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紋信天翁

鎖定
波紋信天翁是大型海鳥,體型大的波紋信天翁身長可以達到1米以上,雙翼展開在2.5米以上。北太平洋的黑背信天翁在太平洋北部到南部的熱帶地區之間遊弋。波紋信天翁總是在南大洋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部相連的水域翱翔。
中文學名
波紋信天翁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鸌形目
信天翁科
信天翁屬

波紋信天翁飛行特點

波紋信天翁 波紋信天翁
波紋信天翁最能適應海上生活,屬於典型的大洋鳥。是鳥類中傑出的滑翔冠軍。波紋信天翁的雙翼狹長,便於在氣流中逆風飄舉和順風滑翔。波紋信天翁滑翔的時候,會利用氣流的變化。如果上升氣流較弱,它會俯衝向下,加快飛行的速度。如果高度下降,它又會迎風爬升。
每當海面上狂風怒吼,巨浪滔天的時候,波紋信天翁卻飛的安逸自在。近海的低空氣流由於受到海岸的阻隔,通常比高空的氣流緩慢,波紋信天翁會在兩層氣流間做螺旋形的飄舉和滑翔,可以幾個小時不用扇動翅膀。有時,它們在低空隨着氣流的上下,身體左傾右斜,宛如滑翔機,身影矯健。它們在飛翔中只要把腿伸開或者閉合腳蹼,就可以象舵一樣自如地改變飛行方向。並且可以不停地連續地飛行幾百公里。

波紋信天翁外形特徵

波紋信天翁 波紋信天翁
波紋信天翁以毫不費力的飛翔而著稱於世——它們能夠跟隨船隻滑翔數小時而幾乎不拍一下翅膀。它們為減少滑翔時肌肉的耗能而體現出來的適應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將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其二是翅膀的長度驚人,較之鸌形目其他科的鳥類,波紋信天翁的前臂骨骼與指骨相比顯得特別長,翼上附有25~34枚次級飛羽,相比之下,海燕僅有10~12枚。於是,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極為高效的機翼,高“展弦比”(翼長與前後寬之比)使它們能夠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機率很低。這種對快速、長距離飛行的適應性令信天翁得以從它們在海島上的繁殖基地起飛,翱翔於茫茫的汪洋大海上空。

波紋信天翁分佈範圍

波紋信天翁的分佈非常明顯,這與南極洲和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亞南端之間的海洋帶受風影響有關。南緯45°~70°集中了數目最多的個體和種類,但它們也在南半球的温帶水域繁殖,同時少數種類的分佈區域進入了北太平洋。加拉帕哥斯羣島和厄瓜多爾外海的拉普拉塔島上的加島信天翁在赤道處繁殖,那裏的氣候受到寒流洪堡洋流的影響。
而短尾信天翁(主要在日本和台灣外海的島嶼上)、西北太平洋的黑腳信天翁和夏威夷羣島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如今,北大西洋沒有波紋信天翁繁殖――儘管在180萬年~1萬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儘管人們知道那些誤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數已存活了數十年。造成今天波紋信天翁在北大西洋沒有種羣的原因很可能是後更新世的擴散現象沒有在那裏發生。

波紋信天翁分類學

脊索動物門——鳥綱——鸌形目——信天翁科——信天翁屬

波紋信天翁繁殖方式

波紋信天翁壽命相當長,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們繁殖較晚。雖然3~4歲時生理上就具備了繁殖能力,但實際上它們在之後的數年裏並不開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歲才進行繁殖。剛發育成熟後,幼鳥會在繁殖季節臨近結束時出現在繁殖地,但時間很短;接下來的幾年內它們才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上岸來尋求未來的另一半。當一對配偶關係確立下來後,通常就會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離婚”只發生在數次繁殖失敗後,並且代價很大,因為它們接下來幾年內都不會繁殖,直至找到新的配偶。事實上,一次離婚會導致它們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信天翁都羣居營巢,有時成千上萬對配偶將巢築在一塊,只有Phoebetria屬的兩個種類主要在懸崖的巖脊上單獨營巢。有幾個種類的巢為一個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築成,非常大,成鳥爬上去都有困難。而熱帶的信天翁較少築巢;加島信天翁則根本不築巢,它們將卵置於足部四處遊蕩。雄鳥在繁殖期開始時先來到羣居地,然後在雌鳥加入後進行交配。
孵卵任務由雙方共同承擔,一般為幾天輪換一次。整個孵化期約為65天(為較小的種類)至79天。對於剛孵化的雛鳥,親鳥開始時主要是喂育,後來則主要是看護。在出生20天后,看護期結束,接下來成鳥只是定期回到陸地給雛鳥餵食。波紋信天翁的雛鳥白天常常會在離巢30米的周圍踱步,尋找陰涼處,但只要親鳥帶着食物一到,它們立即衝回巢中。成鳥會在岸上逗留足夠長的時間來辨認雛鳥,餵給它們未消化的海洋動物肉和消化獵物所產生的富含脂類的油。
育雛期間,有些種類的親鳥雙方輪流到遙遠的捕食區域去覓食,短則1~3天,長則5天以上。而波紋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鳥往往會比雌鳥飛到更遠的南方去尋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對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風雨更多的惡劣天氣。雄鳥無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鳥更高的翼負載(體重與翼面積之比)。
波紋信天翁長齊飛羽需要120~278天不等。故最長的留巢期也出現在後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內長達356天,也就意味着波紋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為每次繁殖後都必然有一個換羽期。事實上,已知至少有9個種類為兩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種類、灰背信天翁、烏信天翁和灰頭信天翁。
人們曾一度以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在海上飛行或多或少都是漫無目的。然而,附於波紋信天翁身上的現代傳感器顯示情況並非如此,而似乎是個體會朝海上的某個特定區域飛去,並在那裏度過大部分時光。一年只產卵一個,孵卵是分工合作的,雌的專門負責孵卵,雄的專門在巢外負責警衞,孵卵需75~82天。

波紋信天翁捕食習性

波紋信天翁 波紋信天翁
從跟隨船隻的習性就不難知道,波紋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動物,喜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它們的飲食範圍很廣,但經過對它們胃內成份的詳細分析,發現魚、烏賊、甲殼類構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面上獵捕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鰹鳥一樣鑽入水中,深度達6米,甚至最深可達12米。
信天翁有時會在夜間覓食,因為那時很多海洋有機物都浮到水面上來。有關信天翁白天和夜間覓食的比例問題,人們通過勸服它們吞下一個傳感器的辦法便可以獲得詳細信息。傳感器位於胃中,當信天翁吞入一條從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獲的魚時,體內温度會立刻降低,傳感器便將此記錄下來。攝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種類而異,而這對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學有很大的影響。

波紋信天翁保護措施

波紋信天翁的繁殖羣居地由於在孤立的海島上,沒有天敵,因而長期以來一直保護良好。但自從被水手船員發現後,便蒙受了巨大損失:蛋被攫取,成鳥被害。而隨着羽毛被用於人類服裝和寢具的製造後,它們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波紋信天翁便因人類徵集它們的羽毛而幾近滅絕:數十萬只鳥被捕殺,種類的繁殖行為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和20世紀50年代早期一度完全停止。這一種類得以生存下來是因為那些未成鳥當時不在繁殖羣居地,而在海上游蕩,相對比較安全,後來它們按既定航線回來,從而“拯救”了整個種類。
自1954年恢復繁殖以來,日本南鳥島上的短尾信天翁數量出現了緩慢的回升,現在其中一個主要繁殖羣的規模達到了約200對。黑背信天翁則由於太平洋中北部島嶼中途島成為美國的空軍基地而受到了嚴重威脅。這一鳥類在軍事基地和機場跑道周圍營巢,結果很多與天線和飛機相撞而死。
而波紋信天翁在海上面臨着更多暗中的危險。除了漏油和化學污染物帶來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脅來自人類的捕魚活動。儘管如今刺網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謂的“延繩法”則被廣泛用於捕撈海底的魚類如智利鱸魚以及中層水域的魚類如金槍魚。僅一條捕撈金槍魚的延繩就長達100公里。延繩布好後,鉺鈎從漁船的船首會散開去。而對於這種誘惑,波紋信天翁恰恰是難以抗拒。它們吞下了誘餌,結果被鈎住了,隨後被延繩拖入水中,最終數小時後被捕魚者連同其他獵物一起拉上來。每年有多達44000只信天翁就這樣遇害,從而導致了南部洋區部分種類數量的減少。
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這種威脅,如在夜間布繩。同時,國際組織正在積極説服有關國家和漁船隊採取對波紋信天翁無害的捕魚辦法。然而,隨着全世界的捕撈船隊進一步開發南部海域,一種新的威脅擺在了面前,即人類有可能與波紋信天翁及別的動物直接爭奪磷蝦、烏賊和其他海洋生物資源,那麼勢必將影響它們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