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爾扎娜

鎖定
法爾扎娜(1753年—1836年),又名貝古姆·薩姆魯 [1]  ,18-19世紀的莫卧兒帝國薩爾達納女領主。她的丈夫沃爾特·萊因哈特是來自德意志的僱傭兵首領,在丈夫去世後法爾扎娜繼承了其領地。
(概述圖來源 [1] 
本    名
法爾扎娜
別    名
澤布安·尼薩
貝古姆·薩姆魯(Begum Samru) [1] 
所處時代
莫卧兒帝國18-19世紀
出生日期
1753年 [1] 
逝世日期
1836年 [1] 
身    份
莫卧兒帝國薩爾達納女領主
丈    夫
沃爾特·萊茵哈特

目錄

法爾扎娜出身

法爾扎娜
法爾扎娜(3張)
法爾扎娜並非沃爾特·萊茵哈特的原配妻子。她原本是一個莫卧兒帝國低級官員的女兒,卻被賣給商人訓練成藝妓(Tawaif,印度古代的藝妓,藝術表演者 [1]  )。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和沃爾特·萊茵哈特居住在一起。 [1]  萊因哈特與她相識後出錢為她贖身,此後就一直陪伴在萊因哈特左右。加之傭兵隊長的原配妻子患有神志失常,法爾扎娜也就能以萊茵哈特妻子的身份在公開場合露面。等到萊因哈特病死,法爾扎娜就迅速拉攏部隊裏的其他副手,從而贏得了軍隊控制權。

法爾扎娜事蹟

為了能在帝國和外籍公司間的夾縫中生存,法爾扎娜也以手裏的部隊為資本,執行向兩頭討好的巧妙政策。首先就是讓莫卧兒朝廷相信,出身印度的她比任何歐洲裔軍官都更適合指揮這支精鋭之師。同時也堅定的與英屬東印度公司保持盟友關係,並反過來作為她在本土生存的另一大資本。
為了能更好地扮演中間人角色,扎娜甚至在1781年正式成為基督教徒,並在薩爾達納建立規模宏大的教堂。在她的領導之下,當地教徒的規模也很快超過1500人。至於最為關鍵的武裝數量,也已擴充至5個西式步兵營,300多名歐洲軍官和狙擊手、40門野戰炮和1支莫卧兒本地騎兵。
1783年,法爾扎娜率部擊敗超過3萬人的錫克起義軍。1787年,又為莫卧兒帝國向馬拉地族將領卡迪爾汗開戰。依靠歐式操典的嚴格訓練成果,用火炮向蜂擁而至的敵軍肆意發射,甚至將炮彈打進了卡迪爾汗的營帳。儘管法爾扎娜不可能親自衝鋒陷陣,卻總是穿男裝坐鎮指揮部,威風凜凜地聽取歐洲裔軍官向她報告。稍後,莫卧兒皇帝阿拉姆二世也將其收為義女,賜予澤布安·尼薩的特殊封號。翻譯過來,就是女中豪傑的意思。
法爾扎娜的精鋭傭兵,在1803年與英國人發生正面碰撞。在當年爆發的阿薩耶戰役中,面對名將亞瑟·韋爾斯利率領的不列顛軍隊,法爾扎娜的部下幾乎摧毀了整個第74高地步兵團。他們還成功阻止了英軍輕騎兵衝鋒,讓潰退中的馬拉塔盟友得以順利撤出戰場。
法爾扎娜也是印度本土和外來勢力的中間人 法爾扎娜也是印度本土和外來勢力的中間人
此外,法爾扎娜在私生活領域也相當混亂,先後將多名白人軍官發展成她的面首。有人猜測,法爾扎娜是利用這樣的關係來控制軍隊,讓年輕急躁的軍官互相嫉妒並不時引發衝突。其中就有1個名叫喬治·托馬斯的軍官,因爭寵失敗而自己跑去組建新的傭兵部隊。隨即就和那些日益不滿的舊同僚們接觸,擁戴萊因哈特的兒子奪取薩爾達納領主位置。在之後的陰謀政變中,法爾扎娜僥倖躲過刺殺,被迫逃到英國東印度公司領地尋求保護。最後還是靠她和公司的長期聯繫,獲得對方的支持並勉強奪回領地。
在餘下的歲月中,法爾扎娜都留在薩爾達納享受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直到當代,薩爾達納的領主仍然是她與萊因哈特的後裔。但他們早已成為不折不扣的本地貴族,無法繼續為印度的國際外交提供實質性幫助。
參考資料