龜屬
鹹水龜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目
潛頸龜亞目
亞    科
淡水龜亞科
亞    種
0 [2] 
命名者及年代
Schlegel & Müller,1844
保護級別
IUCN標準:極危(CR)、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Ⅱ [1] 
同義學名
Batagur pictaGray 1862

鹹水龜形態特徵

鹹水龜
鹹水龜(7張)
外形:鹹水龜體形較大,多在2.5千克以上,背甲長可達70釐米以上,背甲為淡灰色或色,橢圓形,前寬後窄,中央隆起較高,背甲灰褐色,背甲中央嵴稜處及兩側有3條黑色粗條紋。除頸盾、第一枚緣盾外,背甲邊緣處均有大黑色斑塊,似西瓜皮。腹甲和甲橋均為淡黃色,腹甲較窄但長,甲橋較寬。眼眶和麪部為黑色。吻部上翹,呈黑色。頸部棕灰色,上中央無缺口。四肢灰褐色或淡黃色,有鱗片,指(趾)間蹼發達,尾適中 [3]  [4]  [5] 
雌雄鑑別:雌性頭部為欖色或炭灰色,泄殖腔孔距甲後綠較近。雄性在性未成前,頭頂部為炭灰色,在繁殖季節,其頭頂側部逐漸變白,尾部長;泄殖腔孔距腹甲後綠遠;在兩眼之間,有一紅色縱條紋相鑲在黑條紋 [3]  [4]  [5] 

鹹水龜生活習性

鹹水龜屬水犧龜類。成年鹹水龜生活在港灣、河流與入海接合處;幼龜則生活於淡水河中。喜暖怕寒,適宜生長温度為18-30℃,低於11℃時開始冬眠;冬眠期間的温度低於5℃時,極易死亡。野生鹹水龜屬雜食性,食小魚、螺、鹹水魚、海和植物莖葉等;人工飼養條件下食小魚、黃瓜、香焦、瘦豬肉及蘋果 [5] 

鹹水龜分佈範圍

鹹水龜分佈於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 [1]  。在中國華南、華東等地有少量養殖 [4] 
鹹水龜分佈圖 鹹水龜分佈圖

鹹水龜繁殖方式

鹹水龜的繁殖期為6-8月份,雌龜將卵產於岸邊自挖的洞穴中,每次產卵可達12枚左右 [3]  。卵白色,殼硬 [6]  。卵長徑68-76毫米,短徑36-44毫米 [5] 

鹹水龜養殖技術

鹹水龜飼養環境

鹹水龜為水棲龜類,生活於深水中,飼養時最好為其準備一水池,體積比龜大4倍,將水池佈置成“水陸”式。若沒有條件,也可將鹹水龜放在淺水中或潮濕的陸地,但不能放置在過於乾燥的環境中 [4] 

鹹水龜飼養管理

按鹹水龜體重的輕重,每星期可喂2-3次,食物以蔬菜、瓜果為主,適當添加豬肉、魚肉等使其體內營養得到平衡。在春、秋、夏季,適當讓鹹水龜照射陽光,注意夏季不能讓陽光直射時間過長。在初春、深秋季節,着重注意環境衞生及池壁的消毒,且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劑量以幼兒的量再逐減),以起到預防的作用。冬季,根據鹹水龜的體質狀況,決定其是否能冬眼。健康的鹹水龜可將其放置在淺水中,温度不能低於5℃。長時間處於低温中,極易死亡。對安全“冬眠”沒有把握,最好採取加温飼養將水温或環境温度控制在20℃以上,不讓鹹水龜冬眠,正常餵食,飼養方法與春、夏、秋季節一樣,但換水次數相對減少,以排污吸髒為主,每次換水時,對池壁應進行消毒處理 [4] 

鹹水龜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0年 ver 3.1)——極危(CR) [1]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