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泡,漢語一級字 [11]  ,讀作泡(pào 或pāo),本義指浮漚,水泡。 [1-8]  [10] 
中文名
拼    音
pào 、pāo
部    首
字    碼
U+6CE1
五    筆
iqnn
倉    頡
epru
鄭    碼
vry
筆    順
44135515
字    級
一級
平水韻
下平三餚
注    音
ㄆㄠˋ,ㄆㄠˉ
四角碼
37112
總筆畫
8
部外筆畫
5
英文名
bubble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泡pào
⒈ 氣體在液體內使液體鼓起來的球狀體:泡沫。泡影(a.佛教用“泡”和“影”喻事物的生滅無常;b.現喻落空的事情和希望)。水泡。
⒉ 像泡的東西:電燈泡兒。 [10] 
⒊ 用液體浸物品:泡茶。泡菜。泡飯。泡湯(喻事情或願望落空)。
⒋ 故意消磨時間:泡病號。
其他字義
泡pāo
⒈ 鼓起而鬆軟的東西:眼泡。豆腐泡兒。
⒉ 虛而鬆軟,不堅硬:泡桐。這塊木料發泡。
⒊ 方言,小湖(多用於地名):泡子。月亮泡(在中國吉林省)。 [10] 
⒋ 同“脬”,量詞。
基本詞義
◎ 泡 pāo
〈名〉
(1) 古水名。又名豐水 [Pao River]
泡,泡水,出 山陽平樂,東北入 泗。——《説文》
(2) 鼓起而鬆軟的東西 [sth.puffy and soft]。如:豆腐泡兒;眼泡兒
詞性變化
◎ 泡 pāo
〈形〉
(1) 盛大 [grand]
泡,盛也。——《方言》二
(2) 又如:泡溲(水盛大的樣子)
(3) 〈方〉∶虛而鬆軟 [spongy]。如:這塊木料發泡;泡棗
◎ 泡 pāo
〈量〉
(1) 用於屎尿或涕淚 [one time;once]。如:撒一泡尿;拉泡屎
(2) 相當於“番”、“回” [time]
順便去會制台,着實恭維一泡。——《文明小史》
(3) 另見 pào
常用詞組
泡貨、泡桐、泡子
基本詞義
◎ 泡 pào
〈名〉 [10] 
(1) (形聲。從水,包聲。本義:浮漚,水泡)
(2) 同本義 [bubble]。如:水泡;肥皂泡
(3) 像水泡一樣的東西 [sth.shaped like a bubble]。如:手上起了泡;泡燈(同“炮燈”。一種圓形的燈);泡頭釘(釘的一種。釘帽鼓起呈泡狀);泡幻(如水泡般空幻);血泡
詞性變化
◎ 泡 pào
〈動〉
(1) 用沸水、熱水燙浸,或將東西浸在水中 [steep;soak;immerse]。如:泡種穀;泡咖啡;泡茶(把乾果、蜜餞等泡在茶裏,叫泡茶);泡在牛奶裏的麪包
(2) 較長時間地呆在某處消磨[時間] [dillydally;dawdle;while away;dally over]。如:大家陪着“泡”一天可受不住呢!;泡病號(指藉故稱病長期不上班,或小病大養);別瞎泡了,快把工作做完
(3) 另見 pāo [10]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𠀤音拋。水名。《説文》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水經注》卽豐水之上源也。
水上浮漚也。《梵書》如夢幻泡景。
廣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𠀤音庖。泡泡,流也。《山海經》其源渾渾泡泡。《注》水濆湧之聲也。
《揚子·方言》泡,盛也。江淮之閒曰泡。《注》泡肥,洪張貌。
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簫賦》泡溲泛𣶏。
《集韻》班交切,音包。𠐋泡,盛也。
皮敎切,音咆。水泉也。
魚名。《張師正倦遊錄》南海有泡魚,大如鬥。泡,去聲。 [9] 

方言集匯

粵語:paau1 paau3 pou5
◎ 客家話:[東莞腔] pau5 pau1 [台灣四縣腔] pau5 po1 pau1 [梅州腔] pau1 pau5 po2 [寶安腔] pau1 | pau5 [客語拼音字彙] pau1 pau4 po1 [海陸豐腔] pau5 po1 pau1 [客英字典] pau5 [陸豐腔] pau5
潮州話:pa6(phã) pao3(phàu)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