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

鎖定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詩。
作品名稱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
作品別名
三十韻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法華寺石門精室
文學體裁
詩詞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作品原文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1]
柳宗元
拘情病幽鬱[2],曠志寄高爽[3]。願言懷名緇[4],東峯旦夕仰[5]。
始欣雲雨霽[6],尤悦草木長。道同有愛弟,披拂恣心賞[7]。
松溪窈窕入[8],石棧夤緣上[9]。蘿葛綿層甍[10],莓苔侵標榜[11]。
密林互對聳,絕壁儼雙敞[12]。壍峭出蒙籠[13],墟嶮臨滉瀁[14]。
稍疑地脈斷[15],悠若天梯往[16]。結構罩羣崖[17],迴環驅萬象[18]。
小劫不逾瞬[19],大千若在掌[20]。體空得化元[21],觀有遺細想[22]。
喧煩困蠛蠓[23],跼蹐疲魍魎[24]。寸進諒何營[25],尋直非所枉[26]。
探奇極遙矚[27],窮妙閲清響[28]。理會方在今[29],神開庶殊曩[30]。
茲遊苟不嗣[31],浩氣竟誰養[32]。道異誠所希[33],名賓匪餘仗[34]。
超攄藉外獎[35],俛默有內朗[36]。鑑爾揖古風[37],終焉乃吾黨[38]。
潛軀委繮鎖[39],高步謝塵坱[40]。蓄志徒為勞[41],追蹤將焉仿[42]。
淹留值頹暮[43],眷戀睇遐壤[44]。映日雁聯軒[45],翻雲波泱漭[46]。
殊風紛已萃[47],鄉路悠且廣。羈木畏漂浮[48],離旌倦搖盪[49]。
昔人嘆違志[50],出處今已兩[51]。何用期所歸[52],浮圖有遺像[53]。
幽蹊不盈尺[54],虛室有函丈[55]。微言信可傳[56],申旦稽吾顙[57]。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註釋譯文

註解:
[1]明隆慶《永州府志》:“華嚴巖,在縣南一里之郡學後,唐為石門精室。”因有絕壁在石棧兩旁敞開,故名石門。精室,佛舍。石門精室遺址今已被毀。
[2]拘情:被拘束的心情。病幽鬱:由於深深的苦悶而成病。幽,深,暗。鬱,鬱結,苦悶。
[3]曠志:開朗的心境。曠,開闊,開朗。志,心情,精神。寄:依託,憑靠。高爽:地高氣爽。
[4]願言:思念的樣子。願,思念。言,然,詞綴。懷:懷念,想念。名緇:名僧。這兒指石門精室長老和法華寺覽照(覺照)。緇,黑色,因為和尚多為黑色僧服,故借指和尚。
[5]東峯:東山。因在永州城內最高處,又名高山。仰:仰慕,嚮往。
[6]霽:雨雪雲霧消散。
[7]披拂:撥開擋路的草木。恣:盡情,隨意。心賞:有契於心,欣然自得。也就是體會到一種內心的愉快和樂趣。
[8] 窈窕(yăo tiăo):山水深遠的樣子。
[9]棧:階梯,台階。夤(yín)緣:攀附。夤,攀扯。緣,攀緣。
[10]蘿葛:這兒泛指藤蔓植物。蘿,絲蘿。葛,葛藤。綿:延伸。層甍(méng):高高的屋脊。層,高。甍,屋棟,屋脊。
[11]莓苔:苔蘚。莓,青苔。侵:侵蝕。標榜:題額,題寫有字句的匾額。
[12]儼(yăn):整齊。
[13]壍(qiàn):同塹,深溝。這兒指山澗。出:出露,顯露。蒙籠:即蒙蘢,草木覆蔽的樣子 。
[14]墟:丘,山。嶮(xiăn):高險。滉瀁(huàng yàng):水深廣的樣子。
[15]稍:甚,頗,極。疑(nĭ):通擬,類似。地脈:大地的脈絡。主要指山丘溝壑的起伏和走向。
[16]悠:輕飄。
[17]結構:構建。這兒指建造的寺廟佛舍。罩:覆蓋,在……之上。
[18]迴環:環繞四周。驅:奔馳。這兒指變化萬端,給人以目不暇接的動感。萬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景象。
[19]小劫:佛教的時間名詞。指人壽從十歲增至八萬歲,又從八萬歲減至十歲,如此經過二十個往返為一小劫。瞬:眨眼之間。
[20]大千:佛教名詞,又叫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指廣大無邊的世界。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郭,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起來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起來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中含有千的三次相乘,故又叫三千大千世界。在掌:在掌心之中,喻細小。
[21]體:體會,領悟。空:佛教詞語,指超乎色相現實的境界。通俗的説,萬事萬物都非其本相,而是無相的,虛無的。故佛教又以不執着於色相為空。得:懂得。化元:即化於元。世界的一切都是從元氣化生而來。化,生成,造化,指自然界生成萬物的功能。元,本原,元氣。
[22]有:佛教詞語,指色相世界。通俗的説,就是指萬事萬物一時所 呈現於外的形態。色相的千變萬化會阻礙人們對佛教真諦的把握和理會,所以佛教又以執着色相不能看破為有。遺:拋棄。細想:各種瑣屑的念頭和慾望。
[23]困蠛蠓(miè mĕng):被蚊蚋之類飛蟲所困擾。蠛蠓:一種小飛蟲,形類蚊蚋,喜歡亂飛。
[24]跼蹐(jú jí):行動小心戒懼的樣子。疲魍魎(wăng liăng):被魍魎弄得疲憊不堪。魍魎,傳説中山川的精怪,害人。
[25]寸進:細微的 進展。寸,一寸一寸地。喻細微。諒:委實,其實。營:求。
[26]尋直:八尺長的直立的身軀。尋,八尺。非所枉:不是所隨意彎曲的。枉,曲。
[27]極遙矚:用盡目力向遠方望去。極,用盡。矚,望。這兒用做名詞,目光,目力。
[28]窮:窮究,尋求根源或盡頭。閲清響:考察發出清妙聲響的山泉。閲,考察。
[29]理會:對事理有所領悟。方:正好。
[30]神開:精神開朗。庶:很。殊曩(năng):與往昔不一樣。殊,異,不同。曩,往昔,先前。
[31]茲:此,這樣的。苟:假如。嗣:接續。
[32]浩氣:正大剛直之氣,指雄闊的心胸和高遠的精神。
[33]道:方式。這兒指處世方式。
[34]名賓:名稱是實際的外在之物。 匪:通非,不是。仗:依靠,憑倚。
[35]超攄(shū):騰躍。藉(jiè):借,憑藉。獎:助,幫助。
[36]俛(fŭ)默:低首沉默。俛,同俯。內朗:內心開朗。
[37]鑑爾揖古風:古代曾皙鏗鏘一聲收住琴音,對孔子從容表明自己嚮往悠閒自在生活的志向,這樣的風範令我拜服敬仰。《論語·先進》:“……點,爾如何?鼓瑟希,鑑(一作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鑑爾,即鏗爾,彈奏琴瑟收尾時響亮劃撥聲。爾,詞綴。揖古風:向古人的風範表示拜服敬仰。揖(yī),拱手禮。這兒指敬服。
[38]終焉:始終。焉,詞綴。吾黨:我的同道人。黨,同道而結合在一起的人羣。
[39]潛軀:把自身潛隱起來 。委:棄去,卸下。繮鎖:繮繩、枷鎖,指束縛。
[40]高步,猶高蹈,高蹈遠行,指隱居避世。謝塵坱(yăng):辭別世俗社會。謝,辭別,離開。塵坱,塵埃,指俗世。
[41]蓄志:懷藏的志向。
[42]追蹤:追隨古人的蹤跡。焉:安,哪兒。仿:效仿,學習。
[43]淹留:停留。值:當,到。頹暮:日落黃昏。頹,落下。
[44]睇(dì):觀看。遐壤:遠方。遐,遠。
[45]映日:在陽光的映照中。雁聯軒:鴻雁連隊高飛。軒:高,高飛。
[46]泱漭(yăng măng):廣大的樣子。
[47]殊風:不同的風俗。殊,特別,不同。萃:聚集。
[48]羈(jī)木:木偶。因木偶受繩線的牽引,故名。畏漂浮:害怕漂浮在水上,不知將流到何處去。《戰國策·齊策三》:“土偶人曰:‘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然將何所之也。’”
[49]離旌:離鄉出征者的旗幟。
[50]違志:背離了自己的心願,指曲己而求仕。
[51]出:外出入世求仕。處:隱居避世。兩:分開為二。
[52]何用:用不着。期:期求。
[53]浮圖:佛陀,佛祖。
[54]蹊(xī):小路。
[55]虛室:空室。這兒指空寂的佛舍。函丈:包容一丈見方之地。即方丈,指佛寺長老或住持之室。函,包容。
[56]微言:精妙之言。微,精微,精妙。
[57]申旦:到早晨。申,延伸,一直到。稽吾顙(săng):我虔誠地頂禮膜拜。稽顙,跪拜時額頭在地上停留一會兒。稽,停留。顙,額頭。
譯文:
壓抑鬱悶而成疾病,
要使心情開朗,只能依靠地高氣爽。
心中老是思念那有名的禪師,
他居住的東山令我日夜神往。
欣慰的是,剛上路就雲消雨散,
茂盛的草木更讓我心情歡暢。
同道結伴有我親愛的堂弟,
我們撥開擋路的枝葉,把美景盡情欣賞。
松間的溪谷把我們領入幽遠的深處,
陡峭的石階,我們拾級而上。
絲蘿、葛藤蔓延到高高的屋脊,
寺門上苔蘚斑駁,侵蝕着模糊的額榜。
密密的樹林在路邊相對聳立,
絕壁整齊地向兩旁敞開,如同石門一樣。
榛莽密覆中裸露出山澗的峭壁,
石山險峻俯視着寬深的瀟湘。
真像似地脈在這兒忽然中斷,
又好似攀着雲梯入雲,悠悠晃晃。
寺廟構建在峯頂,一覽眾山小,
環看四周,飛奔着變幻的萬千氣象。
我頓然悟出,千萬年時光不過一瞬,
大千世界小如泥丸握在手掌。
領會虛無,就懂得元氣化生出萬物,
看破實有,才可以拋開瑣屑慾望。
貶謫後,困苦的是羣飛的蠛蠓喧聒煩人,
更令人疲憊不堪的還有害人的魍魎。
尺寸的進身何必營求,
八尺的直軀決不能腰膝屈枉。
我極力遠眺,要搜尋奇異的景色,
又窮盡源頭,去考察清妙的聲響。
今天我才透徹地領會到事理的奧妙,
茅塞頓開,精神大不同於往常。
這樣有益的觀遊假如不能繼續,
心中的浩氣真不知道靠什麼來蓄養。
走另一條道路,正是我的心願,
身外名利,並非我所依仗。
地位擢升顯然要藉助獎掖,
低頭沉思,才會有內心明朗。
琴聲鏗爾,拜服古人志趣高雅,
始終如一,那才真的是我的友黨。
潛隱山林,擺脱一切繮鎖的羈絆,
高踔遠蹈,快離開這塵世骯髒。
胸懷壯志,到頭來仍是徒勞,
追蹤英豪,又將從哪兒效仿?
我留連不捨,不覺日斜黃昏,
圓睜雙眼一再眷戀地貪看遠方。
雁羣在落日霞光下高飛,
煙雲如萬頃波濤般盪漾。
異鄉的風俗紛雜而集聚在永州,
故鄉的道路卻是悠遠而又漫長。
我正如木偶最害怕隨水漂流,
離散的旌旗已厭倦了隨風飄揚。
古人常為違背自己的心願而嘆息,
仕、隱難兼,今天身心一分為兩。
用不着再期求自己的歸宿,
獻身於寺剎中供奉着佛陀的遺像。
幽靜的小路彎彎,寬不盈尺,
空寂的禪房窄窄,只有方丈。
精妙的言辭真可傳法後代,
我拜服聆教,不覺已到天亮。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作品鑑賞

此詩當作於元和元年(806)春夏間。其依據有四:其一,法華寺西亭建於元和元年夏,此詩未提及法華寺西亭,時間當稍早。其二,詩中有“願言懷名淄,東峯旦夕仰”之句,應是慕名而初次探訪口氣。其三,詩中又有“尤悦草木長”之句,應為春夏間景象。其四,據王昶《金石萃編》卷105柳宗直等華嚴巖題名,柳子等出遊華嚴巖為元和元年三月八日。因此,這首詩是柳宗元到永州之後最早的紀遊詩之一。詩的篇幅又較長,內容豐富,已明顯地表現出柳宗元紀遊詩的獨特風格和成就,值得我們高度注意。
永貞元年(805)九月十三日,柳宗元被逐出京師,經藍田、襄陽至江陵,乘船下長江,過洞庭,至汨羅,再至長沙,最後經衡陽至永州,到達永州時已是這一年年末。由於身同罪囚,環境荒僻,交際陌生,言語不通,居處無着,冬季寒冷,加之路途困頓,身心交瘁,當然很難一下子適應謫居生活,不能正常讀書作文,更不會外出觀遊。到了第二年春,柳宗元才艱難地渡過了他的人生轉折期,調整好了心態,決定“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古之著書者皆是也”(《寄許京兆孟容書》),於是,開始認真地讀書著述,開始了外出觀遊以排遣苦悶,於是就有了後代宗仰的山水遊記和山水詩歌。柳宗元的遊蹤是由近而遠,先遊的是居地附近的名勝和寺廟,如法華寺、西巖、東山,然後是漸遠和不知名之處,如西山、鈷姆潭、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澗、黃溪、浯溪等,“環永之治百里,北至浯溪,西至於湘之源,南至於瀧泉,東至於黃溪東屯,其間名山水而材者以百數”(《遊黃溪記》),都留下了柳宗元的足跡。
明代茅坤説:“柳宗元與山川兩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搜巖穴之奇,非巖穴之怪且幽,亦無以發子厚之文”(《唐宋八大家文鈔》),這話説的極對。遭受迫害,使柳宗元心中充滿了悲憤憂怨;抗爭不屈的個性,使柳宗元顯示出品德的孤傲清高;深厚的思想文化修養,使柳宗元見識精博獨到;而山水的慰藉,使柳宗元心情閒適恬淡。這四個方面結合起來,造成了柳宗元山水詩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具體説來,主要表現在謀篇佈局、寫景狀物、思想感情幾個方面。下面我們結合這首詩具體解説。
這首詩,開頭四句寫出遊的原因。被貶後,詩人心中幽鬱,只得憑藉登臨高爽之地來開朗心情,於是他想去探訪久已仰慕的名僧和高山寺。接下來十六句,寫出遊所見美景和心情愉悦。愉悦的原因,一是天氣放晴,二是草木生機勃勃,三是愛弟相伴,四是縱情飽覽秀色,這是最主要的。寫景始終突出幽僻和高峻兩點。幽僻既是寫實,也暗含被貶蠻荒的悲悽感受。高峻則帶有誇張,一方面為寬闊胸襟視野,超脱憂煩打下基礎,一方面也象徵着作者本人個性的孤傲清高。再接下來二十四句,是觀景而生髮的長篇感受和議論。詩人登高遙望,心緒自然寬闊高遠,對世界的變幻和宏遠有了深刻的感悟,對人生的價值有了堅定的信念,因而拋開了煩惱、名利,真正體會到觀遊山水對陶冶性情的意義。最後一十六句,寫天晚留宿時的所見所感。先是由天晚當歸而引發綿綿的思鄉之愁和前途無望之嘆,然後由所歸而生皈依佛理之意,尋求解脱。可見,柳宗元的山水詩,始終以遭貶的悲憤沉鬱為貫穿全詩的基調,始以出遊的愉悦和賞心悦目的美景來沖淡暫忘它,但出遊實由貶謫而不得已,美景中總帶心境之幽寂,悲憤仍隱於暫樂之中,樂難盡歡。然後或發超脱之議,或抒鬱壘之怨,或表孤傲之性,或生思鄉之愁,寫得縱橫捭闔,跌蕩起伏,但總是圍繞着貶謫的悲憤而發。結尾總是自解自慰以求解脱,而其實無法擺脱或真正減輕這種悲憤,心情看似平靜而悲痛哀婉深沉,如同痛哭之後,低聲抽泣漸至無聲一樣。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作者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任所。被貶期間,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1]  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號柳河東或柳柳州。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後遷長安(今陝西西安),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寫作背景

法華寺,今名高山寺,在永州城內東山上。唐代名法華寺,宋代改名萬壽寺報恩寺,明清改為高山寺。唐代法華寺在明萬曆初毀於火,今所殘存高山寺為清代道光年間在法華寺原址旁邊重新改建。石門精室:在東山南隅不遠崖下,其巖名華嚴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