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蘭克林·沙夫納

鎖定
法蘭克林·沙夫納(Franklin James Schaffner,1920年5月30日-1989年7月2日),生於日本東京,美國電影導演、編劇。
他在日本長大。後回到美國後,畢業於開斯特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大學,在校時他積極參加戲劇活動。二戰時期他效力於兩棲作戰部隊到歐洲和北非作戰。在戰爭後期,他被派往遠東的太平洋戰場效力於戰略情報局。導演的《巴頓將軍》獲得奧斯卡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在內的七項大獎,著名影片還有《人猿星球》,法蘭克林·沙夫納是一位擅長在大場面動作片中刻劃人間羣像,富有知性而善於構成的演技導演。
中文名
法蘭克林·沙夫納
外文名
Franklin James Schaffner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日本東京
出生日期
1920年5月30日
逝世日期
1989年7月2日
星    座
雙子座
畢業院校
富蘭克林·馬歇爾大學
職    業
電影導演
經紀公司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代表作品
人猿星球
巴頓將軍
巴比龍
主要成就
70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等7個獎;
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
54年艾美獎
配    偶
Helen Jean Gilchrist (1948-89)

法蘭克林·沙夫納早年經歷

法蘭克林沙夫納生於日本東京,母親和父親分別是傳教士Sarah (née Swords) 和Paul Franklin Schaffner,他在日本長大。6歲時,因父親逝世,隨母親回到美國,後來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的富蘭克林·馬歇爾大學,在校時他積極參加戲劇活動。他也在位於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法律,不過由於要在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中服兵役所以並沒有畢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服役於海軍。當巴頓將軍進行西西里島登陸時,他也在其中,所以他後來導演《巴頓將軍》,其目的之一是想寫實地重現曾是他上司的這一位將軍的真實面目。參軍時他效力於兩棲作戰部隊到歐洲和北非作戰。在戰爭後期,他被派往遠東的太平洋戰場效力於戰略情報局。退役時他是海軍上尉。

法蘭克林·沙夫納演藝經歷

離開軍隊後他成為CBS的導演。他在CBS電視導了時代雜誌社企劃的《March of Time》獲得艾美獎,當時他負責政治社會的報道部分。1962年在百老匯導演的舞台劇《華府風雲》,獲得空前成功。次年導演第一部電影《蕩女淚》,1970年導演《巴頓將軍》,獲得奧斯卡導演金像獎,一躍為聞名世界的大導演。其後有《浩劫餘生》、《宮廷秘史》等片。從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作風,是擅長在大場面動作片中刻劃人間羣像,美國影評界評他是一位富有知性而善於構成的演技導演。
戰後他最早投身於電視領域發展,加入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954年導演的電視劇Twelve Angry Men為他贏得了艾美獎。
從1987年直至他去世,他擔任美國導演工會(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主席。

法蘭克林·沙夫納個人生活

1948年他與Helen Jane Gilchrist結婚。兩人生育了2個女兒:Jennie 和Kate。
1989年7月2日,時年69歲的他因肺癌在醫院去世。(聖莫尼卡,加州, 美國)

法蘭克林·沙夫納主要作品

年份
影片
奧斯卡獲獎
奧斯卡提名
備註
1963
The Stripper
-
1
首部電影長片
1964
The Best Man
1
改編自戈爾·維達爾的戲劇
1965
The War Lord
-
-
1967
The Double Man
1968
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
1
2
獲得一項奧斯卡榮譽見
1970
巴頓將軍/Patton
7
10
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
1971
Nicholas and Alexandra
2
6
-
1973
巴比龍/Papillon
-
1
1976
Islands in the Stream
1
1978
The Boys from Brazil
3
1980
Sphinx
-
1982
Yes, Giorgio
1
1987
Lionheart
-
1989
Welcome Home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