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塞東龍

鎖定
波塞東龍(屬名:Sauroposeidon)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
正模標本由4個頸椎構成,在1994年發現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該地過去是史前墨西哥灣的三角洲。由於之前很少發現該時代的北美洲巨型蜥腳類化石,這些化石曾一度被認為是硅化木
中文名
波塞東龍
外文名
Sauroposeidon
生存時代
早白堊紀
食    物
食草
分佈地區
北美洲

波塞東龍詞語來源

波塞東龍的屬名由saurosPoseidon組成,sauros在希臘文意為“蜥蜴”,Poseidon不僅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也意為“使大地震動者”(Ennosigaios)。波塞東龍的屬名是借用後者的意思。地震龍(現為哈氏樑龍)也意為“使大地震動的蜥蜴”。
波塞東龍的種名proteles在希臘文意為“Perfect before the end”,意指波塞東龍的狀態是北美洲已發現的大型蜥腳下目恐龍中,最晚出現也是最特化的一種。(近年新發現的阿拉莫龍的巨型骨架使得阿拉莫龍成為在北美洲已發現的大型蜥腳下目恐龍中最晚出現的物種。) [1] 

波塞東龍發現情況

波塞東龍的脊椎骨發現於奧克拉荷馬州的鄉村,接近德州邊界,位於露出的黏土巖中。這些化石的年代約為1億10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時期,約為阿普第階阿爾布階之間。
這四個脊椎骨是在1994年,由Richard Cifelli博士與奧克拉荷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團隊在奧克拉荷馬州阿託卡縣的鹿角組發現。這些化石起初被認為僅是過大的動物化石,並認為是導因於樹幹的保存狀態。
因此這些脊椎骨被儲藏起來,直到1999年,Cifelli博士將它們交給畢業班學生Matt Wedel,以分析部份研究計劃。當他們發現這個化石的獨特性時,他們在同年10月公佈了這項消息,並在隔年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三月份上正式公佈。這個新種被命名為S. proteles,而正模標本(編號OMNH 53062)存放在奧克拉荷馬自然歷史博物館。

波塞東龍生活環境

波塞東龍生存於墨西哥灣的海岸,墨西哥灣的海岸在當時侵入到奧克拉荷馬州一帶,形成巨大的三角洲,類似今日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這個地區在當時可能沒有掠食動物可以攻擊完全成長的波塞東龍個體,但肉食龍下目的高棘龍(體型較小於暴龍)與以羣體行動的恐爪龍可能以幼年波塞東龍個體為獵物。
在2004年,德恩·奈許(Darren Naish)與他的同事敍述了一隻巨大腕龍科恐龍,該恐龍發現於早白堊紀的英格蘭,並類似於波塞東龍。該腕龍科恐龍僅發現兩個頸椎,在某些細節明顯地類似波塞東龍,而它們可能在體型上相似。該腕龍科恐龍的發現突顯了早白堊紀時期北美洲與歐洲恐龍的相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